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英误译及对策研究

2017-06-30金丽华

科技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误译汉译英宁夏

金丽华

【摘 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回族聚居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饮食文化等各方面受伊斯兰渊源影响颇深。近几年宁夏对外开放交流如火如荼。在为纷至沓来的外国友人推介宁夏清真美食时,很多宁夏菜名被误译,造成困扰甚至误解。本文着重研究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英翻译时最常见的四种误译,即“简单粗暴”的字面直译、“模棱两可”的烹饪方法、“一知半解”的宁夏特色以及“指鹿为马”的对象错误等。通过研究发现误译的背景、原因及现象,并提供解决对策,力求提高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英翻译水平,提升宁夏对外宣传资料准确性,提升译员的翻译素质服务社会的意识。

【关键词】宁夏;清真菜名;汉译英;误译

Chinese-English Mistransl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Ningxia Halal Dish Names

【Abstract】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s the largest community region of Hui minority groups. Peoples life habits, religion beliefs and dietary custom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Islamic history backgrounds. When translating the Chinese Ningxia local Halal dish names to English, mistranslation causes confusion or even misunderstanding. The thesis focuses on four mistranslation phenomena: “crude” literal translations; “ambiguous” cooking methods; “smattering” Ningxia features; and “misrepresentative” indications. After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reasons of these mistranslations, the thesis provides some availabl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translation ability, to ensure the translation accuracy and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competency so that the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can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Key words】Ningxia;Halal dish names;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Mistranslation

乘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地处中国内陆地区的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宁夏正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层面展开积极的对外开放攻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促进宁夏发挥本土优势,推进了宁夏“两区建设”的进程。一是,建立了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二是,建立了目前中国西北地区仅有的3个保税区之一的“银川综合保税区”,这是中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监管区域之一。越来越密集的对外开放任务也促进了宁夏的外宣工作蓬勃发展。在此类外宣工作中,由于译者对翻译任务不够重视、译者本身翻译水平有限、译者翻译的目的和对象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工具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很多重要素材的外语翻译工作出现了误译甚至错译的现象。宁夏清真美食菜名的汉译英现状中就存在这样的误译和错译现象,亟待解决。

1 宁夏清真美食菜名误译之一“简单粗暴”的字面直译

宁夏清真美食菜名的汉译英出现很多误译现象,这不仅给国外友人了解宁夏清真美食带来困扰和阻碍,有的翻译甚至让外宾看到菜名之后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在五花八门的菜名翻译中,“简单粗暴”的字面直译最容易引起这样的问题。

宁夏清真美食中有一道不可多得的传统菜肴“羊杂碎”。某些外宣资料在翻译时将其直接翻译为“Internal Organs of a Sheep”(意为“羊的内脏”)。 更有甚者,有些译员在面对外宾提出的对于菜肴内容和食材的提问时,竟然详细解释其食材为 “sheeps livers, intestines, lungs”(意为“羊的肝、肠、肺”)。虽然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并无大碍,但译者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误译忽略了外事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某些国家,如德国、美国等国的外宾在饮食习惯上非常忌讳或者不主张吃动物内脏。即使不是因为文化隔阂的原因,再怎么饥不择食的人,听到这些太过详尽的解释,相信也会思忖再三吧。

这类“简单粗暴”的字面直译忽略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及风俗禁忌等文化冲突,很容易引起误会甚至尴尬的场面。“译者对在场的外国客人的认知文化语境要有所估计,从而确定采用的翻译方法”[2]。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在译前准备过程中充分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提前告知主办方,尽量避免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如非必要,在被问到具体食材之时应尽可能的将其做模糊化翻译处理,发挥译者主体性意识,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处理,进行适当的文化调停。

另外一类“简单粗暴”型翻译也许并没有引起文化隔阂和矛盾,但是也确实是直接使用了“拿来主义”,将英语中的名词直接拿来对应到宁夏清真美食菜名之上。如宁夏面点中不可或缺的“鍋盔”在某外宣资料中被翻译为“cake”(意为“蛋糕”)。熟知两种食物的人都知道锅盔质地较脆,口感较硬,虽然与英语中的蛋糕都是烘烤而成,但是蛋糕的口感却更加软糯。这两者从根本上就不属于同一食品。这类生硬的一对一对应式翻译会导致外宾对食物的期望值和实际口感之间的落差,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困扰。因此,某些译者在翻译时由于对宁夏美食的口感和制作工艺知之甚少,或者仅仅是由于翻译态度不端正,才会出现这类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一对一翻译。想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首先提高译者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提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熟悉程度,在充分了解了两种文化中的翻译对象之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 宁夏清真美食菜名误译之二“模棱两可”的烹饪方法

