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2016年我院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2017-06-27梁坤铃林城张德力叶景联方细霞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麦芽鲍曼铜绿

梁坤铃,林城,张德力,叶景联,方细霞

(1、东莞市石碣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290;2、东莞市石排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327)

2012年-2016年我院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梁坤铃1,林城2,张德力1,叶景联1,方细霞1

(1、东莞市石碣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290;2、东莞市石排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327)

目的了解我院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6年检出的非发酵菌资料,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5年间分离出非发酵菌559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08株(73.0%)、鲍曼不动杆菌109株(19.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2株(5.7%)、产碱杆菌7株(1.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株(0.5%);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及耐药率呈逐年升高;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稍有下降,耐药率变化不大,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低耐药率;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变化不大,除米诺环素外,耐药率有下降趋势。结论我院非发酵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耐药率也不断变迁,应重视其耐药监测,合理选择抗生素。

非发酵菌;分离率;耐药率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和各种有创诊疗操作的开展,非发酵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因其细胞膜通透障碍致使对很多抗生素天然耐药,且在治疗过程中也极易出现获得性耐药,从而导致其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情况,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非发酵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收集东莞市石碣医院2012年至2016年住院患者各种标本的培养结果资料。标本来源包括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尿液及血液等,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多次分离的菌株不重复计入。

1.2 仪器与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进行分离培养,其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珠海迪尔细菌测定系统和配套试剂板。

1.3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粪肠球菌ATCC29212。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2012年-2016年分离非发酵菌559株,分离率逐渐上升,由15%上升到20%以上,见图1。分离出非发酵菌的标本中,呼吸道标本构成比最高(50.8%),其次为伤口分泌物(38.3%),尿液(4.3%)、血液(2.3%)等。

铜绿假单胞菌408株(73.0%),分离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109株(19.5%),分离率稍有下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2株(5.7%)、产碱杆菌7株(1.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株(0.5%)。其中三种常见非发酵菌分离趋势见图2。

图1 2012年-2016年非发酵菌占全部分离菌的趋势图

图2 2012年-2016年三种常见非发酵菌分离趋势图

2.2 药敏试验结果

2.2.1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都在16%以下,但总体仍然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不大,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低耐药率。2012年-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见表1。

2.2.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米诺环素外,耐药率有下降趋势。2012年-2016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见表2。

3 讨论

非发酵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且有较高耐药性,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题。本次结果显示,2012年-2016年非发酵菌分离率由15%上升到20%以上,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73.0%,且分离率逐年上升,与曹小秋等研究相似[2-4]。呼吸道标本是非发酵菌主要来源(50.8%),其次为伤口分泌物(38.3%),提示非发酵菌是引起患者呼吸道和伤口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分析这些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大部分都存在各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等,而且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人工装置、机械通气及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表1 2012年-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表2 2012年-2016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都在16%以下,与其他报道相比较低[5-7],可能是由于我院为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患者多为初诊,病情较轻,与其使用的抗生素级别、频度及时间有关;亚胺培南在本次结果中耐药率在4%以下,但已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故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导致此类药物耐药率增加[8,9],其耐药的产生机制与细菌具有能量依赖性的主动外排系统有关,其中一些以抗生素为底物,将药物泵至菌体外,目前至少已发现有两种多重耐药性主动外排系统,分别由mexA-mexB-mexD和mexC-mexD-mexJ操纵子所介导。

2012年-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稍有下降,耐药率变化不大,可能与逐渐认识到鲍曼不动杆菌的危害性,以及随着《2012年版中国鲍曼不动杆菌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的颁布,院感防控并加强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有关。有文献报道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0,11],从本结果可以看出,近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是常用抗生素中最低的,提示我院仍可将该抗生素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之一。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有上升,可能因为前3年其耐药率都为0,临床也开始较多选择此类药物,从而导致其后两年耐药率开始增长,其他抗菌药物有下降趋势但由于本次分离的株数较少,还不能全面地真实反映情况,因此需待日后进一步的观察。

由于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增加,同时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因此加强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参加本地区耐药网监测,了解本地区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1]朱建国,蔡剑平.临床微生物检验[M].//王羽.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5.

[2]曹小秋,刘春霞.2009年至2012年临床细菌分布与耐药变迁[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50-452.

[3]周翔天,高丽萍,夏粤华,等.2008-2012年安徽省3154株非发酵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4):301-305.

[4]史尊基,李文超,胡予丹.我院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变化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4):187-189.

[5]张莉,程利,耿娜,等.ICU病房危重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情况调查及耐药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96-201.

[6]朱熠冰,解建,姜志明.2010-2014年山东省重症医学科非发酵菌耐药率监测[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6(6):57-59.

[7]王军,刘勇.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2):235-240.

[8]张勇,刘爱胜,文艳.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ERICPCR菌种分型及其主要耐药机制研究[J].检验医学,2014,29 (7):755-759.

[9]蔡潮深,刘宁,江智毅,等.外科重症患者非发酵菌分离率及耐药率十年变迁:2004-2013[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10(2):138-142.

[10]段佳佳,朱震宏,季萍.2009-2013年临床常见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4):290-294.

[11]肖淑珍,徐桂婷,方洁,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6):446-449.

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7)03-0429-02

2017-01-05;

2017-02-06)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3.047

猜你喜欢

麦芽鲍曼铜绿
吃心情的麦芽精
妈妈被妖怪抓走了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生麦芽鸡内金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张云鸿:对待麦芽,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某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
喜庆的春节
TGC,MH和PB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