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疏导途径

2017-06-27郭亭田丽飒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

郭亭 田丽飒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其中大约30%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疏导途径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心理压力 疏导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以实践性、实用性、专精性、自主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一般大学生既有共同之处,又因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疏导途径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

1.学习心理压力

由于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认识,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认同感不强。有的学生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颇类似于一些中职或技校;也有人认为高职教育是较低层次的高等教育,等同于过去的专科。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1。

在现实中,由于对自身所接受教育的定位没把握,甚至对自身所处的高职院校存在偏见,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愿接纳高职教育,不仅对专业课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对一些生动的公共选修课也提不起精神。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大学生在学校和專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普遍缺少学习动力。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高考失利、与本科教育失之交臂的现状耿耿于怀,寄希望于专升本改变命运。但由于自身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学习能力和自制力不强,在“专升本”的竞争压力面前部分高职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和人生方向和目标,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容易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2.人际交往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青年期,该时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人际交往的需求强烈,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乃至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成为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欲求。然而,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才无奈的选择了高职就读,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在交往中又会因为性格等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导致产生各种心理交往障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压力主要体现在:①过分害羞,妨碍交际。主要类型有气质性害羞、认知性害羞、创伤性害羞[1];②内心自卑,害怕交往。自卑产生于自身的不足(包括生理和心理)以及挫折。存在生理残疾的部分学生,由于身材过于矮小、腿脚不方便等显性残疾,让他们过于自卑和敏感。也有不少学生存在一种“非正规”大学生的错觉,当向别人说起自己在职业技术院校读书时,就觉得丢脸。自卑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敢与学历层次比自己高的人交往,甚至有的不敢与现在本科院校就读的中学同学恋爱。另据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中约70%来自农村,家庭多半比较贫困,贫困使自尊心很强的学生畏惧人际交往,遭遇交往障碍。有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抱有美好的交往愿望,也期盼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但往往不能赢得他人的肯定,人际交往屡屡碰壁。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自信与缺乏自信的矛盾心理强烈。

3.就业心理压力

自1999年扩招以来,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普遍拥有的心理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科”似乎成为顺利就业的最低门槛,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处于劣势,“毕业等于失业”的心理认识成为最大的心理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焦虑自卑心态。在目前就业难的状况下,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特别是那些对职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产生了焦虑心理。高职院校毕业生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往往觉得自身条件比不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很多学生毕业时害怕找工作,不敢正视竞争,不会利用高职教育优势,不能发挥自身所长。有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经历失败以后,就陷入苦闷、焦虑、失望和悔恨的体验之中,看到竞争者手中的高学历、高学位证书,显得惊慌失措,信心不足。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或一些学业成绩平平甚至受过某种处分的学生,害怕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二是盲目从众心态。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缺乏了解。在焦虑急躁心理的作用下,容易依赖他人尤其是父母、亲戚选择就业方向,缺乏主见、见异思迁,不顾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盲目从众,追赶时髦,其结果常常是错失良机,后悔不已。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途径

1.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打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组成,这三者密切联系,互相促进,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力求在学生求学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新生入校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座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可以引导他们多接触社会,带领他们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进行“阳光”教育,让他们了解实际社会健康向上的主流,摆正心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缓解身上背负的沉重负担[2]。

2.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自我认知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培养自我认识能力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基础。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普遍存在片面性,一是高估自我,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低估自我,因为自我期望水平偏高,引起学生对现实的不满,加之学习与生活缺乏科学的调节,适应能力差,易积累一定的挫折感。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就是让他们有勇气面对现实中真实的自己,不会因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而产生不良情绪和自卑心理。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教导学生时常自省,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对自己进行了解、认识,明确自己的长处、短处,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不要树立遥不可及的奋斗目标,找到自己在他人和集体中的合理位置;二要教导学生从周围客观世界、他人的评价中获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来认识自己,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的认识误差,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3]。

3.优化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范围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心理咨询的需求增加,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只有做到常规化的开展,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首先,学校辅导员应该具有必要的心理咨询知识,承担一定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扮演学校权威的代言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一旦发现有困难学生,及早给予个别学生心理辅导,与他们一起共同分析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协助他们缓解、调适心理压力,实现健康成长。其次,可以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比如针对贫困生的团体辅导、针对人际交往的团体辅导、针对网络成瘾的团体辅导、针对恋爱与性的团体辅导等[4]。以组团的方式开展专题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心理压力。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时间短,学时较紧,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和补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根据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及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可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學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一方面在比赛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每年集中进行心理健康节的活动,通过播放心理电影、广场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海报展、心理健康教育板报评比、心理情景剧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带动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调动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明.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释放[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6).

[2]燕良轼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胡杰林,何敏.谈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及缓解[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4]陶爱荣,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文教资料,2008(10).

作者简介

郭亭,女,(1984-8),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田丽飒,女,(1985-10),河南许昌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Galantamine protects against beta amyloid peptide-induced DNA damage in a model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看美景可缓解心理压力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AIDS/HIV阳性患者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
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