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资源,拓展盲生语文学习空间

2017-06-28邝雪蓬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盲生拓展

邝雪蓬

(广东省广州市启明学校)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盲校小学语文教学更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盲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资源;拓展;盲生;学习空间

一、问题的提出

盲校教师教育的对象是视觉有缺陷或有障碍的儿童,这些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缺陷,他们认识世界80%左右的信息来源被切断,与此同时使视障儿童触觉、听觉等得到强化和补偿,仅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视觉障碍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自身的认识、个性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为更好地补偿视障生的缺陷,盲校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盲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视障儿童多感官的补偿功能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拓宽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但如何发掘、善用、巧用语文教学资源呢?又通过何种途径和渠道去拓展视障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策略和建议。

二、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环境

(一)巧妙利用教材课程资源

语文课本上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文本,教师紧扣教材资源提供的文本,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让视障生多读多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如,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中,我竭力巧妙利用课本的故事,引申到盲生的实际生活中,自由说出齿孔在我们身边的应用,因为盲生的体会很深,所以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样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感悟、明理,使人格特性和个性思维获得生长的广阔空间。

又如,在教学《称赞》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找喜欢的小伙们互相称赞,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从中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同时我又提出要求“要用上礼貌用语,态度要大方。”学生很喜欢,其中一组小朋友是这样说的“黄××,你好,你摸书的速度很快,我要向你学习。”黄某某说:“林某,你好,谢谢你,你在体育运动上表现棒极了,我也要向你学习。”这样的口语交际,盲生的参与面广,也使盲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文本的学习,能很好地学以致用,拓宽了学习空间,收效也很大。

沟通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盲学生由于视力缺失,无法用眼去观察,对景物描写的课文因没有了形象性,故不太感兴趣,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结合学过的课文《春雨的色彩》的内容,给学生抛出问题:课文给你什么提示?有什么发现?盲生立刻有了话题,这样经过沟通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而提出的问题,是很有思考价值的,对提高盲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此外,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创新点,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前提下续写故事、编写隐藏情节,或由课文延伸拓展到课外的立足点,寻找综合实践的主题,也能起到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这样在教学上巧用课本资源,使课本不再是冷冰冰的学习资料,让视障学生的学习获得了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生命体验,情感不断丰厚起来。

(二)善于使用教师本体资源

视障生的视力残疾使他们的活动能力、活动几率和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视野不广阔,学习只能通过“以手代目”“以听代看”了解周围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课程的建设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同时教师本身就是具有智慧性、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

以下是我执教《日月潭》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老师上一年7月坐飞机到我国的宝岛台湾去了,那里可好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想。”

师:(出示在台湾买的纪念品——桧木油,让盲生闻一闻。)

师:(出示在台湾买来的纪念品,让盲生摸一摸。)

生:“我好想去。”

师:(出示在日月潭照的相片给低视生看。)

生:“哇,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师:“到台湾那里,我爬了有名的阿里山,那里有很多高大的树木,有些树的年龄达三千岁了,高50米呢,我還坐船游了闻名中外的日月潭……”

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由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课文—教师”之间的距离,令视障生更乐于质疑,乐于学文。教师充分发掘自身的经验并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开阔了视障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课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充分运用学生主体资源

视障学生虽然失去了视力,但他们每个都是一个信息源,包括思维方式、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语文素养、社会信息、生活经验等。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必将有效提高盲校语文教学的水平,极大提高盲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由于视障学生的社会、家庭环境不尽相同,每个视障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有各自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处。视障生通过与他人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能够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我让视障学生想一想:小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就会默默地对小熊说一句话,它会说些什么呢?你们把自己当成小松鼠想想你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兴致很高。有的说:“小熊,以后再碰到有矛盾时,我会让着你的。”有的说:“小熊,再有冲突时,我会想想我错在哪里的。”有的说:“小熊,有问题时我会心平气和地和你谈谈。”……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北京》时,在视障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视障生当导游给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熟悉的地方,大家说得津津有味,有的介绍家乡的海滩,有的介绍家附近的公园,有的介绍旅游的体会等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有提问,有补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让盲生把不同的信息带给了其他同学,拓展了各自的语文学习空间。

三、活学善用校园生活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视障生离开家庭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一草一木都浸透着育人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校园资源作用,能较好地拓展视障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一)巧用校园课外书籍

当前,一些视障生只注重课堂阅读,较少主动阅读课外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想要使校园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就必须把语文教学与之有机整合起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大部分盲生对认识新事物普遍存在着畏惧和胆怯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提高盲生的阅读能力。视障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获得各方面知识,消除障碍,克服各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来实现缺陷的补偿。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自传书中说道:“书籍给我以乐趣和智慧。”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物给盲生阅读时,应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盲生不知不觉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学习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有学生说“学了课文《太空趣事多》后,我对太空知识着迷了,跑去图书馆借阅有关文章。”这样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盲生的知识面。盲生因视残程度不同、年龄不同,興趣爱好、思想认识、智力发展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图书推荐,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学会自主选择,筛选信息,根据需要积极地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并积极倡导盲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图书。

(二)获取网络媒体资源

盲校学生渴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为了提高视障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盲校添置了盲人电脑,视障学生可以通过盲人计算机系统中的语音服务器软件和读屏软件,阅读多种常用格式的文档,凭借语音浏览器、语音电子邮件管理软件和语音网络文件下载软件,为视障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如果我们能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视障生的生活面和学习面,充实学习源泉,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如,视障生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听阅新书,电子书库,有声读物等课外阅读。现代信息技术给了视障生全新的学习天地。

(三)拓展广播、电视资源

视障生在语言发展中有个有利条件,他们通过语言获得信息的需要比较迫切,比较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包括广播、收音机、电视等。因此,在学校里合理利用校园广播站,通过丰富多彩的广播站栏目,如:新闻、名人名言、歌曲等让视障学生在课余也能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广播站工作人员为了写好文章,写好稿件,他们更自觉地挥笔撰稿,并主动找老师指导修改……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浓厚多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文,有的还获得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奖项。

四、挖掘社会、家庭生活资源,增加语文实践学习机会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学生增长见识、滋长创造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空间。

盲校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学习资源,并生成独特的体验。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如开展学习活动:家乡的传统习俗习惯、城市变化、去超市买东西等;盲生为了完成活动内容,主动找家长了解,上网搜索,把资料记录下来,回来后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这样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为盲生创造性学习开辟广阔的空间。视障生的视野不限于教室、不限于校园,而与家庭、社会相通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开放式语文教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盲生的知识面更广了,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总之,我们盲校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树立“教人”观念,关注盲生发展的心理需要,研究和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开拓各种学习资源,为视障学生的语文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时空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明泽.盲校教育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2.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3]崔允镬.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盲生拓展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