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出语篇?融入语境 综合运用

2017-06-27陈雅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语篇语境运用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浙江省台州市2015年以来中考语法填空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本文从凸出语篇,融入语境,增强语法课的趣味性;重视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参与;根据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等着手探讨英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语篇 语境 运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成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的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即九年级结束时语法应达到五级标准,具体如下:1、理解《课标》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的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2、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3、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4、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1]

浙江省台州市从2015年开始,中考英语试卷取消了语法单项选择题,新增了语法填空题。这个题目不再孤立考查某个知识点,而是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以2016年台州中考试卷中语法填空题为例:五、语法填空(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填入括号中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

School was over. Usually Davids mother would take him from school but today she was not here. David decided to go home alone _61__foot, and it took him about half_ 62__ hour.

When he got home, he couldnt get in __63__he did not bring his keys. He knocked on the door, but no one answered. David thought his mother __64_(be) in the toilet ,so he waited patiently for her. After a few __65___(minute), David knocked again, but still no one answered. “What is happening?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my mother?” he thought to__66___(he) and got worried. Just at the moment, he heard the __67__( friend) voice of his neighbor, John. David told him that no one was home, and John asked him __68__(stay) in his house .Two hours later, when Davids mother got back, he __69__(play) games with John . __70__happy he was to see his mother!

(參考答案61 on 62 an 63 because\as \ since 64 was 65 minutes 66 himself 67 friendly 68 to stay 69 was playing 70 How )

从上面的中考语法填空试题中可以看出,语法填空题——不再孤立、机械地考查某个知识点,而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及用语法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中的灵活运用。学生解答语法填空题的束手无策,反映了平时语法教学中一味机械和孤立地讲授语法,未能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体验并运用语言,未能引领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凸出语篇,融入语境,分析与综合。

一、凸出语篇,融入语境,增强语法课的趣味性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理论,一般认为是海母斯(Dell Himes)的交际理论,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 D. A. Wilkins)的“意念”学说等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该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是为了实现各种交际功能”。因此学习语言就不能只强调结构和语法,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交际来学习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语法教学应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概括,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的理解。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就很难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和提高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Go For It》这套教材是按照“话题——结构——功能——任务”的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每一个单元的语法结构服务于该单元的话题的表达。每个单元Section A 都以听说训练为基础,以语言结构(Grammar Focus)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个单元的目标语言。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听、多说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根据教材编写的结构,教材有三次听力输入。前两次是在Section A中,第三次在Section B中出现。三次听力内容相互关系、层层递进、螺旋拓展。七年级上、下两册以及八年级上册的每单元一篇阅读文章的语篇输入,八年级下册以及九年级全册两篇的阅读文章的语篇输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语篇材料。[2]

2.在语境中进行练习和运用

语境可以是真实的、模拟的或想象的,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法要点之后,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程度,并在相应的语境中运用。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在孤立的单个的句子中機械地进行语法教学。语言学家克拉申主张通过习得活动发展交际能力,习得活动是有意义的练习,它强调了在一定的语境下学习语言。[3]

以《Go For It》这套教材为例:这套教材的每个单元的新的语言点都是以听力作为入口的,而口语的输出也必定是在以听力材料所提供的语境下运用语言,因此第一次听力输入后,教师要求学生简单处理信息并模仿性的口语输出;第二次听力是对第二次听力内容的拓展,听后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多层次的处理,让学生听后进行控制性的语言输出;第三次听力输入是对单元话题的进一步拓展,并融入新的词汇和结构,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多层次的处理,然后进行不同的口、笔头输出。这种在一定的语境下的语言输出比单纯的语法练习更有效,语言运用更得体、准确。[4]

二、重视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参与

义务教育(7—9年级)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学习过程,意味着教师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求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以《Go For It》这套教材为例: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语境(包括听力输入、2d的角色表演、阅读语篇等)感知新语法项目,建立新语法项目的初步印象,并尝试在语境中理解新语法项目所表达的意义。这种“感知、发现、总结、练习、运用”的学习模式,能激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因为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正如一句名言所述:Tell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not remember, let me try and Ill understand. (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我会想不起来;让我试一下,我将能理解。)但是教师应注意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一般性的错误不宜进行过多的纠正,更不要指责学生。因为过多的纠正或指责容易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怕出错的心里,甚至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5]

三、根据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语法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语法的形式结构、语意以及语用三个方面。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1.演绎法(the deductive method)。教师告诉学生本课教学内容,同时呈现含有该语法的例句,然后再讲语法规则。最后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练习,巩固所学语法知识。例如:教授现在进行时,教师先告诉学生现在进行时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句子结构为——主语+be + doing 构成,然后让学生练习这个句型。

2.归纳法( the inductive method )。教师先提供尽可能多的含有目标语法的例句,然后启发学生发现其语法规则,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运用语法规则在老师指导下练习,并最终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语法规则。例如讲授现在进行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下列的一些句子并回答现在进行时的表意及结构。

如: Boys and girls , look at the picture , what are they doing? Look! Tom is running. Mary is reading a book. Bob and Jeff are playing. Toms parents are talking. I am laughing.等等,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的特点并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之后教师再通过不同的图片呈现这个语言点,逐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主语+be + doing。

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宗旨必须服务于学生,必须突出重点,精讲要点,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列举适当的例子,并融于一定的语境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2]2、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3]《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 王蔷 主编

[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英语 八年级上册 2014年7月第二次印刷

[5]《现代外语教育学》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第二版 舒白梅 编著

作者简介

陈雅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76年6月,一级教师,工作单位:浙江省仙居县下各第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运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