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探究

2017-06-28朱柯珂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阅读方法核心素养

朱柯珂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的知识,也要关注这些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作用。从注重情感培养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以及通过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感受人文光辉这幾个方面介绍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方法;核心素养;改革策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语文知识也大多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语文可以了解世界,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语文这门学科使得我们的文化、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上,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例如识字、读写等;其次,要为学生渗透一些人文教育,让学生从更多感性的角度认识传统文化,从中更真切地体会意味深长的人文精神。

一、注重从情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安排过于偏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以教材为基本载体,传授相关的语文内容,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只将传授语文知识作为根本目的,会导致教学的单一化,使得学生对教学过程麻木,缺乏兴趣。语文这门学科,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当我们刻意地去学习语文时,会觉得十分枯燥。所以,教师必然要从兴趣的角度,让学生愿意去融入语文这门学科。所以,改革的必然条件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如果刚开始只是让学生简单地阅读课文,学生不愿意融入课堂中,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带领学生了解春天的美,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和春天的美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境,充分地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二、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巧用好的方法,那么教育就已然成功了一半。无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重点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对于阅读来说,同样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实现对文字的透彻分析。例如一篇文章,很多人第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主旨,通读一遍,就可以体会其中的情感,再仔细深入,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传统的语文阅读课是以教师的“精训”为主的。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到重点段的剖析等,教师会非常细致地一一讲解。这种方法把一篇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淡化了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但是,如果结合良好的主题教育,就会将课程变得更加有内涵和深度。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去寻找中心思想,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加以理解和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三、通过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感受人文光辉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质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其展开研究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安排往往过于形式化,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辅助作用。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文学作品,都是十分精致的。无论是现代的文章还是一些古诗词,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人文内涵。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介绍,让学生去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的特征,除此之外,还要对文章创作的具体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司马光的生平,讲解他入朝为官的故事以及对中国文化史所作出的贡献,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总的来说,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无止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总结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当下的教学讲究效率,但依旧希冀大的改革方向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素质,丰富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子燕,李丽娟,左慧星.立足学科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命题思路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7-10.

[2]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36-42.

[3]邹木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痼疾种种:以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调查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22):170.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阅读方法核心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