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探究性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作用

2017-06-27孙晶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性实验教学

孙晶晶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而探究性实验是物理实验模式之一。探究性实验主要作用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重要。

关键词:探究性 实验教学 自主合作

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多的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探究性实验教学,能让枯燥的物理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探究新知的兴趣,也为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列入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之中,这标志着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还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

随着新一轮的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开展,广大的物理教师逐渐意识到要彻底改善实验教学,才会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改革。探究性实验由于重视其过程和方法,具有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发挥等功能,越来越受到物理教育的重视。所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教给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

1.让学生知道实验装置的使用,明确实验(探究)的方法,这是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又一关键。对学生初次接触的装置,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实验前,对有关的装置加以介绍,对操作的要领、使用注意事项加以说明,使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应控制电压、电阻两个量中的一个,研究电流跟另一量的关系,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们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导体两端电压成倍变化时,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需要哪些器材?这些器材应怎样连入电路?请同学们画出实验的电路图。”此外,还应告诉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在于调节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使电压能成倍的变化。这样做,扫清了学生在实验中的障碍,为顺利进行实验创造了条件。

2.启发、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探究性实验中,把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及时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是完成探究性实验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学生完成“观察水的沸腾”的观察记录、图像绘制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沸腾时,从水中看到什么现象?”“能否归纳一下,沸腾是怎样一种汽化现象?”(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可再进一步启发:“沸腾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发生的?是在液体什么部位发生的汽化现象?”)从而使学生认识沸腾,比较沸腾与蒸发这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为了便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数据表的设计应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分析。

3.指导学生初步运用结论(或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将探究出的结论、规律进行运用,是把上升的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的重要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逐步巩固、加深,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教师可选择有关常见现象让学生运用得出的结论(或规律)进行解释;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运用结论、规律进行判断,然后再动手实验,加以验证。如学生探究出物体漂浮条件后,可提出以下问题:“某同学说‘浮在上面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要比它浸没在水中时大,并且比木块本身的重力大这话对吗?为什么?”“有一空牙膏筒分别浮在盐水、水、酒精液面上,在这三种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吗?在哪种液体中,排开液面的体积最大?”让学生判断、识别,然后再让他们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2.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这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探究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方法的选择,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疑的新颖有趣。这樣,学生既提高了观察能力,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又拓宽了知识面。

笔者认为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备好课,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时间,及时、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经常体会和反思探究教学。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探究能力,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性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