宁夏清真美食羊肉系列菜肴中以滩羊肉为主要食材。在制作过程中,根据滩羊的每个部位特点结合涮、烤、煎、炸、煮、炒等烹饪手法提供给顾客最美味的羊肉盛宴。在宁夏外宣资料中,很多羊肉菜肴菜名的英文翻译与该菜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性内容有很大差距,有的甚至并不相符。这类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译英翻译中最常见的误译是“模棱两可”的烹饪方法,即译者在制作工艺、食材来源、菜肴口味、烹饪调料等方面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并没有表达清楚原有菜名涵盖的信息,在表现源语言内容时多有遗漏。

宁夏最经典的一道清真羊肉菜肴要数手抓羊肉了。据说这道菜已经流传了有千年之久,其承载的回族历史和文化应该说是非同一般。但在某些外宣资料中,手抓羊肉被生硬的翻译为“Grabbed Mutton”(直面意思为“抓住的羊肉”)或者“Finger Mutton”(直面意思为“手指羊肉”)。这种“模棱两可”的半信息传递式直译不仅无视了英语语法规则,而且在意义的传达和信息的传递上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反而让见者疑惑:羊肉是被什么抓住的?抓住之后干什么?为什么非要抓住才可以?手指和羊肉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羊肉像手指?这些问题看似可笑,但是的确是外宾在见到菜单上的英文翻译之后当场提出的问题。这类的字面直译忽视了菜名中包含的很多信息,比如制作过程、食材来源、菜肴味道等信息,而模棱两可地选取部分汉语信息进行翻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与外教、外宾进行了实地考察,邀请他们品尝了手抓羊肉,并且解释了其制作过程。最终议出手抓羊肉正确的翻译,即“Non-Spicy Boiled Muttonchops”(意即“无辣水煮羊排”)。这个翻译不仅说明了手抓羊肉的味道(无辣),而且标明了制作过程(水煮),还解释了具体食材(羊排)。

对于身处异乡的人来说,能够尝试当地美食是一种享受,但是这种享受也是需要保障的。在真正品尝之前,对于入口的食物的全面了解是必须的。但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宁夏清真美食的制作过程、烹饪方法的一知半解而造成的模棱两可的翻译随处可见。如果遇到这类“模棱两可”的误译,那么心中纵使再怎么想吃也会存有疑窦。在解决这类“模棱两可”的误译问题之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理清这道菜肴的烹饪方法、食材准备、具体味道等详细信息,然后利用这些已掌握的信息,根据英语语法规则排列组合出简单易懂的英文菜名。这种菜名既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要照顾英语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之时应该两方兼顾,全面周到地对美食进行阐释说明。一般建议采用“味道+烹饪方式+食材”的方法对宁夏清真美食菜名进行翻译可以避免模糊的理解和不必要的歧义。如有机会,译者应该尽可能多的亲自尝试,并且与厨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多交流,多了解该菜肴的制作细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的模棱两可误译现象。

3 宁夏清真美食菜名误译之三“一知半解”的宁夏特色

宁夏清真美食传统源远流长。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不仅大快朵颐而且深入了解宁夏文化传统的精髓。宁夏清真美食蕴涵地方特色,是“依照回族等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加工制作的食品”[2]因此,在翻译宁夏清真美食菜名之时,译者必须深谙宁夏地方特色、宗教习惯、民俗背景以及传统文化底蕴。只有结合译者自身知识水平和译者文化素养才能将宁夏清真美食菜名翻译的恰到好处。

但是由于译者对宁夏传统文化底蕴内容的了解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外宣翻译中的宁夏清真美食菜名被误译。不论是采用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最终的翻译必须要在字面意思和表述上就必须遵循地方特色。“中式菜谱英译时汉语文化的注入,反映出译者以母语文化为中心的归化翻译策略的自觉选择”[1]在无法找到与源语言百分百对应的异化翻译之时,归化翻译策略的辅助功能以及归化和异化的组合将是避免文化阻隔的可选方案之一。译者须根据所了解的背景知识,将源语言中的文化特色在英文翻譯中对应翻译出来,并且要自觉地进行文化调停,有必要时应该做出相应的语用和语义调整,甚至加以相关内容进行注释,以此来解决此难题。

宁夏清真餐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茶饮盖碗茶在某些外宣翻译中被译为“Gai Wan Tea (Tea in bowl with lid)”。此翻译用“汉语拼音+英语词汇+性质解释”的方法,将此物的基本性质(即茶)体现出来,但是在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方面却只字未提,实属对于宁夏特色的一知半解的了解所致。盖碗茶又称八宝茶,其配料中含有由枸杞,冰糖,桂圆,酸枣,山楂,葡萄干,菊花,核桃仁,芝麻等食材,长期饮用不仅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活血清火、除燥益神、和气养颜、益气补肾、固本养元,而且对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消化不良、四肢无力、身体虚弱等人群有辅助治疗之功效。此外,八宝茶的命名中含有“八”和“宝”两字。这两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寓意幸福和美好祝愿。所以翻译此茶饮时,不能简单的译为“Gai Wan Tea”或者“Eight-Treasure Tea”,而应该在翻译中言明其性质、功用及寓意等。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将这些信息涵盖在翻译中,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注释,解释清楚该菜肴或者茶饮背后蕴涵的文化底蕴。如此才不失于在两国外交交流中的“文化使者”的称号。

