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7-06-30王孝华杜娟

科技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实践党员

王孝华+杜娟

【摘 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基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party members volunteer service in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ANG Xiao-hua Du Juan

(school of arts and law in Henan Polytec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454000,China)

【Abstract】To carry out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members'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It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arty spirit training and their advanced nature,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party's mass base and class base.Based on thi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volunteer serv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Party members;Volunteer service;Practice

党和中央重视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在各高校志愿服务文化不断丰富的今天,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学生党员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对广大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方面的共同要求,更是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1 学院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

1.1 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制度

学院党委根据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服务内容和范围,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引导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如《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党员志愿服务考核制度》等;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如实行党员星级服务积分卡制度。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按荣誉积分共分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共计五个等级,荣誉积分由志愿小分队的队长在活动结束时进行评定,具体评分依据为工作难度、工作强度、服务时间、满意度、党员志愿者思想收获等五项内容。荣誉综合积分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学生党员转正、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1.2 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

学院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能力方面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学院学生党员志愿者进行服务技能和服务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与训练。学院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宣传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总结优秀志愿活动事例经验和撰写志愿活动策划等方式,提升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能力,进而启发和鼓励学生党员发挥创新力,深刻领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1.3 科学设置服务载体,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一是,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团。内设“支教助学队”、“阳光爱心队”、“学风示范队”、“法律援助队”、“政策宣传队”、“宿舍督查队”、“环境维护队”等七支服务队,引导学生党员发挥自己的特长,自愿服务;二是,采取自愿领岗与服务团派岗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党日活动、团日活动、重大节日、迎新、社会实践、早操早读、学风考风教育、宿舍管理等重要内容,发挥党员志愿者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三是,结合学生党员学习、工作、生活的特点和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开展“志愿服务月”主题活动或“一助一”或“多助一”的结对服务等。

1.4 拓宽活动阵地,建立志愿服务基地

学院目前已建立一批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李万小学、慈善医院、儿童福利院、艺新社区、金研律师事务所、山阳区法院。学院将积极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合作,通過合作协议的形式,定期对基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学生党员风采展示的窗口,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以达到志愿活动定期化,长期化,规范化。

1.5 结合专业特点,扶持特色品牌项目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实际能力、学生特长、社会需求等特点,开发并培育了一部分重点服务项目,如学院结合中文专业优势重点培养一批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宣讲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根据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重点培育一部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对这些学生党员参与率高、服务质量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志愿服务项目,学院党委进行重点指导与扶持,以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化。

2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度低,存在“被参与”状况

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认识不到位,缺乏自我认同,把许多志愿活动看作是隐含的强制性活动,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内心存在不情愿状况,在自我认识上处于“要我参加”, 而不是“我要参加”,甚至消极对待。

2.2 部分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随意性很强,缺乏连续性。

部分学生热衷于开展轰轰烈烈的“短平快”活动,致使志愿服务队中的服务人员不固定,志愿服务对象随意性特点突出,缺乏连续性。而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或默默奉献的服务内容则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推进,使很多志愿服务停留于“浅层次”中。

2.3 部分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不纯,存在认识偏差

部分学生党员参加志愿活动,不完全发自内心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是为了在预备党员转正、民主评议、评先评优中获得优势,没有认识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没有将参与活动的實践自觉上升为价值自觉。

3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着力点

3.1 志愿服务要加强舆论引导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要转化为价值理念,就要靠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所以高校各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微博、微信、广播、报纸等平台对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以及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宣传,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理念,提高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营造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浓厚氛围,激发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3.2 志愿服务要发挥党组织的激励作用

志愿服务是一种不以求得某种回报为目的、主动的、善意的自愿活动,但为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活动,需要规范完善奖励机制,这也是对志愿服务行为的一种褒扬,对志愿者的一种认可和赞扬。党组织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这样更有利于使“自觉自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

3.3 志愿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下转第206页)(上接第168页)位,行使党员权利的重大举措,也是尊重党员的自我价值和人格完整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深入学生党员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党员的心灵共鸣,有利于形成追求党的先进性、践行党员先进性的良好氛围。

3.4 党员志愿服务要常抓常新。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质量和影响力为着力点,构建党员联系与服务群众新载体,坚持利用专业特长,开展特色志愿活动。在学生党员中要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学生党员志愿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基层党委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进而实现和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

3.5 志愿服务要发挥专业优势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质量的衡量标准不仅在于学生党员的参与面,更在于作用发挥的程度及效果。因此,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与专业优势发挥结合起来,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党员的价值观,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并满足了其“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要,体现了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在专业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党员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等,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党员提供了双赢的契机。

3.6 志愿服务要健全保障机制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性质是无偿奉献,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撑。现阶段,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是党建经费,且活动经费数量相对有限,学校党委应设立党员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应对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交通费、资料费、材料费等进行适当补贴,以减少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经济支出,维护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谭建光.党员志愿服务及其创新机制分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VOL28NO97):5-9.

[2]蔡阿雄,袁铁武.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4(2):81-84.

[3]于群华,黄羽新.以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高专党建活动[J].高教论坛,2013(3):7-9.

[4]欧斌,肖霞.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城市社会,2015(22):173-174.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实践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