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妙语生花”的语文课堂

2017-06-28孔庆彬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老师学生

孔庆彬

( 江苏省丰县梁寨镇新集小学)

摘 要: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能使课堂呈现出“妙语连珠”“高潮迭起”呢?由于面对的是小學生,他们的认知特点、智慧的声音更多来自于教师的点拨、引导。因此,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出外显的言语智慧,创造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老师;学生

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妙语生花”的课堂呢?

一、妙在“生活”,绽放学生的“生命之花”

书评家黄集伟说:“真正的语言是活着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像血液一样在我们生活中弥漫。”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创设出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语文教学一旦根植于生活的沃土,就必然会吸收自然成趣的精华,使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之花。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隐含着必须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在课堂上,我既没有简单将这个话题用“你知道了什么?”这个宽泛的问题加以引导,又没有围绕“该不该放掉”让学生进行辩论,而是创设了一个“父子对话”的生活场景,“儿子”抛出了“爸爸死心眼”“不需要严肃”“断绝父子关系”等一个又一个“刁蛮”的理由,需要“父亲”智慧地解答,正是这种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语言实践,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二、妙在“多元”,催开学生的“个性之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作为阅读的最优目的,个性化阅读既取决于文本,也取决于阅读主体。每一个阅读主体都有不同于其他阅读主体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所以他们对文本能够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在教学中,我们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方式、多元的生活体验等引领学生走进语文阅读,使阅读“活”起来,催开学生充满灵性的“个性之花”。

在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时,我没有按照课文进行教学,而是使文本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在课堂上,学生用自己的眼阅读文本,用自己的心解读文本,更用自己的“个性”创新文本。事实也证明,学生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有的说“不能小看这个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有的说“任何事情都要实践”,还有的说“事物是相生相克的”……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次次被点起、燃烧,正确的价值观也在逐步完善。

但推行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所没有想到的”就是个性化阅读。如有一位学生在学《鹬蚌相争》时质疑“鹬的嘴正被蚌夹着,怎么能说话呢?”就是把“文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混淆,如果教师把学生这种“新的发现”认为是“学生独特体验”“富有个性的回答”,那就遗憾地曲解了“个性化阅读”的本质内涵。

三、妙在“空白”,引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刘熙载说过:“文有以不言者。”“不言”即意在言外,读者可以透过“不言”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这样的“空白”,描写上的、情节上的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应当抓住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联缀。通过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引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我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火攻”第一步——“写信假降这一节,然后让学生说说黄盖在这封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读了文中的三句话,说:“信上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还说是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说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我紧跟着追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表现怎样?”“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学生答。“仅仅三句话就使统率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信以为真,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一语点醒,学生纷纷回答道:“黄盖的信中一定还写了其他的内容。”“那么黄盖到底在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我们不妨来写一写。”于是,学生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开始给曹操写信。学生通过自己智慧与实践的结合,写出的信大多“情真意切”,使曹操读后“欢喜得不得了”,心理防线全面崩溃,为“火攻”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专家说:“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束有待点燃的火把。”上课不仅是传道授业,更是教师与孩子分享成长的快乐,分享童心童趣的生命活动。教师及时发现,大胆利用文本中的“生活”“多元”与“空白”……将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融入课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知识点,而不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形成学生的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的冲动,闪现创新的火花,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薛法根.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07.

[2]上官雪英.妙语生花:浅谈比喻在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

[3]夏开静.灵动中生成 妙语中生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巧设计[J].才智,201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老师学生
学生写话
六·一放假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