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契机 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2017-06-27黄万琳崔曼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黄万琳 崔曼丽

摘 要:举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搭建了高校辅导员相互学习、交流的新平台。作为一名专职高校辅导员不仅要热爱辅导员事业,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科学。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大赛 职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职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思政司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引领学生的思想。并指出“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2004 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深入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职业化发展,教育部于2006年9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发〔2006〕24号),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搭建了新平台[2]。

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于2012年在山东大学举行。自此,拉开了全国各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序幕。云南省亦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大赛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云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内容与体会

2016年11月,“云南第六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省62所高校的68名辅导员参加了决赛。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笔试、主题班会和案例分析;第二阶段:即兴演讲、谈心谈话。第一阶段综合成绩前20名的选手,方可进入第二阶段比拼。

1.笔试

考察辅导员对相关文件、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党团建设等理论知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学生相关法律法规等,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

笔试的知识量大、覆盖范围广,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和“新颖”。“高度”即理论层次有高度,大部分题目内容涵盖党的十八大及五中六中全会、十三五规划、“互联网 + ”等;“新颖”即内容新颖,包括最新的政策性文件。要在这一环节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辅导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熟悉相关内容,还需注重平时工作中的积累。

2.主题班会

选手提前录制10分钟的主题班会视频,并提供班会策划。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及方法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能力。视频内容应包括班会方案、班会组织、师生互动等环节。

主题班会是是可以依靠团队配合的唯一环节。评委老师在点评时指出了本环节的两个最大缺点:一是选题陈旧老生常谈;二是形式不完整、主题不突出,学生没有得到启示。要求辅导员必须要做到选题新颖、内容独创、形式完整。

3.案例分析

案例主要选取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或棘手问题。主要考察辅导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手现场抽题,分析阐述案例中出现的关键点,叙述解决思路、办法,总结得到的启示。限时为5分钟。

案例分析不仅考察辅导员专业化水平,还考察其逻辑思维、思维条理性、心理素质和经验积累程度。考题几乎都源自于学生工作的实际,涉及网络诈骗、校园事故处理、宗教问题等。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资深辅导员优势明显,他们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分析问题准确独到,解决问题恰当圆满。案例分析要回答地圆满精彩,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对理论与实践不断地转化。

4.即兴演讲

前三个环节总分排名前20的选手即可进入第二环节(即兴演讲和谈心谈话)。主要考察应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选手现场抽题,根据指定的主题进行限时5分钟的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是自由发挥空间最大的环节。本次即兴演讲的主题均选自与辅导员工作领域相关的话题。部分选手切题准确、主题突出,从故事叙述到感情表达,从语音语调到肢体动作,都流畅而自然;但是有的选手却准备不足、过于紧张、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无法准确把握时间。评委指出即兴演讲应先研究比赛规则、充分准备素材、设计要独到、多练习表达。

5.谈心谈话

考察辅导员运用相关知识与“学生”沟通的技巧。选手现场抽题,以现场情景再现的表演方式开展谈话,与一名“学生”进行配合,限时 6 分钟。

尽管谈心谈话的工作对于辅导员来说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因此很多选手并不重视,但这一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却是最多的。其中,最严重的是选手随意“改题”。许多辅导员都会给学生加上各种“身份”,如党员、学生干部、有特长等等,这是比赛中的禁忌,降低了谈话的难度。另外,许多辅导员生搬硬套政策理论、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学生”难以接受。需要辅导员掌握谈话艺术、运用知识、经验和切身体会真诚的打动“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才是谈话的重点。

二、举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意义

1.为辅导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同时也担负着学生管理、评优评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学生党支部建设等大量的工作。但受到高校传统观念的影响,辅导员的工作长期以来处于尴尬的地位,被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边缘化,培养和发展都得不到重视。然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辅导员能够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才华和魅力,让他们的工作得到肯定。

2.提升了辅导员的学习能力

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需要系统的学习“16 号文件”、“教育部 24 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若干国家政策,以及最新的时事政治。另外,还需要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了辅导员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项工作,还是一门艺术,有赖于思政工作者的创新能力[3]。

首先是工作方法的创新。辅导员要转变工作中单纯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利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指引,从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其次是工作形式的创新。辅导员要结合所带学生的年级、专业和学生素质的特点,具体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最后是工作理念的创新。当代大学生同社会一样是与时俱进的,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要求辅导员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获得新知识,同时具备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了辅导员的沟通能力

辅导员学生之间沟通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被学生所认可和接受,进而关系到工作的成效[4]。另外,开展学生工作还需要辅导员与学校多个部门进行沟通,较好地与不同管理部门进行交流。辅导员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在不断练习和培养自身沟通能力的同时,也能正确认识自己,更加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三、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得到的启示

1.增强职业认同感

由于工作职能界定模糊不清,工作任务琐碎繁多,长期以来在职业晋升中遇到阻碍,让许多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5]。

举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有利于逐步形成和完善辅导员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标准。对加强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这一平台可以塑造广大辅导员的良好形象,形成重视辅导员工作价值的舆论氛围,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重要途径。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应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储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若有机会,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会议,让自己开拓思维并且增加见识;要积极参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借鉴优秀的经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把工作经验上升为科学

各高校均在重视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6]。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从此“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成为当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辅导员不再是大学生的“保姆”,而是要发挥 “辅”学生之成长;“导”成长之道路;“圆”(员)成才之梦想的作用。但在现实中,许多辅导员沉浸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无暇顾及学生成长成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结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辅导员们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增加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储备,将知识和经验上升为科学。切实履行辅导员职责——引领学生思想。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为更好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展现辅导员职业风采和育人效果,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南,张瑞.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调查与分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3月,(15).

[2] 李忠军.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M].人民出版社,2010.

[3] 张丹,张弋.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其职业发展中的作用[J].师资建设研究.2014.

[4] 王春霞.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D].西南师范大学,2005.

[5]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 王可,冯祥.主题班会教育与新生班集体建设——以 200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班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0):1.

[7] 张妍妍.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2011(3)

[8] 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6):22.

作者简介

黄万琳(1988—),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崔曼丽(1987—),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论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