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2017-06-27张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情境教学

张敏

摘 要: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工作在职教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好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情景,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学生思绪进入学习状态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中职数学教学经验,介绍了四类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情境教学模式。

关键词:情境教学 中职数学 有效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一直是困扰着我们中职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而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学生能够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得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是一个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的教学方法,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本人从事中职数学教学5年,期间结合实际情况,归纳出以下几类情境教学法的途径,希望对中职数学教学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生活实例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回归于生活。这是我在打车时想到的一个问题。假设你站在甲、乙两地之间的某个位置,想乘坐出租车到乙地去。你看见一辆空车远远地从甲地驶来,而此时整条路上并没有别人与你争抢空车。我们假定车的行驶速度和人的步行速度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且车速大于人速。为了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你应该迎着车走过去,还是顺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点?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观点往往会立即分为鲜明的两派,并且各有各的道理。其实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两种方案花费的时间显然是一样的。我让学生说说平時在打车过程中自己打车的情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回答:站在原地等车。我说这就是正确答案,只要站在出租车的角度上想一想,问题就变得很显然了:不管人在哪儿上车,出租车反正都要驶完甲地到乙地的全部路程,因此你到达乙地的时间总等于出租车驶完全程的时间,加上途中接人上车可能耽误的时间。从省事儿的角度来讲,站在原地不动是最好的方案!

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带入生活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述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到正确答案,也可以让数学课堂火起来,让数学融入生活,体现数学魅力。

二、实物演示情境

中职学生的数学直觉比较缺乏,在学习几何或者空间立体几何时往往因为空间知觉比较差,难以理解相应的点线面和公式,而放弃学习,所以在学习这块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研究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侧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个模型,当学生想象不出它们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道具实物展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知识点,从而掌握求其侧面积的公式。在教授概率统计这个知识点时,可通过投掷硬币的实验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主动探索,可以得到其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的实验,用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事件的概率。通过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还变静态的被动学习为动态的探索活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史料情境

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上很多有趣的数学史料来创设数学情境,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高斯求的案例来创设情境,引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规律从而探究求和公式;也可以利用国际象棋发明者印度大臣达伊尔要国王赏赐大米的故事来刺激学生,鼓励学生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还可以利用爱因斯坦晚年卧病在床时跟朋友玩的求两个数相乘快速得到积的故事来得到“头同尾补”型和“头补尾同”型的两个数相乘的快速得到积的公式方法;还可以利用介绍毕达哥拉斯的事迹来引出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方法,利用花拉子米的故事来得到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割补法求通解的方法。经过多年数学教学,我发现利用数学史料或者真实故事创设情境,可以把原本冰冷无趣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有趣,通过讲故事能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

四、有趣游戏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巧妙开展游戏活动,我想这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更在“学中玩”,数学学习自然水到渠成。比如在学习集合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玩一个“起立坐下”的游戏,让学生更深刻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师可以对“所有女生”、“所有男生”、“所有高个子学生”、“所有身高大于等于170cm的男生”、“所有活泼开朗的学生”、“所有在校学生”等命题进行“起立坐下”的游戏,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条件,模糊的概念是不能构成集合的。教师在讲完集合概念的定义后,可以利用解决世界性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来进一步巩固和阐述学习集合的重要性。教师点题:其实我们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巧妙回答这个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鸡蛋”这个集合的名称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如果鸡蛋的定义是“能够孵出鸡的蛋”,那么就一定是先有鸡蛋,后有鸡。而如果鸡蛋的定义是“鸡生出来的蛋”,那么就一定得先有鸡,后有鸡蛋。看到没有,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只要运用集合的概念就可以轻松解决,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趣也很轻松。

当然,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也要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太难则学生有畏难情绪,太容易则缺乏挑战性,都不利于数学教学和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所以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有所选择和取舍。我的情境教学法还不成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再探索再挑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咱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也能够产生兴趣,能够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情境教学
如何上好中职数学讲评课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