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7-06-27董丽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实践活动

摘 要:作文教学要走出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困境。我建议学生多读书,注重阅读积累;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 课文作文 实践活动 互改和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就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难作文,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感慨。许多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抓耳挠腮,都说作文难写,如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魅力呢?学生注重以下三点关于写作教学要求。

一、重视阅读积累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一点不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 “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又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尝试运用“阅读积累”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1.教学生做剪报

报纸上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能增长知识、提高写能能力有益的都可剪贴。剪报评析的内容可以就写作特点分析,可以就读后的感想,可以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2.教学生写读书随笔

让学生每周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一篇,先读熟美文,在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巧妙的布局谋篇;再让学生动笔画出优美的词、句、段;还可以让学生重点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在原文处做上批注;还可以谈感受,写评语。另外要求学生要经常翻阅,有的句子可以反复诵读,甚至背熟。

3.教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名家名篇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吕叔湘先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他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學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克服作文假、大、空的弊端,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经历积累,使他们在写作时,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身,表达出自己当时的真情实感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要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要及时地把感人至深的地方表达出来,把精彩难忘的一瞬描绘出来,把耳目一新的事件叙述出来……告诉他们,这些材料可能比较零碎,不能构成一篇作文,但它们直接来自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积少成多,以后会很有用处。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写文章,从日记写起。

三、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能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于是,在作文批改方面作了以下几点尝试,特别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简评”扩展式讲评

学生往往认为作文讲评是老师的事,很少有人把自己作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所以,在刚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的时候,采用“简评”扩展的方法最为恰当。具体的做法是:教师精心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丰富简评的内容。在讲评课上,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推荐,也可采用抽签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讲评,对讲评得好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对作文讲评逐渐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讲评能力。

2.“模仿”式讲评

经过一个阶段的“简评”扩展式讲评训练之后,学生会觉得作文讲评并不神秘,自己也可试试。这时,教师就应作好讲评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怎样去分析习作在写作上的优点与不足等等。也可让学生模仿别人评语的写法来讲评。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讲评能力。

总之,语文是人生的守望,是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解读。学习语文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向课外辐射,课外向课内集中,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要造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局面。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而宽松的学习风气,人人都可以质疑问难而不必有所顾忌。我们只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找到能有效促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诱因,让知识在课堂上招手,让知识长上翅膀飞舞在课堂,那么所有的学生也就不会害怕写作了。

作者简介

董丽文(1968-),女, 1991年参加工作,沈阳市法库县东湖二中教师,辽宁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沈阳市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课题,发表过省级论文。

猜你喜欢

阅读与写作实践活动
完美过渡:阅读与写作之间“鸿沟”的解决策略
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析如何做好德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