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煤炭经济新活力

2017-07-01江婷婷

当代贵州 2017年25期
关键词:瓦斯发电煤炭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吕 跃 江婷婷 刘 悦

激发煤炭经济新活力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吕 跃 江婷婷 刘 悦

贵州作为南方唯一的产煤大省,煤炭工业为贵州发挥国家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月23日,全省能源工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在会上强调,贵州要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强力推动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大力构建现代新型能源工业体系。

贵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资源储量在500亿吨左右,总量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位居全国第五位。作为南方唯一的产煤大省,煤炭工业是贵州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贵州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4%,其中煤炭工业占比高达16.7%,电力占10.7%。与此同时,全省累计向外销售煤炭5.4亿吨,外送电力5000多亿千瓦时,为“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为贵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能源工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在全省的经济版图中发展地位突出,煤炭、火电等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贵州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 做强煤炭产业链

盘江集团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企业,盘江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低硫炼焦煤被誉为“天然精块”。作为省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煤炭企业之一,“十二五”以来,盘江集团坚持创新驱动,通过产业升级,变革煤炭开发方式,变物理开采为化学开采,探索实施煤气共采和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可持续发展。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产业,许多煤炭企业面临着附加产值长期固定不变的瓶颈。” 盘江集团的母公司盘江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炳军说,盘江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延长煤炭利用产业链,通过洗选工艺,提高煤炭附加值,突破了瓶颈;通过加强与焦化、电力、建材等下游企业合作,稳定煤炭市场。

此外,盘江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成功开发利用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导致温室效应的煤层气(瓦斯),变“害气”为“福气”。

2008年,盘江集团成立了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瓦斯发电、余热利用、瓦斯提纯、装备制造等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全产业链,拥有低浓度瓦斯发电站32座,发电机组184台,装机规模10.64万千瓦;累计利用瓦斯6.45亿立方米,发电19亿千瓦时,供应矿区热水355万吨,节约标煤21万吨。

其中金佳低浓度瓦斯提纯利用工业化示范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低浓度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成功注册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签约贵州首单CCER(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交易。从2012年至今,累计利用257万吨碳减排量,在国内外市场换回近2000万元收益。

2008年至2016年,仅瓦斯发电一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利润总额1.99亿元,上缴税费1亿元,累计为煤矿增收和节约支出近5亿元。

煤电一体发展 放大经济效应

“公司由传统发电企业实现了向集煤炭洗选、发电、焦化、建材等几大板块的转型升级,产品由单一的发电增加到现今30余种。这都得益于‘煤电化建’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的顺利落地。” 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顺全感叹。

2010年以前,黔桂公司是以原煤为原材料的单一发电型企业,低利用率和高成本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掣肘。直到2012年,由贵州、广西两省共同投资120亿元的“煤电化建”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实现了从煤炭洗选、发电、煤焦化和化产品精深加工、废水、废气、废渣及废热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提高了原煤利用,降低能耗和成本。

依照“煤电化建”循环经济的发展,黔桂公司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形成了集原煤分级利用、焦炭热量回收、粗苯精深加工、烟气脱硫脱硝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拓宽了产品领域和产业结构。

“2016年,项目实现总产值51亿元,上缴税费1.8亿元。”周顺全说,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黔桂公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煤电焦气化材”一体化产业链,真正把煤炭资源“吃干榨尽”,放大了经济效应。

盘江集团旗下贵州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瓦斯提纯厂(盘江集团供图)

同时,黔桂公司还参与房地产开发,参股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已从单一发电企业发展成为集发电、煤焦化、水泥建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真正实现了转型升级。

发电产业方面,黔桂公司在原5台2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基础上进行“上大压小”改建,建成2台66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煤焦化产业方面,建成投产20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配套年产360万吨选煤、5万吨苯加氢、干熄焦及2台20兆瓦余热发电、12万吨焦炉煤气制LNG装置。此外,公司已建成年产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0万方加气砌块等新型墙材生产线,实现公司发电固体废弃物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85%。

筑牢能源基础 绘经济发展蓝图

2016年,全省电力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支撑工业的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421.21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统调发电量1438.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其中,火电发电量92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从用电量来看,省内大工业用电量强力反弹,从1月的负增长18%到12月底的增长21.7%,带动贵州电网省内售电量890亿千瓦时。

在全省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否至关重要。

5月初,省经信委、省能源局等部门联合颁布的《贵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确保2017年全省原煤产量不低于1.2亿吨,2020年力争达1.9亿吨。《方案》还指出,要进一步打通煤电一体化产业链,提高能源工业整体防风险能力,做大做强能源工业,促进煤炭企业均衡生产,确保电煤供应稳定。为了每年汛期(6月至9月)用电安全,开展季节性电煤储备,储备目标为400万吨至600万吨。

为了加快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发挥国家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作用,促进贵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月8日,省发改委和省能源局发布了《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全省能源发展的方向。要努力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规划》指出,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深化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并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生产结构的调整,到2020年,形成全部矿井为30万吨/年及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开采、全面实现智能化控制、稳定保障电煤供应和其他用煤需要、符合集约安全高效绿色要求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大中型矿井产能占80%以上,力争单一煤矿主体企业集团规模达到300万吨/年以上。(责任编辑/蒙 珺 岳 振)

猜你喜欢

瓦斯发电煤炭
有脸面的颜值
“发电”
逐级降压解吸过程中解吸瓦斯膨胀能变化特性
矿井井下高瓦斯治理措施研究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红色警报——煤炭
平煤股份八矿己五采区瓦斯治理综合优化
用解吸法测试煤层瓦斯含量现状研究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