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6-28曾永红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分支导图习作

曾永红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拉堡第二小学)

自从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思维导图后,它就被人们当做了“终极思维工具”。它常常被运用于各个认知领域,如用于记忆、写作、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技巧等。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阅读和习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高年级后,其想象力、空间感、整体感都有所提高,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强,因此课标对中高段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更好地达成这些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如《东方之珠》一课,我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品味“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的妙处。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课文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中间部分又写什么?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孩子们阅读文本,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关键词。孩子们乐此不疲,很快找出了关键词,如“南大门、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东方之珠”,接着让孩子们根据找到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很容易了。完成这一环节后,我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沙滩的迷人、海洋公园、街市的繁华写具体的?”学生继续找出二级、三级关键词,分支罗列,完善思维导图。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展示汇报,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形成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图。最后我在孩子们绘制的思维导图上进行点拨:“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文字比较多?”孩子们很容易看出是中间部分,此时再顺势指导:开头和结尾文字较少,是概括性的描写,叫“总写”,中间部分是具体的描写叫“分写”。这样“总—分—总”构段方式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也为今后的学习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写作打下了基础。

课堂上,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把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同时训练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圖,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的语文素养概括起来就是四方面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说”和“写”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级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水果时,让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图案,并在旁边写上一级分支的词语(如西瓜、葡萄、香蕉等)。接着引导学生深入二级分支关键词(形状、颜色、味道)。然后更深入地拓展三级分支(如:椭圆的身体,像……,弯弯的,像……;青绿色的外皮,上面还……;红通通的瓜瓤,上面还……,甜津津、酸甜酸甜的等等)。最后我再引导学生看着思维导图进行说话训练。由于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说话练习的难度大大降低,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说话的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学生描写“家乡的秋景”时,我首先在导图中央写上“家乡的秋天”,然后罗列出一级分支(开头、正文、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先总写开头。“开头怎么写”,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深入二级分支的关键词:“家乡的秋天景色迷人!那里有……天空,……小河,……的田野”。接着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分写“正文”?结合学生的讨论,我整理出正文部分二级分支关键词:天空、花草、树木、小河、田野等。再围绕这些景物进行思考:“这些景色都有什么特点?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学生拓展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我再梳理三级分支的关键词“蓝晶晶、一碧如洗、大雁南飞、菊花盛开、落叶飞舞、清澈见底、稻谷金黄,丰收乐开怀”等等。“结尾”又该如何总写?学生讨论,教师整理板书:抒情点题。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说话和习作教学,不仅能克服学生无话可说可写的问题,而且能帮助学生构建出文章的逻辑框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说话和习作,增强学生说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此把习作难题变成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情。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背诵复述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很多优秀的诗文要求学生背诵和复述。这些学习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借助思维导图将各种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效组织性的图画,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背诵和复述的能力。如前面提到的《东方之珠》一文,课文很长,学生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散记忆,抓住思维导图中罗列的关键词,逐段突破,化难为易,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还能举一反三,提高背诵和复述的能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整理复习能力

在语文复习时,通常有很多零散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到无从把握,难以记忆。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很快地建立起这些分散知识点的联系,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如,在进行期末复习时,我就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本学期认识的人物进行复习。先在思维导图的中间写上一级分支(本学期认识的人物),然后回忆课文中学过的人物,梳理出二级分支(哪吒、越王勾践、雷奈克……),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都有什么精神品质?梳理出三级分支的关键词(哪吒:除恶扬善、机灵果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实践……)。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一目了然,方便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按单元整理本学期学过的易错字、形近字等。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提高了整理复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作为语文学习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的特质和生命的张力。

参考文献:

张升美.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6(2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分支导图习作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巧分支与枝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
生成分支q-矩阵的零流出性
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