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基础课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问题研究

2017-06-27张卉宋俊香陈昆从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基础课章节医学

张卉 宋俊香 陈昆 从静

摘 要:高校医学教学或卫生职业教育中,如何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如何发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价值,是这篇论文要探究的重要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基础,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医学生物与免疫、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医学基础课面广量大,内容多,但学时少,知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笔者调研统计医学基础课教育现状后发现:班级较多,实验室数量较少,不能及时安排学生实验,致使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过长,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在实践课上还要进行相关理论内容的复习,造成课时的浪费;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不一致,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存在内容重复、分散,学生易遗忘及思维片面,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1]

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指打破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训、实验的界限,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和操作训练。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力度,将理论与实验合二为一,组成新的模块进行教学,既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2]

一、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确定《正常人体结构学》适合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按照形态学、功能学的不同,结合专业特点,灵活、有个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在《正常人体结构学》课程中进行了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探索。[3]

第二阶段:课题组教师将课件制作精美,与标本、模型有机结合,讲授新知识后即辨认标本,实现短反馈。加之知识扩展好,联系护理和临床实际,问题设计巧妙,让学生感兴趣,积极探究答案。

第三阶段:所有课题组教师均设计了复习巩固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及时检验学习效果。设计了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深入其中。[4]

第四阶段:课题组教师所带课程《医学生物与免疫》尝试使用一体化教学,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重新组合教材,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所需的内容讲解到位。教学内容设计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学得扎实,体验成功并获得快乐。[5]

二、具体实施

2016年9月--至今。笔者做为项目的实施者,不但总结、吸取前一阶段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而且加快加大了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并总结出较为成熟的适合本学院本专业发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模型和实物标本的结合、体表标志和活体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的结合,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眼、耳、手、脑并用,提高教学效果。[6]

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章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均是模型小较容易携带的章节,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本次课的具体内容,在讲到各个器官形态的时候教师讲完学生可直接观察教学标本、模型和挂图,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或教材上的描述在教学标本和模型上一一验证;而后教师再进行教学标本、模型示教,播放教学视频,学生实验;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教师了解学生对本次课掌握情况,授课在多媒体教室时,教师携带实验用模型;在实验室进行时,是在3号教学楼110实训室,配备专用的多媒体。没有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章节在教室通过多媒体进行讲授,讲授完后上一次实验课,实验课一次2学时,理论课在普通多媒体教室开展,实验课在实验室进行。

与1505/1506/1507相比, 1607和1608班的理论教学中插入更多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更为丰富,时间的配置也更为合理。

三、实践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一体化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抢着做示范动作,对没有理解的问题积极发问等.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多见的。

2.教學反馈及时有效。

通过学生完成实验后的报告和作业体现学生对该次实验的掌握程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及时的使授课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出现的问题, 在下次实验中可以避免和与学生有效沟通

3.学生学习成绩提高

采用“一体化教学”的章节(基本组织的学习、颅骨及其连结、心脏的学习、生殖系统的学习、泌尿系统的学习、感觉系统的学习)为实验组、未采用“一体化教学”的章节为对照组,将两组的实验报告单成绩进行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数据表明: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好,教学质量提高。相比较而言,学生更能接受当前的教学模式。

从报告单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不及格比例较对照组组小,90分以上学生比例相对较高,说明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效果也要优于理论与实验分离式教学,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有很大帮助。

从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效果看,授课教师、教研室到主管教学系领导,对一体化教学教改工作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经验,认识到传统的理论与实训分开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弊端,对从教改实践中取得的成功做法持肯定和欢迎态度。

参考文献

[1]牛育鸿,侯延丽,李淑娟.独立学院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初探[J].护理研究,2011, (349):461-462.

[2] 闵 静 ,陈军芳 ,李红芳.“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对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2012 ,(30):25-26

[3] 胡志安,赵红梅,徐红梅,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5-6.

[4]刘爱萍. 浅谈护理技巧的“教学做一体化”[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4):67-68.

[5] 田 娟,李晓明,宋小峰,田 鹤.组织胚胎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解剖科学进展,2015 , 21(1): 98-99

[6]廖林楠,林 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5-16

作者简介

张卉,1981- ,女,汉族,黄淮学院护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正常人体结构、病原生物学等。

猜你喜欢

基础课章节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