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017-06-27李艳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新课程

李艳华

摘 要: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能否体现教学精神?教材情况如何?怎样进行评价?如何实施?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这是课程改革实施必须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

一、认真挖掘历史资源中人文素养知识优化教学内容

1.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

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其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是不胜枚举的。就中国史的教材来说,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精神的赞美,对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人物事迹的讴歌,对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挺身而出抗击外族入侵的歌颂。而培养学生从认识历史,到观察现实和预测未来,既对今天处所的时代有正确的认识,又对历史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意义上的尝试。司马迁作《史记》,为“究天人之际,通今古之变”,这不仅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这种历史责任感,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和继承,成为一种传统。对于这种优秀的传统,需要通过不断的灌输教育,才能被今天的中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使其把这种传统继承和发扬起来。[1]

中学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场面、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多姿多彩的手工业品、工艺品、文学、绘画、建筑艺术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素材。我们可以讲教材中这些成分挖掘出来,归纳分类,以实现历史课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

2.努力寻找教材之外的历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资源不仅仅包括教材资源,图书馆、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料,特别是身处九朝古都的洛阳,更是得天独厚。

例如: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位居我国八大古都之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定都于此……

二、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太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历史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说有没有意义,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就说——历史是必修课啊?根本不去思考历史学习有没有意义。还有的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干脆就表明,历史学习根本就是无用的,它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值。以上观点或隐喻或明示了学生心中存在着历史学习的障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爱好的产生,毫无疑问地泯灭了或者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2.高中学生除了部分人对历史学习采取回避甚至抵制态度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抱有相当的爱好。那么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引导,而这点恰恰是现行教材的空白。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还急需包括各种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适合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的必需预备,对于学生培养历史终身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3.教学课时数无法分配。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模块一,如要完整修完该模块每章节知识,至少要18个教学周。在升学压力下、在语、英、数等各科大量作业的重压下,对历史学习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极少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学习历史。

三、用新课程标准应对现实问题

1.上好导言课。新课程的实施应该是从上好导言课开始的。首先,这是学生终身学习历史的引导。为此,教师将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基本正确的历史观,熟悉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把握几种简单实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必要方法等。其次,这是学生学习历史新课程必修一的引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而熟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再次,作为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固化的、甚至错误的对于历史学习过程的理解,逐渐由感知感性学习为主向理性分析为主的过度。

2.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采用的方法是点击学生的兴奋点,比如说播放有关神秘的可可西里风光;雪域高原、野生动物、喇嘛教僧侣的虔诚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学生油然而生会产生保护的心愿。怎样传播美好?怎样让更多人——现在的、未来的人来分享这份美好?学生自然明白了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还可以让学生做传话的游戏,一句话从一个学生传给下一个学生,虽然最后一个起来的学生可能说的那句话不一定与起始的语句完全一样,但是教师还是可以启发学生: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各自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那么学生自然了解了历史的价值之一,传承人类共同的记忆。

3.把武器交到战士手上。学习,首要的是学会学习。历史分析研究的方法很多,加之现在边缘性的研究不断涌现,交叉使用各学科方法理论是必要的,但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阶段性特点、学生自身的差异,各有侧重的介绍一些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至于哲学上的一些概念,如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体会。教师的责任,不应该是厨师兼保姆,烹制精美的历史菜肴,一口口勉强喂进摇头的孩子嘴里!把武器交到战士手上吧!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在于让学生意识到方法作为武器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自愿地选取各自趁手的武器。

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初始阶段,新教材的仓促出台,教师理念的有待改变,行政领导的“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成绩”两手政策,学生和家长的不熟识和忧虑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高考的指挥棒和行政的指挥棒下,评价体制尚未成熟和定型之下,我们站在一线的老师在教改中自会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但面对改革与挑战,我们理当惕励以赴,亦坚信新课程改革将真正带来焕然一新的教育面貌!

参考文献

[1]杨红玉.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32.

[2]周永梅. 新课标下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教学[J]. 亚太教育,2015,(17):153.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新课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