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06-28缪婉蓉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小学

缪婉蓉

(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东洲第二小学)

摘 要:在社会文化体系要素逐渐多元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学科教学中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富足和互联网冲击,“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有可能出现“断层”危机,因此,在小学学科教育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渗透

广义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由于地理环境、民俗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并不具备统一性,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的应用,需要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筛选。同时教育界普遍认为,小学阶段是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可塑性强、接受文化熏陶积极,同时也处于文化糟粕影响的重要年龄,在小学教育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以发挥双重功效。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1.有利于夯实传统文化的基石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社会,也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环境。相对而言,这种渗透并不是基于教育功能或传播功能的渗透,而是随着消费行为实现的渗透,如洋快餐、洋节日、洋明星等。相应的,消费行为本身就带有“趋利性”,在价值观层面的取向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而作为“洋文化”主要消费群体的青少年,大多处于人生观形成初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在成长关键时期造成人生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的混乱。

2.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当前,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小学生也是重要的用户之一。国内近年来也出现越来越多“崇洋媚外”的文化势头,国外的文化糟粕进入国内被“视为珍宝”,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却被人为地弱化,这种现象不仅不符合主流文化發展趋势,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人为操作要素,如一些商家为了吸引人眼球、突出新鲜感,会大量地引入一些国外文化要素,甚至是曲解文化形态。

3.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是民族情怀、国家精神、文化基因的传承,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策略

1.积极引进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自身的素质高,知识储备硬,文化学识丰富,才能言传身教,游刃有余地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虽然在教育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很重要,但提升教师个人文化素质更是重要的一部分,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教育出更优秀的学生。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及时充电,完善自我,与时俱进,同时积极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壮大教师团队,以更优秀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新思想和新知识。

2.改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能吸引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再单纯地拘泥于教材教参,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思维,学会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法教学等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充满乐趣的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更积极。

3.强化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社会与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道德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心力量,同时道德教育关乎文化教育的质量,肩负着文化的使命。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不仅要增加自己的知识,教师更应传授给学生更优秀的道德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素质行为是主要的教育方向。

4.强化教材更新,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小学教材虽然都是一些初级知识,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优秀作品,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使得学生的知识广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讲授课堂知识之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拓展更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以上分析,阐述了当前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当前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基础教育研究,2009.

[2]齐向前.浅谈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品牌(下半月),2015(4):227.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小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