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2017-06-27石晶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初中体育建议

石晶辉

摘 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主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初中体育是提升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耐挫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对初中体育教学和学生心理特征的理解,提出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心理素质 学生 建议

初中体育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近些年来,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数量在急剧增加,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相关人士将心理素质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攻克内容。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更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体育活动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本文对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1]

一、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必须全面的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对于处于发育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因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不同,一些心理基础较差的学生非常惧怕做出的动作难看,经常不敢参加练习。面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设计专门性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内心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将紧张胆怯的情绪转变为自我成长锻炼的主动行为。首先,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让学生清楚自身的优点。同时体育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按照学生自身的个性,兴趣喜好以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的将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另外,要科學评价,提升学生认知自我的能力。从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相关方面的评价。[2]

二、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大多数初中生在平时心理不紧张的时候,心态非常良好。然而经常会在关键的时候出现意外,顶不住压力。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营造出一种比赛氛围,让学生感觉真正就像在比赛的赛场中,以此来磨练学生意志,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譬如,在一场排球比赛中,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的关键时刻,双方比分都在相互紧咬,在相差一分的时候,这对于双方运动员心理素质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考验,双方都想取得比赛的胜利,但是究竟谁可以顶住比赛的压力,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整个过程都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最大的考验,也是心理素质最好的锻炼。很多著名的运动员就是具备了较强的心理素质,往往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保持稳定的心理素质,最终一举夺魁。[3]

在当前生活环境下,初中生个人的能力非常弱,对于环境应变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条件等前提之下,在教学活动中科学的安排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让学生在挫折当中接受教育,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心理素质进行磨练,培养出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从具体的项目本身来看,譬如在进行100米跑的常规练习过程中,设置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排除来自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的困难,一定要完成相关的任务。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以及斗志,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另外还需要进行特别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准则,慢慢加大任务的难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充分的参考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刚开始的时候就设立较高的目标和标准,这样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三、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中学生为对象进行改造和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除了包含对其行动进行改造之外,还包含对其思想价值观念和人生状态进行改造。适当程度的体育竞赛活动能够让中学生体会到失意、快乐、荣誉等心理情感,进而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具体的来讲,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时间赛”、“比分赛”、“等级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在赛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勇气和决心,而在赛后要对比赛结果进行认真评估,告诫成绩好的学生不要骄傲,帮助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激励他们下一次取得好的成绩。综上可以看出,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中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运用沟通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互动环节,教师利用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使学生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来。另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转变学生的生活观念。沟通法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也是一样,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升,利用沟通法最为直接。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变化方向。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找学生进行谈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学习与生活态度。比如在一个阶段的检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找那些检测成绩不太高的学生进行谈心。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就学生对于自己成绩的看法以及学生(习)体育的心态进行聊天。一些学生反映自己对于成绩很失望,没脸进行体育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而一些学生对于成绩满不在乎,认为体育是副科,可以不管不顾。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转变心理态度,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势。首先正确认识体育学科,其次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每一门学科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在教师使用好沟通法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素质才会得到提升。

结语

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体育学习与其它学科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培养是当代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万丛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

[2]延斌.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2013(16).

[3]代峰.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3(8).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初中体育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