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7-06-28张小兵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幼儿

张小兵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个体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围绕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幼儿的活动展开。

关键词:幼儿;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幼儿园、家庭该如何开展教育,才能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呢?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馨将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总结为三点:(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和谐。(2)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其积极、健康、稳定的情绪,开朗的性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预防、控制和矫治各种心理病态以及不良适应行为。

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围绕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幼儿的活动展开:

一、寓心理素质培养于日常生活中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这样评价孩子的成长环境: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钟爱人生。幼儿园、家庭应注重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影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平等地对待幼儿,既不溺爱也不冤枉幼儿。尽可能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特点和长处的机会,称赞幼儿点滴的进步,欣赏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小小成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感受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纳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不同速度,力争使他们感受到轻松和愉快,这样做既有利于幼儿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又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情绪,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教师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都力争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生活、学习、模仿,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有利于从以自我中心中走出来,走向群体,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这些对人格的发展十分重要。

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忌越俎代庖。在教育要求上,家庭应与幼儿园保持一致,这对于良好心理习惯的巩固和形成很有好处。

二、寓心理素质培养于学习活动中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各种教材内容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人格的要求,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幼儿期也接受学科教学,因此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在组织幼儿学习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组织的活动,内化为幼儿的行为。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使各类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感受到成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不仅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由于正迁移,在生活中也能得到良好的适应,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系列良好的性格特征,诸如勇敢、顽强、不畏困难、不断进取、乐观向上等。

三、寓心理素质培养于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反映,同时又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还是培养同伴之间友好交往能力的极好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在生活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客觀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种心理需求与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幼儿心理的主要矛盾,而许多游戏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是自由和自主的,可以尽情想象并在想象中如愿以偿地满足自己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游戏使生活在成人主宰社会中的幼儿找到了心理平衡点,紧张情绪得以松弛,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的这一特点多多地组织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及时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幼儿关心伙伴的言行,帮助幼儿学会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组织开展游戏帮助幼儿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以积极和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

游戏好比指示器,能够为我们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提供线索。通过对游戏中幼儿行为的观察,还可以发现幼儿心理行为问题。要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在游戏中进行适当的宣泄,当幼儿表现出这种自发的宣泄行为时,即使有一定的破坏性也应该多一分理解,应意识到此时幼儿正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他们需要帮助,我们要努力找出使幼儿处于紧张状态的原因,对症下药,消除造成幼儿心理紧张的种种因素,从而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总之,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都应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既不夸大孩子的长处,也不要拿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比较,贬低他的能力。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慎用批评。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幼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