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2017-06-27王永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王永洁

摘 要: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反思自问、反思自查、反思自省,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做到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修正或强化。使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关键词:反思自问 反思自查 反思自省

有些人数学学得不多却能运用数学,有些人数学学得很多却不会用数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前者善于反思检验,能及时地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后者不善于反思检验,经历虽多却缺少经验。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他们总是成堆的生长,这正是反思的奥妙所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使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一、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2、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同时,在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内容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二、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这种重复,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往复中,增加自己麻烦的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不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还会滋长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上述情形的现出,大多是因为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主次不分等不足。还有的学生在解题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解题完之后,忽视对结论的反思,经常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例如:妈妈买了39个橘子,最少拿出几个后平均分给9人,每人分几个?学生列式:4×9=36(个)。但大部分学生可能未认识到结果的不合理,这时对结果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

三、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省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的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每周我都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集中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好好回顾在近阶段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反思。就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开展类似一家之言的评议,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这样的反思训练,首先,要求教师有这样的观念:并不是知识传授的越多,积累的越厚实,就等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与数学能力的形成。教师的发问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立反思,要重视培养善于思考的学生。其次,为了把反思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带头进行反思,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氛围。诸如,“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XXX提出的一个问题”;“在……地方老师处理的不够好,有待于老师改进”。……这样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施加影响。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反思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开展反思学习争星比赛,一周一总结,一周一评比。这样长期训练,直到学生能自觉反思,最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修正或强化。事实上,学生这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吗?学生学会了反思,就相当于给学生请了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习的效率。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