4 宁夏清真美食菜名误译之四“指鹿为马”的对象错误

宁夏清真美食肉类菜肴中多以牛肉、羊肉为主。由于宁夏地处中国中部偏北地区,平均海拔1000~2000米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孕育了肉质细嫩、无膻腥味、营养成分高的宁夏羊肉品质。羊肉制品和菜肴广受欢迎。但是这些优秀的菜肴在某些外宣翻译中由于译者对菜名的误解造成了“指鹿为马”的对象错误,其英文名让人不明所以。此类错误不仅影响了外宾对菜肴本身的理解,更阻碍了宁夏美食走向世界的步伐,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部分宁夏清真美食菜名中含有烹饪手法和食用方式。在翻译此类菜名时,必须将这些必要信息在英文菜名中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译者没搞清楚动作的执行者和动作的承受者,抑或对于该菜肴的烹饪手法和食用方式不甚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指鹿为马”的对象错误的误译现象。

宁夏清真美食中有一很受顾客喜爱的菜肴称为“大块手扒羊肉”。该菜不仅使用鲜美无膻味的宁夏经典羊肉为食材,而且制作工艺淳朴,菜形奔放大气,充分体现出宁夏人民热情豪放的好客品质。但在某外宣资料中,这个菜肴被误译为“Braised mutton with large hands”。此翻译直面意思是“用大手(食用的)焖羊肉”。这个翻译最大的误区是将汉语原文中的“大块”的指示物混淆。源语言中“大块”的指示物应该是指羊肉的形状,意即该菜肴中的羊肉是以很大的块状呈现给顾客。但是翻译中将菜名中的“大块”的指示物却错按在了品尝该菜肴的顾客身上,并且错误地归结为“with large hands”,意即“用大手吃”。如此一来,外宾看到这类菜名必然有所疑惑“吃这个美食我的手够不够大?”

这种“指鹿为马”的对象错误的误译现象不仅让看到菜名的外宾云里雾里不知所以,而且让深谙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内行啼笑皆非。想要解决此类误译现象,必须对译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翻译水准逐步提升。

菜单作为一种通用应用型文体,其汉英翻译的目的必须以意义的顺畅交流和传播为主。宁夏清真美食菜名的汉译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宁夏特色、清真特色、工艺特色、宗教特色等地方特色。这些特色对译者的翻译有一定的限制,势必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既要遵循交际理论的原则,也要顺应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最终的菜名翻译必须传递有用信息。这些有用信息,在简洁易懂的基础之上也必须要达到以下要求才能算是翻译中的上乘之作。首先,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译英翻译要使中外交流顺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避免对烹饪方法、食材特性、制作工艺等的一知半解或者模棱两可而导致的误译现象从而影响交流。译者必须要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素材,才能準确表达该美食的品质,使外宾第一眼就能识别菜品的食材口味、烹饪方法等。其次,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译英翻译必须要传递文化特色寓意,既符合宁夏本土文化内涵,又可以避免中外文化冲突。对于某些蕴涵宁夏本土特色的菜肴菜名的翻译,译者不可通过简单粗暴的直译随意处理。在处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时,译者应发挥应有的主体性意识,平衡两种文化的特点和交叉点,找出中外文化的支点,进行文化沟通,避免文化冲突,进行文化调停。另外,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译英翻译必须再现制作工艺和特点。译者应该深入美食制作过程第一线,了解美食制作过程,掌握清真美食菜名每个汉字所指示的对应物,尽量避免指鹿为马的误译现象。译者必须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英翻译的整体水平,提升宁夏对外宣传资料汉译英文献翻译的准确性,提升译员的翻译素质以及其知识水平服务社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何武.跳出菜名译菜谱——影响中式菜谱英译策略选择的几组关系[J].外语学刊,2010(4):132-134.

[2]刘萍.中式菜肴名称的口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16(3):18-20.

[3]刘天明,李文庆,张哲.宁夏清真餐饮业发展研究[J].回族研究,2016(1):74-78.

[4]周玉忠.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误译汉译英宁夏
【汉译英参考译文】The Inner World of a Great Man (Excerpt)
宁夏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On Home
史铁生小说日译本中的误译分析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日语连体修饰语及翻译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