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 题:颐和园

2017-06-27李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颐和园游览景色

李华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学情分析:学生没有游览颐和园的经历,加之又对自己陌生的游记性文章不感兴趣,学习本篇课文的难度是景点的转换,景点景物的特点如何描写。鉴于这些,我布置学生上网搜集颐和园中相关景点资料。亲自带领学生参观我们的校园,让游览顺序了然于学生胸中。也为解决游记类文章的写作顺序做了铺垫。我还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以景点主人的身份,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感受园林艺术的美丽,抒发自豪之情。

教学目标: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3.用这种方法写我的学校。

教学重点: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这种方法写我的学校。

教法学法:自读感悟 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回顾旧知

课文( 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三、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四、感受景色和语言之美

1.小组合作学习

各小组根据文中的多个景点推选几个导游,由导游根据课文中的游览路线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颐和园。

(1)组长根据学生准备分配任务。②组内采用不同方式练习

2.各组汇报

3.师生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讲述具体生动有条理。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仪态端庄肢体动作协调。)

4.练习: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游览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佛香阁 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过渡: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找出描写游览顺序的词句。

2.这样的词句都是在这个景点描写的开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小组合作

颐和园中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的?

4.各組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

5.总结写法。(按游览路线,选择代表性景物写出它的特点。)

六、运用方法写一写

1.小组合作: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选择校园的一处景点写,然后合成一篇习作。(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游览路线的描写,也就是过渡句)

2.汇报交流

七、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猜你喜欢

颐和园游览景色
《海那边的景色》
颐和园
咦,春天!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美术馆游览指南
颐和园导游词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秋天de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