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翼齐飞:成都制造与成都智造

2017-06-27刘建华

小康 2017年18期
关键词:智造成都人才

刘建华

在新一轮创新改革中,成都不断取得突破,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融入创新创业的全球版图,从成都制造到成都智造,两者比翼齐飞。

“创新引领发展,唯有勇于变革,才能走在前列。”4月25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如是强调。在新一轮创新改革中不断取得突破,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融入创新创业的全球版图。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基础是做强城市产业支撑,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要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产业该如何发展?

成都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个“不靠边,不沿海”的城市,唯有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才能为成都的未来找到一条出路。成都将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提升,努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全球“双创”交易平台

5月10日,《小康》记者走进成都全球创交会展馆,位于2号馆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展位特别显眼,其展出的科技产品前聚集了数十位观众。“墨子”号量子卫星就是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完成。这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突破了宽光谱、高效率传输技术以及量子纠缠和密钥光的高保偏接收技术,应用于量子通信地面站望远镜,进行星地量子通信。而在另一旁的一台打印机正在“咔咔咔”地进行打印演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台空间在轨3D打印机,能满足空间站维修保障需求,是完成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必要保证。

“中科院成都分院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积极组团参加了本届展会,带来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参展。”中科院成都分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这次参展共有25个实物、35个项目。

在4号馆的成都军民融合创新成果展区,记者看到天翼1号无人机,这是由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航空产品,有观众指着天翼1号开玩笑说“这个无人机与我们平常玩的无人机太不一样了”。工作人员说,这与大家平常玩的技术要求和用途都完全不一样。成飞集团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備研制生产基地、航空武器装备主要出口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此次展出除了天翼1号无人机外,还有电喷系列产品、低温微量润滑技术、数字化车间整体解决方案等。

创交会除了出现这些“高大上”的知名高科技企业之外,还有不少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斯坦福天府研究院CEO助理朱锂对记者说,他们的企业为了把世界一流的人才、技术“引流”至成都,刚刚成立不久,“地方政府很给力,不但无偿提供给我们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还每年给予2000万人民币的补贴,但前提是每年引进三家高科技企业或引进技术。”朱锂表示,他们公司在国际上有这样的资源,有信心拿到每年2000万元的政府补贴。

成都成功举办全球创交会,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促进了交易、打响了品牌、积累了经验,体现了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对提升成都在国际友城和科学园区中的地位,扩大成都国际影响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翅高飞 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展出的翼龙无人机。 

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

“在前不久结束的党代会上,成都首次提出聚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的观点。”成都市人才发展中心主任黄庆对记者说,成都把人才作为一个核心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城市动力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形成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明确提出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要求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制定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形成人才引育的链式效应,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国际高端社区,吸引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在人才政策形成方面,要具有鲜明比较优势,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报告提出,成都借鉴运用国际通行、柔性灵活的办法,建设最受大学生和求职者喜爱的城市。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在创业扶持、住房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向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倾斜,形成更具人性化的引育用留政策体系。

成都还提出全方位扩大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战略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政策支持,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

前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兰德尔·R·雷德(Randall·R·Rader)在创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成都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应与大学院校深度合作,“大学里拥有足够的人才和创新理念,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科技企业,都要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成都市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在高校院所开展了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享制改革,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了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对记者说,成都重点围绕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出台若干政策措施,在全国首创触及高校知识产权所有权改革,按照先确权再转化的思路,给予科研人员明晰的产权激励,释放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热情。在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以知识产权为主的职务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早分割、早确权、共享制”的改革经验,被央视誉为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小岗村”试验。去年成都市新增在蓉高校教师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在蓉创办领办企业100余家,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以四川大学康裕建、电子科技大学周涛、海创药业陈元伟为代表的一批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成为全市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四川大学、郫都区、中国电信(成都)入选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成都成为唯一具有校地企三类示范基地的副省级城市,“双创”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宜业宜居之城、创新创业之都”的城市品牌进一步唱响。

截至目前,成都拥有各类人才422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672人、顶尖团队55个,分别占全省的84%、76%;“成都人才计划”专家349人、顶尖团队28个,呈现出人才加速聚集的新局面。

智造 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展出的羽毛球机器人。S> 

努力实现成都“智造”目标

“成都智造·政企面对面”电子信息专场在天府新谷举行,成都市经信委相关处室和3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我们正在和蜀阳、康弘对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工业4.0示范项目,期望能给我们一些政策支持。”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综合事务总监刘力菁表示,公司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希望能够推荐更多地方合作伙伴。针对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市经信委现场回应企业诉求,对未解决的问题强化跟进和督办,限期给企业一个满意的答复。

为了保障“成都智造”的顺利推进,成都市委市政府可谓是不遗余力。尤其是对于重点项目,成都还积极创新思路综合施策,加快变电站、电力通道、燃气管线、加油(气)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保障重要节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以及社会民生的用能需求。其中,在能源保障方面,对重点项目用能实行“一事一议”。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本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双轮驱动”的创新创造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建成國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这显示着成都走在创新驱动、改革发展前列的气魄,也显示着成都在新形势下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信心与决心。

“创新”是目前中国各大城市最热的关键词之一,成都已明确了从“制造”到“智造”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第一步,到2017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第二步,到2020年,收入达到2.6万亿元以上,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示范城市。第三步,到2025年,收入达到4.3万亿元以上,成为领军中西部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创新驱动下的成都已取得可喜成绩,而未来,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站在历史潮头的成都,依然在创新驱动中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智造成都人才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人才云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3D打印智造未来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