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017-06-27杨成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意义

杨成军

摘 要:故事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将历史故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所学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 教学 意义

故事与历史,事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少人认为历史是一门极为严肃的学科,不应当将史实以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认为这种方式会扭曲历史事实;但事实上,故事和历史之间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联系,无论从人类社会早期的历史记忆来看,还是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后续过程中,故事都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历史则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1]。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历史真实事件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

一、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这是由历史知识的具体性和不可重复的过去性决定。在过去与当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谈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时,总有一些人以讲故事是讲述法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注入式”的方法而加以否定,批驳、指责的多,肯定、完善的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不少一线教师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历史教学还是要以“讲”为主,课堂教学中要以正确的观点,运用必要的历史材料,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基本线索、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课中使用讲授式教学法具有三大优点:第一,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口才,强化语言的直观性;第二,是节省教学时间;第三,任何别的教学方法必须配以教师的讲述。他特别强调,讲授式教学法在历史课中应有其一席之地,但也不宜过分夸大其作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推进,讲述法的地位也日益下降,当时出版的一些历史教学论著作中甚至绝口不提讲授法、讲述法,当然也就没有了“讲故事”的身影。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讲述法的批评和指责之风愈来愈盛,被看作是“接受学习”的总代表的讲授法遭遇了“人人喊打”的尴尬境遇[2]。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讲授法的合理性开始重新得到审视,历史教学中的讲授法、讲故事也开始重获重视,研究探讨者日众。但在这其中,又以研究讲授法或讲述法的居多,专题研究历史教学中如何讲故事的并不多。朱熤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第一次把“说故事”从普通教育学的讲述法中剥离出来,赋予其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独特的教学方法的地位。讲故事开始作为一种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研究的对象[3]。

二、历史教学中的“讲故事”的性质和特点的界定

尽管长期以来在学生中把历史课称为“故事课”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对于不少教师和研究者而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始终没能在历史教学方法序列中给讲故事这种教学方法以应有的地位。

1986年出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参考资料(摘编)》中汇集了20世纪80年代历史教学方法方面的一些重要观点。在“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中介绍了当时关于讲授法(或讲述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主要观点:历史教学应“以讲为上”,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重视运用课本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以正确、具体、生动的讲授为主,关键的地方进行启发性的提問,充分运用课本里的地图、插图、年表,采用简明扼要的板书,注意巩固和小结。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深入,学界对历史教学方法的分类界定渐趋一致,不少学者从教学角度出发,认为讲授法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讲述是讲授法的一种基本形式,可以应用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讲述来展现有头有尾的历史故事情节,表现某些重大历史场面、典型的历史现象、重要历史人物的特征和行为[4]。

赵恒烈在《历史教育学》中专辟一节论述“讲故事的技巧”,体现出他对历史教学中如何讲好故事的重视。朱熤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第一次把“说故事”从普通教育学的讲述法中剥离出来,赋予其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独特的教学方法的地位;他指出,许多时候,特别是初中历史课或遇上情节生动曲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是不妨采取“讲”的方法,但这时的“讲”不能是枯燥乏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动听地“讲”,类似“说故事”一样。“说故事”不仅要生动,而且头绪要少,还要说出“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来,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或引发一些思考。

三、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教学作用

1.以生动形象的叙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作为讲授法的一种形式,叙事性叙述能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完成思想教育的良好手段。

讲故事是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手段。不但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认真听讲,加快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吸引和记忆,还能使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启发,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历史课中讲故事,除了引起兴趣,更重要的是把故事当作认识过去的例证;历史的趣味是一种有深度的趣味,教师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时,应该努力把趣味的深度呈现出来。

2.讲故事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所学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历史学科就过去性而言,是讲述不可再现的东西。就具体性而言,其内容十分丰富、广生动具体,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是认识历史的最基本元素,认识历史必须从具体事物开始。正是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具体性,学生很难身临其境去认识理解,因而也必然要求历史教师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3.讲故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

教师讲述故事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在观察分析认识理解乃至运用知识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历史课讲故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现实价值

1.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一般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比较适口头讲述[5]。

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于对一切知识充满求知欲望的阶段,在学习方式上,形象思维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快速发展中。初中生对于生动的故事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兴趣,而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能对初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力。事实上,中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可能不喜欢某一门功课,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但没有几个不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讲故事可以说是孩了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

2.讲故事能使抽象变为具体、把复杂变为清晰

故事的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叙述某个事件的演变,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往往能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名词具象化,能使难以言说的事件主题感性化,能使复杂纠缠的事件经过清晰化。这些重要作用都是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显著优点,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3.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故事中开端的,流传千载的神话、传说,实际上就是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古代的历史。故事包含了人类集体或个人的经验,讲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种传递人类经验、知识的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讲故事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和不可重复的过去性,历史教学的内容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蕴含着动人的小故事,这些都使讲故事成为许多历史教师在不知不觉中采用最多、最普遍的教學手段[6]。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将历史故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所学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有鹏. 中国民间故事书写历史的转折——关于 “林兰女士” 与《 民间故事》[J]. 文化学刊, 2013, 1: 44-56.

[2] 徐创万. 浅议讲述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鸭绿江 (下半月版), 2015, 7: 133-133.

[3] 邹巧玲. 将历史故事运用到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 长江丛刊, 2016 (36): 248-248.

[4] 王元元.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讲授法的作用与实践[J]. 考试周刊, 2015 (55): 129-129.

[5] 王占刚, 庄大方, 王勇. 历史事件时空过程描述及其可视化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14, 40(11): 50-55.

[6] 黄牧航.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好课标准研究评述[J]. 历史教学 (上半月刊), 2015, 1: 24-31.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