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获取时代科技信息采访工作新探

2017-06-30刘洋

科技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水平科技期刊期刊

刘洋

【摘 要】科技期刊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获取期刊和各种学术搜索与全文下载引擎的出现,给科技信息采编工作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新机遇、新挑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采编工作的若干对策与措施,包括团队专业化、信息重整化、服务多样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技期刊

New Insights on Scientific-Information Gathering in the Open-Access Era

LIU YA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Hunan,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Journals are the important sources for constructing the library data of universities. The emergence of open-access journals, open-access scholar websites, and even free full-text servers have given new ch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 gathering (SIG) of library.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analyze these issues,aiming to provide some strategy and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SIG work,e.g., a professional SIG group, information re-organization, and hybrid-functional servic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Technical periodical

科技期刊是科技知识交流传播最重要、最快捷的工具之一。近年来,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甚至历史悠久、素有威望的老牌出版集团为应对高质量OA期刊的挑战,也纷纷开设OA系列新刊,与原有期刊互补,以保持学术圈的关注度和引领力。这是当今数字时代信息加速传播、创新加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注意到,OA期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大特点是科技论文以全数字形式在互联网上免费存取(免费阅读,下载,复制,打印,传播,检索,讨论等),搬走了科技交流的人为经济障碍,受到国际学术领域的广泛欢迎。OA期刊发展势头迅猛,目前128个国家拥有近万种OA期刊,中国现有约40种(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预见,基于同行评议的高质量OA期刊将成为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这一新形势给图书馆期刊采访工作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图书馆期刊采访工作不再受限于图书馆经费、馆舍空间等硬性压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开放资源,做好与付费期刊的结合,全面提升期刊服务能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策略调整。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特别是团队专业化、信息重整化、服务多样化,以激发同仁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1 采编团队专业化

面对不断涌现、良莠不齐的OA期刊,面对纸媒与电子信息交叉融合的形势,如何实现科技期刊和本校员工使用信息两方面数据的有效采集和分析,预测学术期刊发展规律和趋势,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科技期刊采集工作的重心,把有限经费花在刀刃上,就必须首先在培养采访人员专业素养方面下功夫,培养和建设一支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与云信息技术、智能化互动数据库技术的高层次期刊采访专业团队,这对图书期刊建设、馆藏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可以针对不同高科技领域,配备熟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期刊采访人员,区分为高水平科研人员和一般读者(本科生及研究生)服务的采访人员,实现图书期刊采访工作的“有的放矢”和定制化。

鉴于每个具体学科的期刊种类极为繁多(包括传统期刊、新生OA期刊以及衍生期刊,例如某一重要领域或研究专题的年度综述系列)、中英文甚至小语种学术期刊的质量良莠不齐,最好安排不同采访人员专门应对某类或某几类学科的期刊采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搜集,特别是跟每个学科、每个研究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学者保持密切的、经常性的沟通,对学科领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付费期刊、付费数据库、付费搜索引擎等是高水平学术研究必须确保的,哪些是应当做好相关网站链接、转发电子目录、重要研究推荐(包括论文挑选、汇总和翻译)的免费OA资源,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网站学术期刊网页的高质量、高水准以及高访问量。只有让本校员工了解到本校图书馆拥有自己所需要的高水平学术资源,才能真正提升图书馆的信誉和地位,才能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的心脏,发挥促进本校科技创新工作的作用。

在当前付费期刊、OA期刊混存形势下,要注意挑选邮发期刊中质量属上乘、广受本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精华部分,特别是要咨询高水平研究团队和实验室,做好外文期刊、台港澳期刊挑选和订购工作,做好新刊目录电子邮件通知(E-mail alert)工作,发挥出其参考价值。在广泛征求建议的基础上,及时公布哪些期刊和数据库列入采购名单;及时公布OA期刊质量或学术信誉度排行榜,引导帮助本校员工投稿与阅读;跟本校高水平专家学者或团队信息采集人员协作,保持和兄弟院校图书馆采访团队协作,有些昂贵的电子数据库,单独订购还是联合订购,需多方论证和仔细考虑;收集反馈、建议以及批评意见,做好修订工作。很显然,这些工作对采访团队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专业知识、与读者沟通能力、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建设掌握程度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采访人员不断地加强专业教育学习,熟悉图书馆的每个工作环节,,明白图书馆的馆藏任务,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流程了如指掌,通过调查整合,思考期刊文献的使用率,使自己能够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力和决策力,才能满足各层次的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只有建设一支高水平期刊采访团队,才能让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访建设工作真正上一个新台阶。

2 信息归类重整化

图书期刊的目录量大类繁,如果采访人员能够做各科目录的挖掘和整合,生成精简的重要的各科图书期刊目录信息,及时更新并转发学校各科学科带头人,这样与各个学院及各科专家教授形成快速互动的使自己能够深入了解到哪些期刊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影响因子多高,哪些期刊的使用率较高,做到心中有数,为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还要加强了解新的各类边缘学科,新型学科知识和各类科研学术动态。

收集、推荐学科方向、研究领域的年度重要论文工作,把不同期刊(传统期刊以及OA期刊)研究方向一致的重要论文收集起来,做好链接发给重要学科带头人,或以专题形式做好论文汇总来做好推荐工作,使得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期刊这些已有的知识的储存地,更是教学科研的科技潮流前沿探索和发现者。

3 服务多样化

就采访队伍来说设立专职科技期刊采访人员,采访人员可以向科研老师多请教了解专业知识,或是图书馆聘请专业老师来图书馆开讲座,密切互动,这样采访人员就更能根据科研前沿动态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的服务上也要多样化:借鉴日本会员制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打造专业的、针对高级研究人员的科技期刊阅览室,配备全套最新通讯设备、会议室以及付费工作室(可以由科研经费支付)。开辟新的备考资料查阅室,以供学生学习,考试、考研使用,图书也以复习考试为主。建立讨论交流区,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各项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图书馆不再仅仅是已有知識的储存地,还是发现新事物,启发新思想的,是知识与创新发现的奇妙场所。

【参考文献】

[1]段思伟.浅谈科技期刊开放获取,传媒,2014(1).

[2]邹永利,涂莉娜.新型空间的创造:日本新型会员制图书馆及其理念,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9).

[3]杨毅,邵敏.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

[4]徐守杰.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学术期刊的订购[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高水平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