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以供给侧为视角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

2017-06-30汤瑞昌

科技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

汤瑞昌

【摘 要】在职业资格证书取消背景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该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是摆在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课题。本文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为切入点,以“供给侧改革”为思维进行探讨。通过从需求侧与供应侧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得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该从法律、法规,从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从师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方能破解目前的困局。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

Research on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all the vocational educators to reform the supply side of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ncelling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tudy on the 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discuss the thinking of the “supply side reform”. To investigate, analyze and summarize deeply through from the demand side and the supply sid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reforming the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from laws,regulations,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 and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struction to break the current dilemma.

【Key words】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Supply-side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随着“供给侧改革”概念的提出,这一由经济学所引发的对于需求和供给双方管理思路转变的概念,成为近两年最热网络名词之一。其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在经济领域,在教育领域同样触动了人们对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迫切性的研究与热议。特别是在职业资格证书取消背景下,以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探索研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导高职院校对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教育嗜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1 职业资格证书需求侧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其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该领域专业技能的资格。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企业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求职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很多职业岗位都要求求职者具备相关岗位专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对求职者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检验和实践能力证明,确保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办公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实际上在很多行业中,职业资格证书却没有达到证明从业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用人单位对从业者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本人通过对从业者与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发现,发现二者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具体如下:

1.1 从业者取得职业资格的热情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从业者对取得职业资格的热情不是特别高。首先,一部分从业者对职业资格证书认识不足,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学习证明混淆;其次,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需要缴纳培训费和考试鉴定费,费用不菲,使得很多从业者也只能望而却步;最后,很多从业者认为取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其生活影响不大,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不能与其工资挂钩,即便对工资有影响的也是可以基本忽略。

1.2 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不高

调查中发现除了建筑、金融、经济等几个领域的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比较大之外,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不高。究其原因,很多用人单位认为,职业资格的标准没有建立以企业需要为导向。有些从业人员虽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确没有表现出与职业岗位相符的职业能力,如果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招贤纳士的依据,企业将会错失很多人才。正因为上述种种问题,职业资格证书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1.3 制度不完善,阻碍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

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就业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无证上岗”的现象普遍。首先,绝大多数的岗位没有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在现有的2000多种职业证书中,只有不到100个职业实施了就业准入制度,职业就业准入制度实施率不足5%。其次,用人单位对就业准入制度不重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雇用未经培训的员工上岗。

2 职业资格证书供给侧分析

2.1 职业资格证书良莠不齐,认证管理混乱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地方自行设置职业资格1875项,鉴定机构包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行业协会、企业等。这种“证出多门”,同一类型职业资格证书由不同机构和部门发放,各种证书重复认证,认证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监管和相关政策法规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学生考证时茫然不知所措。

2.2 职业资格证书“水分”多,含金量低

目前国内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机构基本都是委托某些培训机构来完成,这些培训机构基本都兼都是“双肩挑”,既担任培训工作,又承担了鉴定工作,并且这些费用都由学员的培训费用里承担。这些培训机构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过关,导致很多证书“水分”太多。同时,这些培训机构既是出题者,也是监考者,证书获取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有些机构为了保证其通过率,在证书考试过程中“放水”,存在考试舞弊现象,甚至有些职业资格证书花钱就能买到。职业资格证书信用得不到保证,含金量很低。

2.3 职业资格考核重理轻实

职业资格证书之所以社会认可度不高,很大的原因是证书的持有者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职业技能。造成这种局面很大原因归咎于,在职业技能培训中,重视了理论的讲授而忽略了职业技术技能运用实践的培训。首先,技能的培训要求培训机构购置大量的实训设备,很多培训机构由于资金不到位就强化了理论培训而弱化了技能培训;其次,很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题库十几年不变,知识内容老化,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更新与变化;另外,很多职业资格培训师也缺乏一线实践动手能力,实战经验相对缺乏。

3 从需求侧与供给侧内在关系探索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

3.1 制定法律树尊严

重视教育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修订《职业教育法》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使大众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把职业教育看成孩子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和途径;通过完善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严格的条例监管考试过程、证书鉴定和取得过程,将权利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对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过程中,出现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惩罚,加大执法力度,进行依法管理;通过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3.2 引用国标定权威

构建国际、国内、行业、协会和企业先进技术标准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引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通过联合国际巨头公司、国内标杆企业探索行业、职业先进技术标准。同时,将这些标准引入到职业资格知识考核中,构建融入行业和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确定职业资格书证的权威性。

3.3 专兼师资保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完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担任学生导师、应用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施行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制度、教师专业能力测评认证、业绩考核联动制度、岗位轮训制度、企业实践制度、师徒培养制度、国内外访学制度、分类分层发展制度,加大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和管理,活跃教研室教学活动改革,充分激励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高校教师+高级技师+企业工程师”双跨界、三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技术技能运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4 校企合作助发展

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通过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政府有关部门职责,推动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校企合作提供支持等,并进一步明确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如明确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优惠政策,引导政府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允许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去当老师,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建立一种“旋转门”机制,促使校企一体。通过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的产教融合,助力技术技能运用型人才的培养。

结语:综上所述,适应供给侧的改革,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需要校、企、政三方相向而行,进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需要以从业者为本,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对职业教育法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运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法林.高職教育供给侧改革:质量、效率和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6(4)(上半月):23-25.

[2]韩彬.基于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3):121-122.

[3]李荣.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4):27-29.

[4]李传彬.我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2):11-14.

[5]李红卫.国内学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2(6):22-24.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