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中的“二次教学”

2017-06-27许碧登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课改策略

许碧登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要求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把许多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要营造一个接纳的、宽容的、支持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原因 策略 课改 “二次教学”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觉,一节课下来,精心设计的教学,试教了几次,教案也改了又改,但学生的反应始终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教师的教学预设总是与学生的真实情况存在着那么大的差距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一、找出反差原因

1.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的时间长短有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要学的内容和学习的好坏,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该内容的掌握程度。换句话说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该内容的掌握水平,而学习能力差得学习者则要花较长的时间也能达到同样的掌握程度。[1]

2.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方式有关。

我们看看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研究的“金字塔理论”:

第一种:用耳朵听讲授,即:“听讲”,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用眼去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视听结合”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用演示的办法”,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種:“小组讨论法”,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即:练习操作实践,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是“向别人讲授相互教”或者“快速使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金字塔理论”说明了: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和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高效,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高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解决策略

1.教师的思想转变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作为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合作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向生活,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2]

2.进行“二次教学”模式,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次教学”是指第一次教学,教师在教学新授时,快速将教学内容讲解一遍。第二次教学,学生模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同学讲授一遍,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小老师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下面以《分一分(一)》为例,怎样实施“二次教学”。

(1)创设情境,引课示标。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分一分游戏,(板书课题:分一分(一))并出示学习目标。

师:下面我们来玩游戏,不用嘴而用手来回答,答案是几,就用手拍几下。

*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2下)

*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1下)

*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学生说半个)

*“半个”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演示分法,板书:?,教学写法,读法,意义,各部分名称。

拍手的游戏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相对简单。但这一环节的设计蕴藏着三大妙处:一是新旧知识衔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任何学习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只有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用学生已有经验来解决未知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只有这样才符合教育规律。二是缩小师生心理距离,起到拉近师生关系的作用。三是欲擒故纵,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4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正确拍手,会觉得很简单,有的学生甚至有“忘乎所以”的情绪产生,这时教师再来几句表扬的话,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学生的味口被彻底地吊了起来,这是就是教师的“纵”。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学生现在面露难色,心里上产生了认知冲突,被教师“生擒”,学生想不认真上后面的课都难。随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会对本节课有一个规划。

(2)教师教学新课,进行第一次教学。

*师:?还可以用纸折出不同的形状。

*师示范对折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找出要表示?,为什么要对折?(平均分)

*师教学说?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

*认识?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教学分数的读作和写作。

这样,教师避免了满堂灌的现象,真正做到讲解重难点,点拨释疑难点,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

(3)学生互教互学,进行第二次教学。

学生拿出准备的纸,折一折,分一分,说一说。(师出示要求)

*学生折一折。

*对子互说:说怎样分,用什么分数表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它的读作和写作是怎样的。

经过第二次教学,让学生参与创造出更多的分数,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内涵理解,深化了对分数的认识。在互教互学中,优生又学了一遍,差生又学会了,做到在小组中,人人有事干,由被动听转到主動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大力提倡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很好地运用了“金字塔理论”指导学生学习。

(4)训练拓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做书练一练1、2、3、4、5。

*对子互教互改。

*小组互说,组长安排组员说。

*教师出示难题评价。

在这一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满堂讲,把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互教互学互改。

(5)创编

学生根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创编题目,互做互改互说。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和巩固。

总而言之,“二次教学”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导言》

[2]埃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

猜你喜欢

课改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