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基于能力导向的教育管理类人才的培养

2017-06-27周向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人才培养

摘 要:教育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上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教育管理人才在教育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对教育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备受各界关注。分析了当前的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基于能力导向,立足局限、着眼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高校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对应策略。

关键词:能力导向 人才培养 教育管理人才

李治等[1]提出我国当前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演进总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通才教育模式、专才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导向的通专结合模式,以及后续的后素质教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被广泛应用。为此,教育亦在顺应时代趋势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历了素质教育阶段,乃至后素质教育阶段的初步发展,依然客观存在着各种不足,诸如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价值取向偏离、教育缺乏弹性。它们也无一例外的存在于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在后素质教育阶段,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培养适销对路的教育管理人才,坚持及完善基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乃不二之选。

一、何谓“能力导向”

市场经济聘任制背景下,人才竞争尤为激烈。随着聘任制在教育系统的实施,对教育领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能力”,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个人达到具体目标、完成具体任务的必备条件。[2]而能力导向,则应当是以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活动能力方向为指引。

能力导向,其内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按需培养,讲求实用。人才终将流向市场,受到市场的检验,不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面临淘汰。所以,“能力导向”在注重理论素养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工作实操能力的养成。二是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孔子早有“因材施教”之论,广为后世流传。“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区别的针对每个人的特长进行教育。它一方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更加自信。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在特长领域以过人的本领更具竞争优势。三是培养注重全面性。市场对人才所具备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一个成熟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不应该仅限于某一方面,它应该包括理论应用、持续学习、实践、合作、沟通、抗压、信息的获取应用、创新等能力。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培养讲求可持续性。学校中并不能够学习到持续终生的全部知识,这需要学校教给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身处职场也能随着市场需求更新知识、技能,寻求创新突破。

二、当前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局限

教育管理与其他类型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就其特性来讲,教育管理具有教育性、复杂性、随机性、整体性,[3]它是一种相对更为复杂的管理,难度系数更大。现实中,现在的教育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

1.环境建设不合理

首先是学术气氛不佳。部分学校以奖学金考评制度鼓励学术,致使一种恶性的低质量的学术竞争在校园内蔓延;部分学校提供的校际间的学术交流机会少之又少;师生除了上课见面交流机会少,为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带来阻碍;学术社团始终被贴着“高大上”的标签,未被学生正确认识,使得大多数学生敬而远之。

其次是教学环境有待改善。传统的“教师主体”的教学形式早已备受质疑,不料高校课堂“教师专权”现象依然存在。反之,“教师放权过度”,学生自主过甚、教师引导不足现象也存在。加之,受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学生多媒体终端,如手机,走进课堂也对教学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最后,是实践环境亟待改观。教育管理的偏文科性质让学校并未就其实验条件做过多的考虑。殊不知,诸如专业的数据分析处理等能力在工作中十分受用,此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化的交流及实验空间。同时,教育管理学生的实习方案值得考究。短时间的实习并不能让管理类学生充分了解工作环境、将所学与实践结合。

2.资源投入不充足

资源的充分投入能够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里,资源并不仅仅限于财力及物力的投入,更在于人力资源的质量。目前,学校财力有限,然有限的资金并未被充分利用,不乏浪费。實验室建设、多媒体设备更新、图书馆资源完善、优质的教室建设等各方面,虽然正逐渐受到学校重视,离全面实现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不能满足需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实际提升。聘任制在教育领域并未彻底施行,教师还未受到优胜劣汰的紧迫压力,存在教师平庸度日的现象。同时,教师的科学培训制度未全面跟上,阻碍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进程。

3.培养体系不健全

对学生的培养体系不足之处,它主要反映在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计划不够科学、教学方法及形式不科学三个方面。

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方能有科学的培养计划。目前部分学校的教育管理类专业开设名称各异,培养内容却大体相近。诸如一些专业的培养计划因学校不同而不同,毕业生从事行业各异,甚至从事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极低,这难免是因教育目标不明确所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学校大量存在实习形式化现象,甚至有未安排实习情况,致使培养质量不佳。

“教”与“学”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伴随着“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及形式的冲击,我国的教学也处在探索改革中。它在高校课堂的具体表现是教学方法及形式各异。旧式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因教师角色转变不合理形成的过度放权,欠缺引导式的教学等应有尽有。较为科学的教学形式缺乏,这难免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

优化人才的培养,高校应按照“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确立具有全面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路进行,[4]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以“能力”为导向,改进当前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1.美化“环境”,构造优良的人才孕育空间

首先,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学校可定期组织校际间的学习、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打破“闭门造车”的僵局,走出去以增长见识、活跃思维。教师带头组织形式各异的学术交流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学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大量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学术社团等相关学术交流组织。

其次,从校纪规章方面建立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利用强化措施,敦促学生摆脱“低头族”标签,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也应当寻求改变,做好“盗火者”角色,在有效引导的前提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注重创新。

最后,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管理模拟实践课程、增加实验操作、交流课程的比重。

2.整合“资源”,确保资源投入的全面有效

一方面,注重设施设备的投入与建设,保障实用性。确保多媒体设备的及时更新,避免其成为影响教学的因素。根据实际需求,引进合乎需求的个性化多媒体设备;丰富图书馆资源,建立便捷实用的数字图书馆,并引起学生的重视;制度上规定单位课堂班额上限,并加强监督、保障实施;创新教室布局,探索改革适用于大学的教室空间布局形式;适当加大“情景模拟室”、“数据统计分析室”等实验室的建设投入。

另一方面,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坚持实行“开放式”办学,吸引优秀的教师。严格教师招聘制度,全面考核教师的能力,优中选优。同时,让在职教师的培训成为常规,并注重对教师的跟踪考核。对教师要量才而用,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术与教学相互促进。

3.特色“培养”,重理论、讲实践、求创新

培养体系的建立,要讲求综合人才的培养,也要讲求特色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重理论,坚持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此过程中,要十分巧妙的将“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通识教育中的思维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育管理岗位对人才要求更高,加之教育管理人才责任重大,这要求学校要制定实用性强的实践计划。笔者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堂实践,它主要是由情景模拟实验构成。二是日常實习,它是由学校安排的,长期在实习单位以“学徒”形式挂靠实践深造,并要求最终形成叙事研究成果。三是自主实习,利用寒暑假深入西部地区进行义务教育活动或在私立培训机构开展社会实践。四是毕业实习,为期最长的实习学习,并要求最终形成学术文本。

最后要注重学生优良的思维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确保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提升的能力,保有独特的创新思维。

4.科学“教学”,求趣味且共性中不失个性

教学也是在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教师不能墨守成规。

首先,教师要呼吁常规培训、交流,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不论是“转变教师角色”等不同理论,还是“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互动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均值得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教师凭借个人之力终归是势单力薄,只有在培训、交流中,思想汇聚,方能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注重探索、实践。不同的理论,在不同的实践环境中适用性不同,这需要老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增加经验积累。

最后,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实践。要建立起风趣幽默、吸引力强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学过程要因材施教,不可“千篇一律”,埋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治,杨杏芳.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进的"四阶段论"——兼及"后素质教育阶段"的提出与开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31-134.

[2] 唐瑾.从“能力”到“素养”:就业难背景下人才培养导向转型[J].求索,2014,(08):183-187.

[3] 苏俊民.教育管理需要专业人才[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06):35-36+39.

作者简介

周向伟 (1992-),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研究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