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油田复杂地区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应用研究

2017-06-27陈昌旭张建峰王志亮

海洋石油 2017年2期
关键词:定向勘探油气

陈昌旭,周 滨,张建峰,李 江,王志亮,吴 尧,李 岩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2.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

渤海油田复杂地区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应用研究

陈昌旭1,周 滨1,张建峰1,李 江1,王志亮1,吴 尧1,李 岩2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2.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程度不断加深,地震勘探开始向寻找小断层、小断块及岩性地层圈闭等小尺度地质目标方向转变,现有的地震采集技术在复杂构造区的成像已经不满足要求。此文以已有资料为基础,针对复杂地区的地震采集成像问题建立地质模型,围绕目标构造在地表进行有针对性的炮点和检波点布设,对目标区域进行定向照明分析,得到有利于目标地质体准确成像的观测系统。本项目在野外采集时全工区应用6L8S360R正交观测系统采集,只在目标区域增加应用6L2S240R观测系统的采集,进行局部加密覆盖。最终资料显示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可有效提高复杂地质目标的照明度和成像质量,并且降低了采集成本。

海底电缆;复杂地区;照明分析;定向照明;观测系统;目标采集

渤海湾盆地、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是中国近海的油气富集区,其中渤海湾盆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气产区,盆地圈闭类型多样,油气藏类型丰富[1-2]。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加深,勘探的难度和复杂性越来越大。地震勘探目标开始向寻找小断层、小断块及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方向转变[3]。随着地震勘探向着更小尺度的地质体成像的推进和发展,对于复杂上覆介质下的小尺度目标体的地震成像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分析影响这些复杂小目标体成像的因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面向地质目标的采集和成像[3]。

目前,反射地震方法是获取地下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海上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是由空气枪震源激发出地震波传播到地下,遇到波阻抗界面后反射回地表。携带着地下结构信息的反射波被布设在海水中或者海底的电缆接收后传回仪器记录,再经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地下结构进行成像,从而得到关于地下结构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对地下结构的实际探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来自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复杂地质结构对波传播的影响以及目标倾角等三项因素的作用[4]。这三个因素中的地质结构和目标倾角都是地层的自然属性,人为无法干预,只能通过野外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来提升对地下目标的探测效果。

传统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介质均匀或水平层状[4-5],当地表和地下构造复杂时,容易引起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横向剧变,使传播的射线路径变得复杂。这影响了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甚至造成构造形态的严重畸变,影响了勘探目标的评价精度。为了能够获得最佳野外采集数据,必须对不同的地质目标,采用合适的观测系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地下地质信息[6]。近年来,地震波动方程照明分析技术的发展较快,在复杂模型成像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分布,为合理地优化设计观测系统提供可靠的依据[6-11]。

本文主要对渤海油田浅层复杂地区的已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已有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浅层复杂地区地质目标的照明度和成像质量,对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局部加密覆盖的方法增强地震波照明能量,设计了适合的观测系统。实际应用表明: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显著提高了地质目标的照明能量,大幅度提高浅层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与勘探精度,该方法对复杂地区针对特定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工区勘探现状

垦利A构造位于渤海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构造带,是依附于郯庐走滑东支断层的断裂背斜。郯庐走滑带是黄河口、渤中以及辽东湾等凹陷油气聚集的主要构造带之一,2005年底邻区有较好的油气发现,从而证实了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同样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垦利A构造圈闭规模大,张性油源断层发育,储盖组合较好。2008年初在该构造进行钻探,主要目的层位是明下段、东二下段、沙三段,完钻于沙四段,完钻井深为2 670 m。该井油气显示活跃,显示层位浅、井段长,在井深308 m见到明显气测异常,在井深564 m发现油层,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显示最浅的含油气构造(图1)。

图1 垦利A构造地质构造图

通过对该区评价,垦利A含油气构造三级地质储量>3 000×104m3,为有利含油气构造。但是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边界及内部断层归位不好,断点不清。地震资料的品质不能满足研究需求,制约了该区的进一步评价(图2)。

