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视域下的小学书法教学

2017-06-28牛咏梅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牛咏梅

(甘肃省兰州市酒泉路小学)

摘 要: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东方艺术精神的浓缩与象征。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这一传统艺术,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力,还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在对他们进行书法教育和传统文化洗礼的过程中,使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重抓基础;准确示范;激励情趣

“书法,是中华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服务于传达思想的意图,同时也展现出了线条的抽象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美术课以及历史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书法课程应作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是在小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识字与写字”是“新课标”的学段目标内容之一,新课标指出,写字要求“按笔顺规则”“注意间架结构”“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些目标如有书法课程做配合,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一目标的实现,完全可以借助书法课程的优势。也就是说,书法课程应在汉字书写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文化熏陶。学校基于这样的认识,将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和软笔书法教学结合起来,聘请专业教师进行软笔书法教学。经过近四年的实践,书法教学已初见成效。

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切入点,加强书法基础教学

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基础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校把书法欣赏和书法基础教学相融合,以书法名家的趣闻轶事为切入点,通过教师讲故事、播放相关视频,引领学生走进书法艺术世界,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结合年段特点确定各年级书写练习的内容,包含中华传统礼仪和中华美德等,让学生天天练写字,天天学做人,使习字与育人有机融合。这是书法入门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毛笔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最直观的视觉、听觉对他们尤为重要。其次,小学生运用毛笔的基本能力也较差。在教学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基础教学。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刚接触毛笔,对他们主要进行执笔法、腕法及身法等的训练,使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培养他们的书写习惯基础上,学校则把教学重点放在笔法的教学上。理解并掌握用笔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进入书法艺术大门,而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书法水平高低,所以在教学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迁就,而应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在毛笔书写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他们对字体的不同喜好,让他们有目的地临摹一些历代名家的字帖,在临摹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认真领会名家在笔法、结构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以达到使自己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紧密联系素质教育,以“书”传“文”

书法教育的载体是书写,书写(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人的基本技能,因此说书法(写字)教学也属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完善人格的重要时期,写字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直接作用,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把学生的习字过程看作品德情感滋养的过程,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感的熏陶。要求学生读帖要做到三读:读内容、读笔画、读间架结构;悟理要做到三悟:悟字品人品、悟思想情感、悟做人道理;临摹要做到三要:要动脑想、要动手写、要学做人。每堂课讲一个小故事,如颜真卿维护大唐统一的高风亮节、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等,让学生去感悟著名书法家正直、忠烈的品格以及“心正、笔正”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维度的美育方法。首先是培养品德美,重视通过书写内容的选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启迪熏陶,如写名言警句,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写一段优美的诗文,会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其次是培养形态美,引导学生自觉过“三关”,即笔姿、坐姿、写姿关,基本笔法关,良好行为习惯关。让学生在持久地练习中领悟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平心静气的豁达美。最后是培养艺术美,用优美的音乐和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把学生带入作品体现的意境中去,把有声的艺术与无声的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书法修身,养成良好习惯。我们把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着重培养学生举止端庄、物归原处、集中精神、仔细观察等良好习惯。例如,将握笔姿势、笔画书写、注意结构等各方面结合书写过程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三、以活动为载体更新教法,激励情趣

传统的书法传授方法是抄贴式,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感觉相对缺乏活力,成了机械的被传授对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失去对书法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且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依据这些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和范字并列打在屏幕上,在教学“我”字时,把学生写的“我”字和范字“我”字用实物投影仪投在屏幕上,学生分析比较后,找出自己所写字的毛病:①第一撇和斜钩没有相互呼应;②横提间距不均匀,字体不匀称,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所写的字与范字之间的差距。在书法教学中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其次组织各种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如在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既有学生的作品展示,又有师生百人同台献艺,学生兴趣浓厚,书法已成为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新年与书法同是传统,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将两者巧妙结合,举行了“千人万福迎新年的活动”。在书法教师的指导下,全校学生学写各种体的“福”字,在近一个月的练习中,写字与寻根文化结合起来,兴趣盎然。在新年来临之际,全校学生的“福”字作品展示,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学生在活动中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洗礼,也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颜翔龙.小学书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青少年书法,2007(15).

[2]焦新.教育部就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出台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1.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