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营造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2017-06-27满凤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满凤敏

摘 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把它作为工作的重点,认真贯彻《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德育融于各学科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 小学教学 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

近年来,由于部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不到位,学生受社会上消极和腐败现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多,加之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许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父母、对师长缺乏浓厚的思想感情和责任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法律意识淡薄,不尊重科学,不爱护环境,缺乏爱心,没有责任感,动不动就出口成“脏”,这样的学生以后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责无旁贷。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图通过探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着很多消极因素和不良现象,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净化社会大环境是很困难的。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阵地,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抵制不良社会因素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2]

2.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别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任。

二、通过家庭教育,使小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建立和谐、欢快的家庭氛围

据调查表明,生长在一个经常吵闹的家庭里的孩子,多数性格比较孤僻、内向、沉默寡言,不愿主动和别人交朋友,常独来独往。但生长在欢声笑语的家庭里的孩子,性格开朗大方,有说有笑,有集体荣誉感,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随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3]

2.建立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

家庭外部也要搞好邻里关系,才能互相帮助,共同发展。邻里之间难免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口角之争,但双方应互相谅解、宽容,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困难共同解决,有快乐共同分享。在这样的邻里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慢慢地也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信任,与别人和睦相处。

3.家长充分发挥其第一教育者的作用

首先,多给孩子一点活动的空间。家长应在孩子完成教师作业的前提下,让他们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其次,多给孩子一点改正的机会。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能老用鞭子打,应弄清原因,以理服人,多给他们一点改正的机会。再次,多给孩子一点鼓励的眼光。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干一些有益的事情,不管他们把这些事情完成得怎样,只要有一点进步,都应给予鼓励。

三、通过学校教育,使小学生思想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功能

(1)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识性

小学生年龄小,对一些道德规范和原则的认识处于无知阶段。因此,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明理诚信、法律知识和爱国热情的教育。

(2)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趣味性

人的各种活动多数是从感兴趣开始的。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一定按照书上的顺序和要求逐步讲解,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来一点幽默笑话之内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性

情感在小学生品德形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图文并茂,很有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插图,放录音、讲故事,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力。使小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4]

2.在语文、数学学科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小学语文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不能靠集中课时和集中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应切实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如教学《梅花魂》时,可以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教育。

(2)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几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图片,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建设家乡打下良好的基础,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通过社会教育,稳定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通过反面教育,让小学生远离社会不良现象

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今天买玩具,明天买衣服,久而久之,形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有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影响,很小就开始谈恋爱,结果学习成绩沿直线下降。教育者可以将这一系列不良的现象将给小学生听,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良现象带来的恶果。从而,让他们远离社会不良现象。

2.通过正面教育,稳定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加以正面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参加大型的文艺活动,积极向孤寡老人送爱心,主动打扫街道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增强了实践能力,又在活动中得到了乐趣。从而达到稳定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

结语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人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研究、勤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求更适合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新方法、新途径,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卢明德.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天津人们出版社,1998.

[2]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马勤学.学校道德教育新论[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