针对该区资料品质问题,开展了攻关处理工作,处理后的资料信噪比有所提升,同相轴连续性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在该区也开展了电火花浅层物探调查和钻孔取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浅层复杂,海底底质和浅层气是造成下部反射杂乱的原因之一。

图2 过垦利A-1井的地震剖面

2 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

2.1 已有资料分析

定向照明采集技术针对主要目标构造,以已有资料分析为依据,找出产生问题的关键,围绕目标构造在地表进行有针对性的炮点和检波点布设,实现目标构造高清成像。进行定向照明地震采集设计,第一步要了解和收集原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勘探概况、存在问题,详细分析老资料情况,同时要注意收集工区中已有的井资料以便更加准确地求取地球物理参数,这些是参数分析和模型正演的基础[12]。

通过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已有资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构造主体部位信噪比低,能量弱;(2)复杂构造区、断裂发育区成像较差。

从已有资料可知垦利A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埋藏很浅,主体部位在1 000 m以内。该区已有资料是采用拖缆方式进行采集(图3)的,从表1已有资料采集参数上可知总覆盖次数为45次,小于1 000 m的近偏移距有效覆盖次数不大于11次,低覆盖次数是造成构造主体部位信噪比低,能量弱的主要原因。如图4所示,原拖缆采集炮检距虽分布均匀,但是炮检距分布范围较窄,横向信息不足;方位角非常窄且采集方位单一,因此该双源四缆观测系统不利于对该区部分复杂地下构造的照明。

2.2 主要技术方法

由于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成本非常高,复杂地区定向照明地震采集设计技术能在野外采集之前对观测系统的潜在探测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大大提升采集的资料品质,降低采集项目风险和勘探投资。

图3 双源四缆观测系统图

表1 已有资料采集参数

图4 双源四缆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图(左)和玫瑰图(右)

定向照明地震采集设计技术是以地质目的为导向,在给定观测系统和地质模型的情况下对观测系统探测能力提供定量描述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建模、模型正演、照明分析三个环节。在对目标区地震和地质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论证,包括基于地球物理模型进行采集参数分析的地震采集设计技术、基于数值模型设计的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技术和基于地下介质模型进行的正演模拟。例如针对已有资料构造主体部位信噪比低,能量弱的问题,在观测系统设计上针对目的层增加覆盖次数,提高信噪比,提高照明度;针对已有资料复杂构造区、断裂发育区成像较差的问题,观测系统设计上增加宽方位角,增加横向信息,增加覆盖次数。

通过对已有资料分析,采集参数论证以及投入费用预算的综合考虑,设计了6线8炮360道的正交观测系统(图5)用于全工区采集,表2为观测系统参数。

表2 6L8S360R正交观测系统参数

图5 6L8S360R正交观测系统示意图

该观测系统的总覆盖次数较高,达到了270次,炮检距分布均匀,方位角较宽(图6)。波动方程照明分析表明该观测系统能满足全工区大部分区域的照明需求(图7)。

图6 6L8S360R正交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左)和玫瑰图(右)

图7 6L8S360R观测系统照明分析

但是,在0~1 000 m偏移距的浅层,覆盖次数只有40次左右,对于埋深在500 m的垦利A构造来说,目标区的照明还是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技术需求和作业成本,又增加布设了近偏移距信息丰富的6线2炮240道的观测系统(图8、9),通过波动方程照明模拟,证实该观测系统可大幅提高目标区的照明效果(图10)。

图8 6L2S240R正交观测系统示意图

3 应用效果

由于海上地震采集施工费用高昂,设计好的观测系统在海上采集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获得较好地质效果的前提下需方便野外施工,降低采集费用。本项目在野外采集时全工区应用6L8S360R(图11)正交观测系统采集,只在目标区域(图11粉红框)增加应用6L2S240R观测系统的采集,进行局部加密覆盖。从原有资料剖面(图12)与定向照明采集资料剖面(图13)对比,定向照明采集的资料成像清晰,同相轴连续性较好,信噪比大幅提升,波组特征清楚丰富,特别是定向照明目标采集区成像效果明显好于原有资料。

图9 6L2S240R正交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左)和玫瑰图(右)

