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资生丸 中医养生观

2017-06-26何富乐

健康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方子脾胃人体

何富乐

资生丸,又称保胎资生丸、人参资生丸,是中医方剂中较为有名且临床常用的一张方子。大家若想要进一步了解这资生丸是何方药?到底有何功效?那还需从一个民间故事开始讲起

明朝有一位名医叫缪希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医名家。他游历求访到南京时,遇到了另外一位医学大家王肯堂。在两人畅谈之余,王肯堂就注意到缪希雍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什么习惯呢?就是有事没事地,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药丸,放进嘴里咀嚼。王肯堂心想缪医生到底吃的是什么好东西?忍不住便开口询问,于是缪希雍笑着说道:“这是我在游历中得到的一个秘方啊,名叫资生丸,可调理脾胃功能。它的功效很奇妙,在饥饿中的人,服用了它就会感觉不饥饿了;而吃饱了的人,服用它,却能很快地消食。你说妙不妙?”王肯堂拿到这个方子一看,不禁拍案称道:果然是好方子啊!王肯堂对此方特别地信服,并把这个方子做为父亲晚年保养脾胃的保健用药,老父亲活到了九十多岁,足见这个秘方了不起。

资生丸就首见于明代这位缪希雍醫生的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之二·妇人》。一开始此方多运用于妇科养胎,后来慢慢引用它来治疗脾胃本病。它可以治疗妊娠时的脾虚呕吐、胎滑不固以及杂病中的脾胃俱虚之证。资生丸在临床治疗上的优良效果被历代医家所认同,但这颗小小药丸中,不仅包含了深奥玄妙的中医学思维理论,更契合了中国古代的养生观。

“资生丸”之名

首先,“资生丸”的取名,就有其十分独特的含义。明代缪希雍原意取自《易经》一书中:“大哉乾元,万物资生”而命名。资生丸的最主要功效是治疗脾胃的虚衰,取这个名字的意义是指服用此药丸,可以调补脾胃以达到资生、促进其他生理机能良好的作用。那为什么要将脾胃二脏比喻成天地般伟大,给予它这么高的评价与地位呢?这是因为在中医的养生观念中,认为脾胃二脏有如大地一样的特性,是万物生长的母亲,青葱绿木只有依赖土地的滋养才能够茁壮生长。同样地,我们人体的各脏腑以及肌肉、骨骼、血液等若要健康生长,绝对不够缺少脾胃二脏收纳消化吃进去的五谷汤汁,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动能。因此将脾胃比喻为天地,取其如天地般为万物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同时,在中医的临床治疗中,便有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呆所提倡的“补土派”,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调理脾胃,百病皆愈”,将对脾胃的养护治疗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资生丸之“资生”

资,取资源之意:生,取生化之意。我们人体的脾胃受纳从嘴巴进食而来的水液五谷,但受纳只是脾胃最基本的职能罢啦,在中医对五脏的认识中,它更厉害的功能是:其一是将水液五谷消化成为能被我们人体所利用的精微物质,也就是“资”。其二是脾胃犹如一位工作勤奋且行动迅速的快递员,把那些宝贵的精微物质;隹确地运送到我们人体的各个部分,使我们全身的各部分都受到营养。同时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和关键,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人体一身之气都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脾胃在人体中就好似一辆汽车中的发动机,它既要有效的利用动力资源,又要运转不断产生能量,以推动整个机器的前行。同样的,中医养生观的核心之一,便是要保存我们机体那不断的生机活力,生机在则蕃秀,生机灭则万物枯荣。

资生丸之“丸”

丸药作为中医方剂治疗的一种类型,其主要作用特点就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主要适用于慢性病。圣人孔子说过:“欲速则不达”一句,大家也一定听说过,有些人急于进补营养,有吃人参吃出了鼻血,也有吃滋腻的补药而导致肠胃不适出现呕吐腹泻等等得不偿失的案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慢性疾病,中医的治疗观念是提倡缓慢、循序渐进,慢慢改善机体那些不良的、顽固已久的症状,中医养生观中,认为“天人合一”,古人提出天地之间是以“三天为一气,五天为一候,十五天为一节,九十天为一季”未变化的,我们熟知的“气候”、“节气”、“季节”等词语便是出自这里。这提示着我们万物的变化演变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骤降暴雪、一夜花开都是特殊的自然现象。因此人的机体虽然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但人是生长在天地宇宙中的生物,若要健康长久地生存,必然要顺应自然规律。

资生丸之方药

《医宗金鉴》一书中就称资生丸是“不寒不热平补方”,其药物组成药用甘润,不温不燥;消补结合,补而不滞;清利结合,升降有序,深得脾胃生理要旨,是一首配伍精妙、考虑十分周到的方剂。

其方中人参、白扁豆、山药、甘草、莲肉、薏苡仁、芡实、麦芽等药,性味甘淡滋润,皆为食疗佳品,尤益脾胃。古代中医的治疗,就起源于以食疗为主的《汤液经法》,到目前为止中药的许多药物都兼有食疗与药用的双重功效。同时方中白术、人参、茯苓、甘草、薏苡仁、山药、芡实、白扁豆、莲肉有补中益气,健运脾胃作用:橘红、山楂肉、神曲、白豆蔻仁、麦芽、藿香有行气消导作用,合而用之,有补有消,使补益营养但又不会滋腻留滞于胃中,可复脾胃健运之职。此处便可见中医在治疗中,任何时候、任何一环,都强调将人的机体看成为整体,一切治疗都是为了协调阴阳之间的平衡,即阴阳平衡则身体康泰,疾病产生的原因根本上便是阴阳二者出现了偏多偏少。

编辑/赵湘

猜你喜欢

方子脾胃人体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人体冷知识(一)
和老公一起面对“别有用心”的前婆婆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老爸的狮吼功
黄精治乏力
“贪心”的孩子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