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贵州建树引盛赞

2017-07-01苏江元

当代贵州 2017年25期
关键词:河长贵阳贵州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苏江元

生态文明贵州建树引盛赞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苏江元

当前,贵州正在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促进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让绿色红利惠及人民。

“既要‘论’,更要‘干’。”在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当国际国内嘉宾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全球未来生态命运时,贵州正围绕首个“生态日”扎扎实实地做好落地文章。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带头巡河,通过“河长制”进一步推动“水清河洁”,全力打造“绿水青山”,筑牢“两江”上游屏障,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建树,得到英国前副首相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高度赞扬,他说,在“京都协议”和“巴黎协议”后,全球在生态和低碳建设上,“贵阳协议”可以达成国际共识。

生态日:全省大巡河

6月18日,贵州生态日,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率领全省1430名分级“河长”开展大巡河活动。

上午十点,在榕江县古州镇头塘村查看都柳江水质时,贵州总河长陈敏尔得知都柳江流域水质已达到二类标准时,一边肯定点头,一边嘱咐随行的分级河长:“治理河道要坚持长短结合、综合治理、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解决污染及工程设施问题。”

同时,贵州省的另一名总河长、省长孙志刚带领乌江分级河长在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渡口开展巡河活动,他要求各级“河长”盯紧沿岸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点,决不能让污水流入乌江。

“治理好贵州水的意义非常重大,直接关系到长江和珠江下游的水质安全。”参与巡河的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境内河流密布,65.7%的国土属于长江流域,34.3%属于珠江流域。

这是贵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2016年9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将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在“生态日”大巡河行动中,贵州对省内100条重点河流开展重点执法检查“清畅整治行动”,在全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59条河流开展“清岸清水活动”,同时聘请万名河湖巡查保洁员,力求河流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贵州下大力气打造“水秀”的同时,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有力保证了“山青”。到目前为止,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6%。

“过去,由于过度砍伐,没了树木的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日益严重。”在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办公室信息处处长刘跃辉看来,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贵州省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面临着植被破坏、石漠化严重、经济窘迫等多种困境。

“贵州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在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说,贵州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总结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的“五个绿色”,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大开发五个结合,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量。

百姓乐:分享绿色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是最早规模化种植茶叶的乡村之一,卖茶的同时,当地村民和村委发挥茶树的生态优势,组建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公司,茶旅结合,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在湄潭,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万元,小康实现程度达92%,是全省城乡差别最小的县之一。

“农民已经通过既能绿化、又能致富的茶产业吃上‘生态’饭。”贵州省农委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说,近年来,贵州以好生态生产的优质“干净茶”供不应求,目前全省茶叶种植已达700万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66个种茶县直接带动200万农民增收致富。

在茶叶之外,贵州坚持生态投入,在绿色农产品领域已经得到回报,如威宁土豆、水城红心猕猴桃、关岭火龙果等生态蔬菜和水果,已经形成规模和品牌。目前,贵州绿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生态畜牧、茶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其中,辣椒、薏仁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

贵州坚持精准改革、精准施策,种好“长青树”,栽下“摇钱树”,加快形成大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图为黔东南州榕江县三宝侗寨一角。(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杜朋城 /摄)

“生态产业正在释放绿色‘红利’。”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钧说,贵州正在全国率先实践并享受绿色红利,在生态文明制度、绿色产业等方面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在其中得到实惠。

张勇对贵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比较赞赏,他说,贵州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的“四型”绿色经济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

当前,贵州正在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促进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让绿色红利惠及人民。

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事业,贵州坚持精准改革、精准施策,种好“长青树”,栽下“摇钱树”,加快形成大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

国际范:“贵阳协议”引关注

在国际合作和开放上,英国前副首相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为全球低碳发展做出贡献,在探讨的基础上,全球迎来“贵阳协议”。

“在中国,从生态文明角度去关注经济的增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新的理念转变。”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说,在“京都协议”和“巴黎协议”外,在中国,贵州所做的工作可以迎来“贵阳协议”,而且“贵阳协议”更有希望应对气候变化并形成国际共识。

约翰·莱斯利·普雷斯科特分析说,要解决全球贫困与经济增长问题,必须首先在气候变化方面找到一个持久的解决办法,而“贵阳协议”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达成共识的有利平台。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如何承担相应的责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说,贵州需要同时解决好“接地气”和“接天线”问题。前者更偏向于内部经济发展,而后者要始终关注全球重大局势和全国大事。人类以后的大趋势,是必须携起手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应对各种生态、环保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眼前的大事,则是补齐全面脱贫、生态环保两块短板,到2020年全国实现同步小康。

谈及未来,省委书记陈敏尔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说,贵州将聚焦建设绿色屏障、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脱贫、强化法治保障、深化交流合作、开展改革试验,通过先行先试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生态新则文明新,生态衰则文明衰。”陈敏尔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中央赋予贵州的战略任务,是贵州的光荣,更是贵州的责任。贵州将紧扣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更加注重追求物质富、精神富,更加注重彰显自然美、人文美,让贵州山水颜值更高,让贵州大地气质更佳。

省长孙志刚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

在深化交流合作方面,贵州将坚持既要“论”起来,又要“干”起来,与时俱进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实干中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持续传播生态文明好声音,扩大绿色发展朋友圈,构建大生态合作共建机制,有效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助推地方绿色发展。(责任编辑/袁 燕)

猜你喜欢

河长贵阳贵州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