表3 6L2S240R正交观测系统参数

图10 6L2S240R观测系统与6L8S360R观测系统累加的照明分析

4 结论

本文阐述了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并结合渤海油田浅层复杂地区定向照明地震采集的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图11 两种观测系统应用范围

图12 原有资料剖面

图13 定向照明采集资料剖面

(1)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在渤海油田浅层复杂地区应用效果较好,新采集的资料整体信噪比高,波组特征清楚丰富,横向连续性合理可靠,成像清晰,资料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2)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是针对提高特定地质目标照明度和成像质量而进行的观测系统设计及施工,针对特定地质目标应用效果较好,而对于非目标区的成像效果提升有限。

(3)定向照明地震采集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技术需求和作业成本,在获得较好地质效果的前提下需方便野外施工,降低采集费用。

(4)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针对地质目标进行照明分析,针对目标成像优化观测系统布设,提高地质目标的成像精度,使目的层得到最佳成像照明,是观测系统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1]朱伟林, 米立军, 钟锴, 等. 油气并举再攀高峰——中国近海2010年勘探回顾及“十二五”勘探展望[J]. 中国海上油气,2011, 23(1): 1-6.

[2]龚再升. 继续勘探中国近海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J]. 中国海上油气, 2010, 22(4): 213-220.

[3]施和生, 柳保军, 颜承志, 等.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J]. 中国海上油气, 2010, 22(6):369-374.

[4]王守君. 海底电缆地震技术优势及在中国近海的应用效果[J].中国海上油气, 2012, 24(2): 9-12 + 35.

[5]王广北, 刘斌, 尚应军, 等. 目标采集技术在西部新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 海洋地质动态, 2006, 22(2): 34-36.

[6]姜远升, 刘兵, 王海波. 双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 34(9): 53-58.

[7]谢小碧, 何永清, 李培明. 地震照明分析及其在地震采集设计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5): 1568-1581.

[8]白杰, 彭德丽, 蔡锡伟. 基于射线追踪正演照明的观测系统分析研究[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 33(2): 87-92.

[9]姚江. 基于属性评价分析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效果[J]. 石油物探, 2014, 53(4): 384-390.

[10]徐颖. 塔河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优化研究[J]. 石油物探, 2014, 53(1): 68-76.

[11]樊佳芳, 宁俊瑞, 金胜汶, 等. 定向照明技术在复杂构造成像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青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07: 178-178.

[12]董良国, 吴晓丰, 唐海忠, 等. 逆掩推覆构造的地震波照明与观测系统优化[J]. 石油物探, 2006, 45(1): 40-47.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Directionally Illuminated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mplex Area of Bohai Oilf i eld

CHEN Changxu1, ZHOU Bin1, ZHANG Jianfeng1, LI Jiang1, WANG Zhiliang1, WU Yao1, LI Yan2
(1. CNOOC China Limited, Tianjin Branch,Tianjin 300452, China; 2. CNOOC EnerTech-Drilling & Production Co. Tianjin 300452,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Bohai Oilf i eld, seismic exploration has turned to the small-scale geological targets, such as small faults, small fault blocks and lithologic-formation traps. The imaging acquired by the conventional seismic technology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xploration in the complex structural area. Based on the existing data,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a geological model for resolving the seismic acquisition and imaging problems in the complex area, laid out the specif i c shot points and receivers around the target structure, conducted the directional illumination analysis of the target area, and designed the geometry that is benef i cial to the accurate imaging of the geological target. The orthogonal geometry named 6L8S360R was used in the acquisition of whole area, and with 6L2S240R in some target areas for the locally dense coverag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rectionally illuminated acquisit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llumination and imaging quality of complex geological target, and reduce the acquisition cost.

Submarine cable; complex area; illumination analysis; directional illumination; geometry; target acquisition

P631.4

A

10.3969/j.issn.1008-2336.2017.02.008

1008-2336(2017)02-0008-06

2016-12-09;改回日期:2017-03-23

陈昌旭,男,1985年生,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海上地震资料采集项目管理及技术研究工作。

E-mail:chenchx2@cnooc.com.cn。

猜你喜欢

定向勘探油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勘探石油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