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7-06-28林生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法阅读有效性

林生

(福建省南平市东坑中心小学)

摘 要: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所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但是当今有些教师不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个别教师甚至在教学中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遇到阅读不再恐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更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水平。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学法的有效指导。

一、引导学生把略读与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进行精读,那样会很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收获也不会很大,学生停留在单个的词句上,缺乏对文章大局的理解,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略读与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与文章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一带而过,而真正体现文章中心和人物特性的词句、文段要让学生进行精读,细细体会其中包含的修辞、感情等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如果学生每次都能把略读与精读进行结合,学生阅读的速度会得到大大提高,对阅读内容的掌握也不会出现偏颇。比如:《孔子拜师》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孔子的成就”部分学生可以略读,不用阅读太长时间,因为孔子的成就基本上都家喻户晓了,关于“孔子拜师的艰辛及真诚学习”的内容要精读,如文中“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于是上前行礼”“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学生精读的,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孔子的求知欲望及对老子的尊重,从中得到启示:像孔子这么有成就的人依然尊师重道,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

二、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概括能力是阅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总是让学生分散地对某一句子、某一段落进行单纯的学习,那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很片面,往往会曲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符。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会产生抵触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会受挫。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阅读内容划分层次并进行概括总结。概括本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是叙述了一件事情,还是描述了一个场景,叙述的是什么事情,描述的是什么场景,让学生用简练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再让学生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多加练习,学生一定会熟能生巧,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的关怀和爱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分层,哪几段讲的是一个内容,就把哪几段划分为一个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段落大意,最后概括整篇文章的大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不过在划分段落这一环节教学中,学生会因为运用分段的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教师万万不可简单地裁定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思考,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习得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抓住阅读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

每篇文章中都有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教师不要让学生单纯凭借阅读整篇文章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应指导学生学会“化整为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有技巧可言的,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就是一种很好的“化整为零”的技巧,只要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阅读中的关键词、句对文章进行理解,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会判断哪些词、句是文章的关键词、句,再带领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个技巧也是需要学生多次练习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会找关键词、句,但是经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思考,找关键词、句就会容易得多,阅读水平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比如,《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这个句子可以算作这篇文章的关键句,也是比较深奥的一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对前后文进行理解,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是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但他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鼓舞人们一直与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跟结尾的“倘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相呼应。很多时候,关键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子,理解了关键句,也就理解了整篇文章,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更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

读写结合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很好的方式,教师不要让学生一味地阅读,只有阅读这一种方式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趣,如果读写结合,既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加高效、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读到自己认为关键的地方,或者是比较优美的句子,学生都可以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记录的过程也是积累优美字段和加深印象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文本空白点、读写结合点等,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随文练笔”。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闡述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学法指导的几种常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导拨、点拨,敢于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结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5.

[2]陈琼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学法阅读有效性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