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译者李文俊的读者观

2017-06-27许世友那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译者

许世友 那健

摘 要:李文俊因翻译了美国南方文学巨匠福克纳的大量作品而为人熟知。他是一名出色的译者,也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编辑、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他的译作影响了中国当代作家,也为外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李文俊关爱读者,研究李文俊的读者观,可以弥补翻译史上对译者李文俊研究的一些缺失。

关键词:李文俊 读者观 译者

一、译者李文俊

李文俊,祖籍广东,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李文俊是著名翻译家、美国文学及福克纳研究专家,在中国翻译界、外国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李文俊的翻译作品十分丰富,除了为人所熟知的美国文学巨匠福克纳,他还翻译了很多其它知名作家的作品。比如现代派文学鼻祖卡夫卡的《变形记》即由李文俊翻译,这部作品在文革后出版发行,为当时的读者带去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给养。在《变形记》之后,李文俊逐渐将翻译重心聚焦到美国作家海明威和福克纳的作品上。[1] 李文俊最先尝试翻译的是海明威的作品《丧钟为谁而鸣》,此后他的翻译重心逐步转移到美国文学这块沃土之上,当李文俊开始大力着手动手翻译美国意识流的杰出代表福克纳的作品时,他也逐步走上了美国文学翻译的全盛期。除了美国文学,李文俊也翻译了一些加拿大文学的优秀作品。2013年,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众多国内读者开始关注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而李文俊正是这部作品的翻译者。

而让李文俊最负盛名的是其翻译了美国南方文学巨匠福克纳的作品。福克纳的作品以艰深著称,其善于采用意识流、神话模式等独特的创作手法,书中经常充斥着大量无标点的长句,晦涩难懂,而李文俊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福克纳的大量作品。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福克纳文集》7部作品中,李文俊翻译了4部重要作品,即《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 及《去吧·摩西》。[2]

二、李文俊的读者观

福克纳在中国的成功译介,要归功于其译者李文俊,李文俊既是一名出色的译者,也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福克纳研究专家。原著作者在创作时面对的是本国读者,国外读者在读译著时因文化差异,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而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又善于运用意识流等我国读者不太熟悉的创作手法,更加深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而李文俊通过编译西方“福学”成果,翻译相关著作,并辅以长篇“译序”和文本内“加注”,以及他个人的“福学”研究,对福克纳作品的创作时代、文学特色、写作手法、主题影响等进行了清晰而全面的阐释,对福克纳在中国的接受起到了直接而关键的影响。[3]

李文俊关爱读者,为读者计,在翻译过程中,他撰写了极具学术价值的长篇译序,并在翻译内文本中添加注释。在他翻译的长篇小说的译序中,除了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外,还给予了读者很多特别的关照。比如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虽然从整体上看,故事性较为完整,但小说的每一节之间却没有明显的逻辑性,这为刚刚接触美国文学的国内读者增加了一些阅读上的困难,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常是随着思绪,想到哪儿叙述到到哪儿。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困难,李文俊为《喧哗与骚动》提供多达 421 个注解来指点故事线索,解释象征、典故及隐喻。针对国内读者不太熟悉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如宗教、历史、典故等,译者均给出了特殊说明;译者还为小说《熊》排了一个主要人物表以帮助读者理清人物关系;并为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的每一节内心独白标上次序。这些做法是否完全合适尚可商榷,但译者对于读者的关爱却是应加以充分肯定的。在翻译《去吧·摩西》这部长篇小说时时,李文俊为了帮助读者理清小说中的关人物系,特别绘制了一张小说人物的“谱系图”和“主要人物表”。在翻译《押沙龙,押沙龙》这部作品时,李文俊对福克纳的敘事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说明,“这是一部纯属解释性的小说。几个人物都在试图解释过去。这就给读者一种‘神龙不见首尾的感觉但是精彩处正是隐藏在一段段冗长、繁褥、抽象、故作高深的文字之间,时不时,强烈的电光从乌云的裂隙间显现。”[4] 从译者对叙事方式的独特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译者丰富的翻译经验、策略和翻译规范,同时也能感受到译者对于读者的深切关怀。在《押沙龙,押沙龙》中针对那晦涩的长句,译者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他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付出更多的耐心,终会拨云见雾,感受到作品的魅力。此外,为读者计,在译序中对于押沙龙的典故,译者也做了交代,以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结语

李文俊关爱读者,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译者,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他将美国南方文学作品带进国内读者的视野,深化了美国南方文学在中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聂韶峰 (Nie, Shaofeng). (2014). 李文俊翻译思想研究—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8). 111-114.

[2]王艳艳 (Wang, Yanyan). (2009). 翻译家李文俊研究[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3]王春 (Wang, Chun). (2014). 李文俊文学翻译研究[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4] [美]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2010). 押沙龙,押沙龙![M]. 李文俊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介绍

许世友,男,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

那健,女,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

猜你喜欢

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作用与本质探析
——兼论对“译者中心”的质疑及回应
英文摘要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译者的影响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新书讯2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
汉语新诗英译:理解之殇与译者之任
从《毛泽东选集》英译看译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