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专家型语文教师之路:质的研究

2017-06-29张毓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3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语文教师

张毓

【摘要】随着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教师的职业专门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包括培养与培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教师已经不满足于从前辈的经验或自己的积累中吸取灵感,希望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也就需要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而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产生的研究问题适合运用质的研究。故笔者将在下文以语文教师的视角,谈几点从陈向明教授所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质的研究;研究方法;语文教师

一、教师的研究:质的研究

研究者在做教育研究时可以用量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研究方法、哲学思考的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各有利弊,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通常会使用至少两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用对研究成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进行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为教师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又有何不同呢?在陈向明所著的《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中,作者重点介绍了操作方法和实践过程,将对方法的讨论坐落在具体的、情景化的研究实践之中。可以说,这本书自出版以来,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详细的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使用说明。历经十余年的沉淀,很多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操作说明)已经有了新的进展。

关于“质的研究”一词,陈向明最初将“qualitative research”译为“定性研究”。之后,她意识到这个译名很容易与我国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定性研究”概念相混淆,因此,在其之后发表的期刊中表明,将“定性研究”改为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使用的“质的研究”这个译名,以便与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定性研究”相区分。质的研究之所以适合教师是由于:首先,质的研究的平民性和互动性使“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可能。其次,教育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的学科,既涉及社会组织(学校)的建设,又关注个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成长。而“质的研究”可以同时关照这两个方面。再次,质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适合教育研究,还因为它明确的、直言不讳的价值的认可。“质的研究的目的不是追求那种现实中的一般并不存在的假设的东西,而应揭示貌似自然的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价值选择和价值冲突”(劳凯声,2000)。而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另外,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也使其特别适合教育研究。总之,质的研究是适合教师的研究方法。

在当下,我国教育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改革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这本书,阐明了与思辨研究的空洞和量化研究结果的苍白相比,质性研究以其研究情境特有的自然性、人文性,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更适用于研究当前学界和实践中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这对那些渴望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教师的“质的研究”方法

方法,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中的解释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笔者将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对陈向明所著的《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中教师的“质的研究”方法进行举荐。

1.从宏观角度

方法即是对问题解决的门路。在本书中,作者分十二个章节,每一章即是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具体如下: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如何作质的研究设计?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如何进入研究现场?如何进行访谈?如何进行集体访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收集实物?如何整理和分析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提升理论?如何写研究报告?如何衡量研究结果的质量?读者可以将这十二个问题从宏观上看成一个整体即一个问题:“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可以说在宏观上,这十二个问题是教师进行研究时常常遇到的困惑,也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本书作者以这十二个问题为脉络,整体以研究发展的顺序排序,在宏观上为读者罗列清楚了“质的研究”全过程。

2.从微观角度

随着笔者将视线聚焦到具体的章节,如第五问:“如何进行访谈?”中,作者写明“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问题是不应该研究抽象的问题,而是应该在访谈的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然后在归纳的基础上再进行抽象。”这段话是笔者选自书中第五问“具体型与抽象型问题”中的一小段,笔者在读到这段话时停顿了很久,因为作者不单单是阐明了什么是具体型与抽象型问题,而且从二者关系上出发,简明扼要地传递出了一种做研究的态度:周而复始、不断探索。做研究,最难的部分不在于掌握研究的方法,而难在需要不断地提出研究的问题。对具体的事实进行抽象的归纳,再将抽象的归纳落实成具体的事实,笔者认为这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研究。

微观也好,宏观也罢,总之,在本书中陈向明教授以精简的笔墨、经典的举例,带领读者从零做起,一步步走向“质的研究”之路。

三、语文教师的研究之路

教师之所以要作质的研究,是因为这种研究方式非常适合教育领域。而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学科特性与质的研究属性相匹配,使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更有优势进行质的研究。

正如陈向明教授在书中所言:“质的研究由于受到现象学的影响,认为现象本身就是本质(刘放桐等,1981:551)。现象学强调对事物本质的直观,在變动不居的意识流中去把握事物稳定的、常住不变的状态。”又如现象学代表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的家。”笔者认为,语言就是在变动不居的意识流中去把握事物稳定的、常住不变的状态。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由于语言的特殊性,语文教师更有机会也更应该掌握“质的研究”,由文本解读、言语实践构建的课堂,每一次师生互动中都暗含观察记录,每一次提问中都隐藏着一次访谈。

为此,作为教师,质的研究是通往成为专家型教师之路,作为语文教师更是如此。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语文教师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