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战争

2017-06-27李工

书屋 2017年6期
关键词:税权独立战争大英帝国

李工

“《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枢纽》(书屋2016年十一期,以下简称《历史枢纽》)一文认为:“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后,北美殖民地上的大多数人并不想独立。只要英国让步,取消十年来的压迫政策,给殖民地更多的自由,他们仍希望留在大英帝国的内部,得到庇护。”这个说法虽然与很多关于北美独立战争的教科书大相径庭,却符合历史事实。在流行的阅读印象中,北美独立战争是因为北美人“为了摆脱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为了民族独立”而爆发的——有着这样“阅读印象”的人肯定会问:既然“大多数人不想独立”,既然“仍希望留在大英帝国的内部”,没有军队的北美大陆人为什么要拿起枪来,与强大的大英帝国打一场没有胜算把握的战争?《历史枢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没有对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做深入的探讨。如果跨越二百四十余年,回到战争爆发的历史场景中就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战争。

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虽以英国的胜利告终,但战争也使英国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战争债务高达十四亿英镑,国库空虚,连支付王室的费用都捉襟见肘。于是,内阁便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有人提议“北美大陆富得流油,向那里征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办法得到了上、下院的一致同意。严格说,“七年战争”也是为了保护北美大陆人的利益,让他们分担战争留下的债务,于情于理也是应该的。这样,英国政府采取了直接征税的形式,先后通过了《美洲岁入法案》、《印花税法案》、《汤申法案》,试图课税于北美大陆。然而,英国政府向北美大陸征税的动议还没有实施,就引起了北美人的坚决反对,尔后的征税活动遭到了北美人的强烈抵制,装有印花税票的船竟在北美人的反对中无法靠岸。英国政府在北美大陆各地开设的收税机构也被当地人捣毁。实际上英国政府向北美大陆的征税,虽然前后历经十年的时间,却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实现。在向北美大陆征税无望的情况下,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新决议,取消了向北美的各种课税,仅象征性地保留了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茶税,以示英国政府对北美大陆的主权意义。然而立场坚定的北美人对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茶税也不接受。1773年底,一伙北美人潜入波士顿港口的三艘英国船上,将价值数百万英镑的茶叶全部倒入海中,以表达他们抗税的决心。由此,北美大陆和英国政府因税权问题的利益纠葛,激化成强烈的政治对立,英国政府通过了《强制法案》,向北美大陆派遣军队,战争终于在莱克星顿“震惊世界的第一声枪响”中爆发。不难看出,北美独立战争是因为税权问题爆发的,而且战争双方仅仅是在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茶税的互不相让中,形成了血与火的对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北美大陆不是一个国家,没有军队、没有财政储备用于战争开支,甚至也没有完整成熟的政治机构领导北美大陆)下,北美人不具备与大英帝国开战的政治、经济、军事条件,他们确实不想打这场战争,但立场坚定的北美人还是为了微不足道的三便士税,和远远强大于自己的大英帝国开战了。

北美独立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往往被人们忽视了:战争爆发半年后,北美人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向英国政府递交了请愿书,恳求英国政府只要取消向北美大陆的征税政策,北美人仍然愿意做大英帝国忠实的臣民。实际上,北美人对生活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里,心安理得,并无抵触情绪。“七年战争”结束时,北美人为英国的胜利、为自己的家园受到了保护而欢腾雀跃,北美各地自发地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富兰克林被誉为“北美大陆的良心”,他曾在一篇文章里由衷地赞道:“我们为生活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这代表了北美人的普遍感情。也就是说,《历史枢纽》提到的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压迫,在当年的北美人的思想意识中是不存在的。众所周知,压迫都是通过政权或强势对他人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剥夺。英国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在经济上仅仅是收取北美大陆进出口商品的贸易差额,舍此并无其它的经济掠夺形式。在政治上,英国政府对北美大陆实行高度自治,对那里的社会事务基本上不管不问,由北美人自行管理,人们在自治中享受着充分的自由。也就是说在北美殖民地,大英帝国没有统治意义上的政府机构。这样的殖民地政策,哪来的政治压迫?引发战争的唯一原因,就是英国政府史无前例地试图向北美人征税。根据当时的历史实情,如果英国政府采纳议员柏克的意见,取消对北美的课税,战争是不可能打起来的。当然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战争毕竟在举国一致的“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鼓噪中爆发了。耐人寻味的是,战争的后果确如柏克战前所警告的:征税无望必然出现政治对抗,英国政府用武力不但不能实现对北美征税的目的,反而会在对抗引发的战争中导致北美大陆独立,永远地丢失北美殖民地。

实际上,从1764年英国政府通过《美洲岁入法案》首次向北美大陆试图课税,到1775年战争爆发的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虽然一直叫嚷着向北美大陆征税,却由于北美人的反对而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兵中,也就是说,北美人的所谓抗税,其实抗拒的是一纸没有发生过实际意义的空文。由此,足以看出北美人的税权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说英国政府因为征税不成功用武力,是为了经济利益;那么从来也没有缴过税的北美人拿起武器抗战,则仅仅是为了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了。为了一种信念打一场战争,这是很发人深省的。这种信念是什么呢?——这种信念就是“无代表不纳税”。当年的北美大陆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的人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所以在英国议会里没有北美人选出的代表。而“无代表不纳税”是英国千年之久、后经大宪章运动确定下来的一种牢不可破的政治信念,这种信念在有着英格兰血统的北美人那里,意味着“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哪怕是自家一座破败的茅草屋,也有着神圣的财产权意义:“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这句在英伦三岛广为流传的谚语有着大义凛然的意义,生动地体现了英格兰人的基本价值观,财产权是人之所以为人而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保障。英国人在大宪章运动之前数百年间,就形成了“纳税是一种财产权的让度,这种让度是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为条件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那么他就没有纳税的义务。大宪章运动完善出的税权意识,还包括收税及税款的使用都必须经过纳税人(代表)的同意。未经纳税人同意的收税被认为是暴政,暴政是不可以让步的。不难看出,英国历史上的战争大都是税权之争引发的。显然,英国政府向北美大陆课税违背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原则。也就是说,北美独立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税权之争,是北美人捍卫财产权的斗争。虽然这一财产权的经济意义很小,仅仅是三便士,然而在北美人看到的不是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而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北美人心里这种权利是需要拿生命来捍卫的。

猜你喜欢

税权独立战争大英帝国
英布战争及其影响
帝国的消失
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对亚洲殖民地的文化植入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梦背景下一个女诗人的独立战争
税权理论的反思与重塑
税权的宪政解读:概念重构抑或正本清源*
瓦解德国雇佣军——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次大规模心理战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统帅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