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政工作领导研究

2017-06-27张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党的领导高校

摘 要: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要通过学校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高校 思政工作 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根本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加以实现的。政治领导旨在解决方向问题,具体表现为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思想领导旨在解决精神动力问题,具体表现为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教育。组织领导旨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选拔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地说,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通过学校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

一、学校党委对思政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1.“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

(1)基本内涵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原则。“总揽全局”要求高校党委要立足于党的工作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决策重大问题、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教育、维护学校稳定、形成工作合力、领导群众组织,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校得到正确贯彻与全面落实。“协调各方”要求高校党委要从整体推进学校工作出发,统筹协调好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妇委会、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总揽全局”是“协调各方”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目的,“协调各方”是“总揽全局”的基本手段和根本动力。只有牢固树立“总揽全局”的观念,才能做到“协调各方”,也只有做到“协调各方”,才能更好地“总揽全局”。

(2)集中表现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了高等学校党委七个方面的主要职责:

① 学习、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 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发挥党的总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 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④ 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⑤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

⑥ 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⑦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

以上七个方面的主要职责,充分说明了学校党委要对全校工作发挥“总揽”和“协调”作用,但总揽不等于包揽,协调不是取代,而是集中抓住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可集中概括为:把好方向;抓好大事;用好干部。

2.“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性

(1)“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决定。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首先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和技术转化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研成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责任。高等学校是传承精神文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负有重要职责,必须抓好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

(2)“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由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决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这种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集中表现为:通过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当代大学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这一领导体制可以概括为“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在党委领导下,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在總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实践证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有利于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

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着重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首先,要坚持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不能削弱党委领导,更不能脱离党委领导。其次,校长是学校主要的行政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在学校党委集体领导下,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校长要尊重党委的领导,对于学校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校长为首的行政领导负责提出工作意见和方案,提交党委集体讨论决策。学校党委确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等事宜,需要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系统组织实施。“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制”的党委领导,党委不能包办、代替校长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党员校长是党委集体领导的重要成员,党委要尊重和重视党外校长的意见,涉及学校行政重大问题决策时应协商一致。与此同时,校长也要处理好与副校长的关系,副校长既要服从党委集体领导,又是校长的助手,应按照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要求协助校长开展工作。最后,要处理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关系。

三、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作为高等院校,同样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1.加强党建,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干部是学校的灵魂,在学校中既有导向作用,又有表率作用。通过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因此,在当前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支坚强的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并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干部团队。要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以热情为广大师生服务的行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来赢得师生的信任,并带领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要深入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师生中积极开展党课教育,并把那些品学兼优,真正能够起到表率作用的师生发展到党的队伍中来,以增强学校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还要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抓好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是学校党组织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中贯彻落实的重要一环。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可以用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过去有一种看法,就是认为高校是清水衙门,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作风和腐败问题,近年来的许多案例证明这一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在高校同样也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及腐败现象,因此同样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并将这一工作抓紧抓好。

为此,一要大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以“三个代表”为尺度来衡量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二要严肃党纪,把端正党风和搞好党风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把反腐倡廉同高校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靠党组织自身的力量和广大师生的支持,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通过建设清正廉明的党风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和健康发展;三是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抓到实处,取得实效,与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并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带头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好金钱关、名位关、权力关、人情关和色情关,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思想品格来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

作者简介

张静 (1975.12.-),女,籍贯:河北,汉职称:助理研究员,本科/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党的领导高校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