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国Ⅰ卷背景下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规律及备考对策

2017-06-27赖治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赖治和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改革探索也在不断进行。高考地理测试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全国Ⅰ卷背景下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规律及备考对策,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考地理 命题规律 备考对策

我省高考地理经历了自2009-2015年七年的自主命题,从2016年开始高考地理又恢复使用全国Ⅰ卷,这种高考制度改革变化,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学生高考地理成绩、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师命题工作等各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对比分析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Ⅰ卷与过去几年的福建卷,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综合题部分全国卷第36、37题更加精细地阐释原理过程,突出因果推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机械套用答题模板难以得分,而福建卷第37题第1到4问从自然要素到人文要素,已形成固定模式。而且高考地理综合题得分是考试成败的关键。因此,对全国Ⅰ卷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规律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性采取备考对策也是一线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1]

一、全国Ⅰ卷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特点与规律

1.综合题命题结构特点

近几年全国Ⅰ卷综合题命题结构为36、37两大必考题组,分值分别为24分和22分,共有7个小题,每小题分值4-10分不等。通常以“一中一世”背景题材出现。另外还有三选一的选考题组,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组试题中任选一组题,选考提组一般设置一到两个问题。2017年新修订过的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已经把《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删去,因此备考复习中命题重点可以围绕另外两个模块命制。

2.命题切入口小

全国Ⅰ卷综合题命题中问题设置切入口很小,这也是与福建卷最大的区别之一。(2015福建卷)37题(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这两个问题中“共同的区位优势”和“秦腔飞地的原因”问的面比较泛,学生回答时可以套用模板来得分。(2016全国Ⅰ卷)36题(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而在全国中这两个问题“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切入口就很小了,问题设置中有很多限定词,把问题切入口缩小了,这样的问题套模板是得不到分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全国Ⅰ卷综合题命题规律,设置问题时是要精准把握切入口。

3.问题设置逻辑性强

福建卷综合题命题中四个问题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小题之间逻辑性不强,但是全国Ⅰ卷综合题命题非常重视问题之间逻辑关系,层层深入递进。(2014全国Ⅰ卷)36题(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本题综合题共设置4个问题,从风沙活动的沙源、起沙原因、产生的危害、风沙灾害的治理,每个问题都是以风沙为主线层层深入追问设计,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全国Ⅰ卷综合题命题显著特点。

4.开放性试题必定出现且形式有变化

纵观近几年全国Ⅰ卷综合题命题中一定有一题开放性试题出现,但是题型呈现形式有所变化。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地理问题探究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地理命题中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两大核心素养。(2014全国Ⅰ卷)37题(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2015全国Ⅰ卷)36题(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016全国Ⅰ卷)36题(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因此,根据这类综合题命题规律,复习教学中应该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可持续发展方面来开展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开放性试题能力。

二、针对高三地理综合题备考复习对策

1.加强命题研究,提高教师命题质量

加强对高考地理考试三大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研读,把握高考地理命题方向。认真研究近几年全国Ⅰ卷综合题与福建卷的异同点,摸索出全国Ⅰ卷地理综合题命题规律。结合备课组月考、周考、质检考试的命题情况,分析考试内容、难度系数、区分度、命题原则、平均分、得分率等相关命题细则,提高教师命题水平。

2.重视综合题文字材料信息和图像信息获取

高考地理全国卷非常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通常综合题命题中主要有文字材料信息和图像信息两大类,综合题命题设置一般都有有文字材料和区域分布图。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运用的能力培养。

3.突出综合题区域空间定位与审题能力训练

在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中一定会结合区域判定和审题能力的考查,如果区域判断不准确,那就可能导致地理问题分析错误,进而失分严重。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复习要重视对地图册的运用,对重要国家和地区经纬线的掌握,只有区域定位精准了,才能更好分析地理环境特点和人文地理特征。另外,学生在综合题考查中经常审题不清失分较多,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对经常出现在综合题中的行为动词讲解,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如“说明”“描述”“分析”“简述”等行为动词,这些关键词中“分析”就一定要有因果关系的描述。

总之,通过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综合题命题规律的研究,能够更好把握高考地理命题方向。更好的指导我们高三地理备考复习。在高三地理综合题命题过程中要紧跟全国Ⅰ卷命题步伐,提高我们命题水平,提高学校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洪灵.全国卷背景下文综地理卷特点及2017年广东高考地理备考策略浅谈[J].地理教學,2017(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