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2017-06-27闵顺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

闵顺子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与实际生活最为密切的课程就是品德与社会课,这些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都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合理运用,对此,文章对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品德 社会课 教学生活化 优势与不足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素质是教育教学发展要求,让学生从小就具备这些良好的品质,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谈吐,使学生未来能够健康成长。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育时,没有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单一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机会,直接影响小学品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但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如果不能合理运用,将会使教学发生反面效果,因此文章对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一、为何要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的意义有两点:第一,通过分析能够使小学生素质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培养过程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小学生能够将课堂学到的真正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第二,通过分析还能使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教学问题[1]。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1.能够让小学生综合发展

生活化教学方式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能够让小学生掌握更多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通过这些礼仪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但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也要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要求小学生能够掌握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只要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就能够满足学业要求,但是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一定要加以重视,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素质,使小学生的人格更具魅力。

2.能够使小学生社会素质得到提高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思维方式也比较简单,在认知程度和经验上有严重欠缺,导致小学生对社会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小学生社会认知的方式就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来实现[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能够让小学生了解一些社会中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就可以了解社会和自然中的很多规律和知识,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加强小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小学生提高社会素养[3]。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对小学生发展非常有利,运用这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識能力同时得到加强。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1.生活化教学方式使用不够恰当

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发展,但是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过程当中,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存在一定的误区,无法合理使用,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有些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方式使用中没有注意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很多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课外拓展,只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很多社会中的常识教师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强行记忆这些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虽然记住了这些知识,但是保存记忆的期限非常短,也没有对知识有真正意义的理解,也更加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使教学没有收获理想的效果[4]。比如,教师在教学“来自社会的爱”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就不够完善,没能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中的很多工作人员都应受到关注和尊敬,像为学校积极奉献的清洁工和门卫,学生遇见他们时也应该笑脸相迎,并主动打招呼,在这些礼仪上教师就没有充分让学生了解,所以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考虑的不够全面,会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无法做到完美。

2.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缺乏变通

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都要具备很强的变通性,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拓展性的教学,不能死守教学目标[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利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教学“到世界各地去看看”时,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让学生查询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增长学生视野,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讲授教材中的内容,没有拓展内容。

四、生活化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策略

进行生活化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加以改进和完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活化教学,例如在将“少年当自强”时,为学生播放真实的人物故事,让学生从中感悟自己今后应该如何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社会实际案例拿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对社会认知能力加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做一名品德高尚的好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对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式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这种教学方式的确能充分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使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提升。但是在生活化教学方式使用中,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改进,使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晓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文理导航(下旬),2015(2):95-96.

[2]吴珍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新课程·小学,2015(10):20-20.

[3]戴月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的实现与约束因素分析[J].时代教育,2016(6):239-239.

[4]魏红英.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的探究[J].教育界,2015(8):160-160.

[5]钟昌俊.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势和不足探析[J].中外交流,2016(35):228.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悟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