APP下载

许渊冲:岁月困不住的翻译大师

2017-07-03芮希

大作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红与黑许渊冲诗词

芮希

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朗读者》节目火了很多人,其中最赚足观众眼泪的莫过于著名的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如今已是96岁高龄的许渊冲,在谈论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时,依旧滔滔不绝,说到动情时仍然热泪盈眶,每一个眼神中都流淌出智慧的光辉。他和董卿的一席对谈更是感动了无数网友,这也让这位翻译界的泰斗瞬间圈粉无数。许渊冲著作等身,如此高龄却仍呕心沥血,为翻译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壮志,值得我们引为楷模。

许渊冲·素描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在国内外出版了中、英、法文译著60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07年,许渊冲得了直肠癌, 医生说他最多还有7年生命。但就在2014年,医生说的那个生命的终点,许渊冲不但没有离开,还获得了世界最高翻译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素材club

少年才俊 崭露头角

许渊冲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绘画,因此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许渊冲的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使得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他在当地最好的南昌二中上学时,英语成绩就已出类拔萃,并在1938年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在1937年9月成立,在8年抗战期间,环境极为艰苦,但是由于名师荟萃,学风优良,因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杨振宁甚至认为它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的学生中,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名家辈出,许渊冲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他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了英文,并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

历经坎坷 忍辱负重

1948年时,许渊冲到巴黎大学留学,深入研究法国文学。 在巴黎,他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他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51年,他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许渊冲性格豪放,心直口快而胸无城府。俗话说树大招风,言多必失,他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早在50年代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他的蓬勃朝气就被说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前后做了7次检讨才勉强过关。接踵而来的肃反运动更加厉害,他由于在陈纳德麾下当过翻译,差点被打成国民党特务。于是他被停职反省,批判检讨,被软禁达半年之久。幸好组织在审查了一年之后,认为他“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膨胀”,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他才得以幸免。

1956年,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短暂日子里,许渊冲早年翻译的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得以出版。接着他又与鲍文蔚合作,把秦兆陽的《农村散记》译成法文,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可惜好景不长,鲍文蔚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而许渊冲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也被批判为思想右倾,罪名是他主张学习外语要“少而精”,被认为是反对“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十年动乱中,许渊冲经受了种种凌辱,还被扣上“漏网右派”的帽子。1971年,他被调到洛阳外国语学院任教,在这期间,他完成了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但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他独自翻译的《毛泽东诗词四十二首》的英法格律体译本才得以出版。

诗译英法 舍我其谁

许渊冲从1956年开始出版译作,但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他在解放后的30年里只出了4本书。10年动乱结束时,他已近花甲之年,步入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金秋季节。1983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兼英语系教授,从此笔耕不辍。他对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早有心理准备,而且有了翻译毛泽东诗词的实践,翻译起古典诗词来自然驾轻就熟。

许渊冲的法文译著主要有《唐宋词选100首》《中国古诗词300首》。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诗经》《宋词300首》《楚辞》《中国古诗词600首》《汉魏六朝诗150首》《元明清诗150首》《唐诗300首》和《新编千家诗》等。他的30首译诗还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

许渊冲尽管在翻译古典诗词方面首屈一指,但也会为一词一句而绞尽脑汁,为此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他便会半夜起来,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他有许多文章谈到译诗的体会和甘苦,例如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的是诗人在喧闹的环境里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原因在于“心远地自偏”。有译者按字面译成:“心在远方,地上就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而许渊冲则认为,如果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是否“心远”就无所谓了。之所以强调“心远”,意思就是只要心高意远,即使是车马喧闹的地方也会变得和偏僻的地方一样宁静。因此他把这一句译成“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强调心静自静,显然更贴近原诗的神韵。

态度严谨 奋斗不息

在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外文的同时,许渊冲也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了中文。他在古稀之年参与翻译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独自翻译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到78岁时他还出版了罗曼·罗兰篇幅浩繁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本着与人同乐的愿望,许渊冲重译古典名著,力求使译文达到神似和“三美”的境界,然而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他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属首创,难免众说纷纭。他翻译的《红与黑》,在90年代中期的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中,几乎成为众矢之的。只有翻译家罗新璋支持他的观点,指出“现在是‘俗文化的狂欢节”,认为“治史,才学识;治译,也要靠才学识。没有创造力的译文,总没有生命力。生命就是创造。创造,才是生命”。两位追求美的翻译家惺惺相惜,因此许渊冲视之为“一士之谔谔”,胜过“千夫之诺诺”多矣。正因为如此,当他翻译的《红与黑》出版之后,湖南文艺出版社经过研究,认为只有他的译文胜过傅雷,所以约他翻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当时75岁的许渊冲如逢知音,愿意尽心竭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许渊冲·译作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SONG OF THE GREATWIND

A great wind rises,oh!The clouds are driven away.

I come to my native land,oh!Now the world is under my sway.

Where can I find brave men,oh!To guard my four frontiers today!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西廂记》

那不是她吗——五百年前在我心中播下爱情种子的美人。

Who is there if not the beauty who has sown love seed in my heart for five hundred long years!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Truth can be known,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The brimming waves delight the eyes on sunny days.

The dimming hills present rare views in rainy haze.

West Lake may be compared to Beauty of the West.

Whether she is richly adorned or plainly dressed.

猜你喜欢

红与黑许渊冲诗词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折桂令·客窗清明
诗词之页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