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CD4淋巴细胞计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7-06-27温瑞孙洁孔维宾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逆转录抗病毒艾滋病

温瑞,孙洁,孔维宾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开封475000)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CD4淋巴细胞计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温瑞,孙洁,孔维宾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开封475000)

目的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5月-2015年12月,选取在中原某县131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艾滋病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31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CD4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年龄段之间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不同性别对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随访一年左右的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⑴治疗前,不同年龄段之间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年龄段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之后的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不同性别对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艾滋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治疗前后131例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同因素可以影响治疗艾滋病患者前后的CD4淋巴细胞计数。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免疫学特点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之后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会导致患者并发肿瘤和感染等,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亡[1-3]。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是最有效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方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即为联合蛋白酶抑制剂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使用方法,最终目的是发挥出协同效应,显著增强抗病毒能力,降低病毒负荷,显著增加CD4淋巴细胞计数,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4-6]。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学相关指标,为治疗艾滋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2013年5月-2015年12月,选取在中原某县的131例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每次发放药物时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教育。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案》2011年版要求,131例艾滋病患者中有62例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0.11~50.38岁,平均年龄为(35.25±13.78)岁;婚姻状况:11例未婚、60例离婚或者丧偶、60例已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检测CD4淋巴细胞计数基线水平,CD4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有60例、200个/μl~500个/μl有52例、大于500个/μl有19例。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完善肝肾功能检查、血糖检查、腹部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等,抗病毒初始治疗方案是:25例奈韦拉平+齐多夫定+拉米夫定;38例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立芝;24例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44例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国药准字H20110483,10s/盒),每日一次,一次200mg,连用两周,2周后噶为每天两次,每次200mg;齐多夫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20,0.1g×100s/瓶):每日600mg,分次服用;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0.1g×14s]:成人一次0.1g,一日1次;依非韦伦(注册证号H20130135,默沙东,600mg×30片):克立芝(Catalent Pharma Solutions,LLC,国药准字H20080325)200mg每天1次,逐渐增至600mg每天1次;每日两次,每次400mg。

1.3 观察指标分析131例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CD4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年龄段之间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不同性别的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分析其依从性与CD4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淋巴细胞计数,实验过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之间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治疗前,20~30岁岁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26.52±222.22),31~40岁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01.15±206.68),40~51岁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274.86±152.41),不同年龄段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30岁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402.36±215.52),31~40岁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60.55±205.26),40~51岁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35.00±211.44),治疗后不同年龄段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之间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2.2 不同性别对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治疗后男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65.48±230.02),女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80.23±241.14),不同性别对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之前男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286.32±160.66),女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299.63±162.23),不同性别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之后的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05.25±199.12),正常健康人群CD4淋巴细胞计数为(722.55±206.36),艾滋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性别对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表3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2.4 治疗前后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前,提取药品间隔7d的例数有18例(占13.74%)、间隔14d的例数有25例(占19.08%)、间隔30d的例数有20例(占15.27%)、间隔60d的例数有44例(占33.59%);治疗后提取药品间隔7d的例数有5例(占3.82%)、间隔14d的例数有7例(占5.34%)、间隔30d的例数有4例(占3.05%)、间隔60d的例数有6例(占4.58%),干预前后131例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采取抗病毒治疗方法虽然无法根除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是能够使得艾滋病患者被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恢复,使得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能够显著降低[7-9]。抗病毒治疗既能够降低血浆艾滋病病毒载量,还能够有效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缺陷状况。CD4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本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之后的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比较差,所以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低;年龄相对来说更小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重建能力强,所以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相对年龄大的患者好。因此,不难说明不同年龄之间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有差异。国内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生存时间也显著延长[10-12]。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免疫缺陷状况,从而提高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

本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男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65.48±230.02),女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为(380.23±241.14),不同性别对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在经过对症处理之后能够得到有效好转,从而缓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使得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恢复[13,14]。

本结果显示治疗前后131例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只有服药依从性≥95%时才能够保证艾滋病患者的病毒得到有效抑制。依从性差的患者不仅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反而会产生耐药毒株,为患者的日后治疗留下隐患。目前我国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有限,只有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才能够控制好病情的发展,使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能够显著延长。因此,治疗前对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依从性健康知识教育,治疗过程中开展同伴教育,让家庭人员和感染者、志愿者参与到服药指导和监督的过程中,从各个环节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同因素可以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多多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教育,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能够坚持抗病毒的规范治疗,同时不断总结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相关工作经验,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叶琴,王延平,施德源,等.2012-2015年江苏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 (4):408-410.

[2]张广,龚煜汉,王启兴,等.四川省凉山州2004-2012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2):1329-1332.

[3]姚仕堂,姚媛,时允,等.云南省德宏州2012-2014年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7):949-954.

[4]肖寒,张利霞,罗永燕,等.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对检查依从性及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60-562.

[5]程伟,吴亚松,豆智慧,等.某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高血糖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 (6):446-449.

[6]Li LH,Hu FY,Chen WS,et al.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isolated from AIDS patients in Guangdong,China using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J].Chinese J Med Sci,2012,125(5):823-827.

[7]崔为国,刘佳,薛秀娟,等.河南省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耐药横断面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 (3):168-171.

[8]杨文杰,樊盼英,梁妍,等.2008-2013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对HIV的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1):13-20.

[9]袁源,刘宏伟,刘春华,等.河南省商丘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未抑制患者HIV-1耐药毒株的变异[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1(5):643-646.

[10]王开亮,黄振豪,邹幸,等.深圳市龙岗区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与预防艾滋病服务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5,15(3):50-52.

[11]赵文宇,俞海亮,叶少东,等.中国三省386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4):334-338.

[12]闫存玲,吴群红,王福祥,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408-410.

[13]Giri S,Neupane M,Pant S,et al.Quality of lif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a study from Nepal[J].HIV/AIDS-Research and Palliative Care,2013,2013(default):945-950,123.

[14]LiangY,Zhu Y,Xia Y,et al.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yrosine kinase 2 in autoimmunity[J].Expert Opin Ther Targets,2014,18(5):571-80.

R512.91,R446.62

A

1674-1129(2017)03-0375-03

2017-03-23;

2017-05-05)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3.025

猜你喜欢

逆转录抗病毒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