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开展农村幼儿园的科学教育

2017-06-28陈莹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乡土科学幼儿园

陈莹

(福建省顺昌县直机关幼儿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和它探讨。”因此,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优势。但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如何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才是我们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共同思考、探讨和研究的当务之急。对此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更新农村教师的观念,让农村幼儿学习“科学”成为可能

首先就得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克服农村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等许多客观条件因素。只有观念转变了,老师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二、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农村幼儿学习“科学”有了选择

1.农村生活有着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

在农村,各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孩子家里就养着鸡、鸭、鹅、兔子、猫……田野里、路边上、校园里时时都会有一些蟋蟀、蚂蚁等小动物出没。而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更是经常见到,很多孩子还亲手栽过花、种过树。再如,观察大树、蚂蚁、蝗虫、蜗牛、青蛙、乌龟等常见的动、植物;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感受生物的生命周期,研究生物的繁殖,进而探究它们的共同特征;观察动植物的外形,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这都是农村环境为我们的孩子提供的特有的探究材料。

2.农村生活有着丰富的非生物资源

山川大地在哺育了我们的同时,又给我们的幼儿提供了众多的探究材料。也许,城市的孩子正在为寻找一块石灰岩或花岗岩犯愁,而山里的孩子随意便可以收集到各种各样好玩的石块;也许城市的孩子端着一盆水放上木块观察浮力的存在时,农村的小伙伴早已从溪河里感受到水的力量。农村的生物资源丰富,非生物资源也比城市充沛得多。如开展科学活动“家乡的石头”,可以让幼儿搜集各种不同的石头,观察、比较石头的形状、颜色、硬度。孩子们对此会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如石头有什么用途,有什么危害,家乡的石头有多少种,人们是如何利用石头的,等等。接着,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石料厂、石雕厂、花岗岩厂,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我们生活中每天见到的石头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呀!

3.众多的民间传统文化、传统知识也为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

每逢岁时节令,我们小城乡都要举行各色各样的庆祝活动。正当城市里孩子们对吃麦当劳、肯德基洋快餐、看西方动画片、过圣诞节、万圣节越来越热衷时,我们农村的幼儿园却掀起传统文化教育的高潮:闹元宵、过端午、畲乡节、庆中秋……龙灯为什么飞得那样快?龙舟怎样才能划得快?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艾草菖蒲?畲乡的小吃都是哪些材料制作的?……轰轰烈烈地把民间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感受传统习俗和知识,让传统科学走进幼儿园。

三、创设多种学习途径,让农村幼儿学习“科学”有了桥梁

1.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活动,创设特色、趣味课题活动

农村有许多特有的乡土材料,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色彩斑斓的田野河流,有茂密繁多的花草、林木、庄稼……它们姿态万千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吸引孩子的视角,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良好素材。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来到了田野,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经验,不仅能摆脱教材的束缚,拓展活动的空间,也能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2.有趣的种植、饲养活动中探索科学试验的途径

农民们的播种、管理、收获是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作为教育活动的内容。

(1)愉快的种植活动

我们可以大刀阔斧地开设种植园地,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一些青菜、萝卜以及瓜果、豆类等。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研究植物的热情,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2)有趣的饲养活动

在农村随处可见鸡、鸭、猪、狗等家禽家畜。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一愿望,我们农村教师尽可能地利用有利的乡土资源创造条件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动物,让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对动物的研究探索热情不断增长,伴随一生。平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创造亲密接触田野小生命的机会,如鸡鸭、猪羊、蜗牛、蚯蚓,蚂蚱等。通过观察、探索和记录,了解它们的生长、行动、进食等明显而有趣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每当我们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探索和科学家的发现一致时,那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就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拾了。

3.挖掘自然材料融入区域活动中

在农村到处还可以方便得到各种可以用来做做玩玩的材料,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这些乡土材料制作的玩具,如为幼儿准备萝卜、地瓜、地瓜藤、芋头、大蒜头、扁豆、马铃薯等乡土材料。提供工具辅助材料,让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动手制作,使萝卜变成印章,地瓜藤变成项链、耳环;蔬菜变成蔬菜娃娃,芋头削皮后刻成小兔……

4.结合民间游戏,开展科学活动

每逢岁时节令,我们小城乡都要举行各色各样的庆祝活动。异彩纷呈的农村文化传统教育在幼儿园同样如火如荼地进行,老师们可以将农村传统的节庆习俗与生活习俗带进幼儿园,将舞龙灯、划龙舟、跳十字、踩高跷等民间节庆的庆典形式移植到了幼儿园一年四季的晨间、课间的体育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感受生活,感受传统习俗和知识。

5.在游戏活动中探索科学

农村的乡土资源丰富、雄厚、取之不尽,到处都是游戏材料。采来的野花、捉来的小虫以及遍地的泥巴石子都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尝试在玩玩、看看、摸摸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教育,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捉蟋蟀,在江滨路闻花香,在树荫下找影子。让孩子们在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6.家园互动,共同探索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来,使家园教育同步,这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农村家长往往缺乏教育意识。在实践中,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可以家园联系栏为阵地,定期宣传一些保教知识,经常召开家长会,举办特色开放日活动和“家长学校”;其次,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如,邀请“养殖大户”给小朋友传授饲养经验,并对幼儿所感兴趣的家禽进行分类探索;邀请“蔬菜种植能手”,请教怎样管理好种植园地,并观看了她的实地操作。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明显增强,家长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在家园互动的氛围中,孩子更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只要擦亮我们的慧眼,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就能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2]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J].幼儿教育,2003(7).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乡土科学幼儿园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芬芳乡土行
科学拔牙
读《乡土中国》后感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