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探索式阅读培养

2017-06-28孙文丽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主体性小学语文

孙文丽

(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金庄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自主探索式阅读教学就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所提出来的,它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索阅读;主体性

“自主探索式”阅读教学是以建构主义教学论为理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为终极目标。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质疑、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宽松、民主、和谐的阅读学习氛围中,获取语言信息,感悟人文蕴涵,体验人生情感态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必要性分析

1.阅读的使命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提到语言文字就绝对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人文思想与道德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探索式阅读法提出的背景

探索式閱读教学法是在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窠臼,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长期以来实施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弊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当今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学生为本体的教育思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重要作用,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探索性学习,而探索式阅读教学法就是顺应这一教育改革所提出来的,这一方法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核心要素分析

1.人文性

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语言知识积累,形成较强的语言感受力,并发展形象思维,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探索式阅读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情感价值,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人文思想内涵,感悟生活哲理,提升学生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2.主体性

探索式阅读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阅读的基础。老师要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的主动性及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3.开放性

扭转原先老师高高在上的课堂局面,建立平等、民主、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宽容而不放任,严格而不束缚。

4.合作性

开放式的探索阅读不是对学生的无限放任,而是应当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以学生合作的方式进行。要将学生独立阅读和互相讨论交流相结合,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教师要依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活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让学生拥有学习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5.实践性

探索式阅读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并在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不断产生新的需求。通过阅读,学生增加了积累,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或写读后感,或依据课文进行仿写,或发挥合理想象续写课文,或结合生活体验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操作性分析

1.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进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引读、欣赏性朗读等等,使学生入景入情,以情悟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内容,用默读、诵读、精读、略读、研读、品读等多种读书方法,进行探索式阅读学习。

2.采用分层阅读法

要将分层递进法引入阅读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个体的阅读能力考虑阅读层次性问题,年龄段越低越要侧重于阅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随着年龄段的升高,逐渐加强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朗读训练。

3.扩大阅读范围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延伸课外阅读,发掘课程资源,提供丰富典型的可供探索的阅读材料。譬如说可在课外活动时间或早晚自习时间开设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程,每天用15至30分钟时间进行诵读或自主阅读,教师可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收集的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

4.开展生活化阅读

语言课程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增强阅读的生活性,可以丰富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打破学科界限,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参考文献:

[1]姜亚南.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侯海峰.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3.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主体性小学语文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