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陈氏太极拳桥点的存在

2017-06-26韩金清

运动 2017年6期
关键词:省力肘关节太极

宋 凯,韩金清

(1.北京市朝阳第一少儿业余体校,北京 100123 ;2.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简析陈氏太极拳桥点的存在

宋 凯1,韩金清2

(1.北京市朝阳第一少儿业余体校,北京 100123 ;2.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本文通过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太极拳推手的桥点下定义,说明太极拳在实战中桥点确实存在。通过桥点为媒介,以陈氏太极拳掤、捋、挤、挒为实战例子,分析例子中的力以及作用来解释太极拳的桥点。在例子中主要把主要力的集中点进行分析,再结合太极拳拳理分析。通过分析证明了太极拳桥点确实存在,使在以后的练习中,减少拙力和无效力,加强有效力。本文只考虑有效点上的主要力,对与其他太极拳必要的基本功不做描述。最后得出结论,目的在于规范学习者的练习动作,使练习更具有目的性,提高练习效果。

桥点;存在;技法

本文以陈氏太极拳推手中,2人搭手(民间叫搭桥)的那一点为例。此点是2人切磋接触的力量传送点,套路中所有动作都是利用此点达到制服对方的目的。深度的研究与学习桥点可以帮助我们学拳以及教拳,可以让学拳变的更有效率。桥点在平时的练习与教学中被忽视,希望今后能够引起重视,提高教拳质量有利于太极拳的更全面的推广。

1 太极拳桥点的定义

2人切磋,当2人的身体接触时,一般是两手相接,如建一座桥一般使2人有了联系,民间叫作“搭桥”。搭上桥了,2人才真正开始切磋。太极拳的推手与散手中也是“搭桥”,这个桥在切磋的时候,作用很大,它可以传递2人的力量和各种信息。高手还可以通过灵敏的触觉感受对方。力量的变化以及重心的位置。通过这个点达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在太极拳的实际运用中,这个点必须是有效的,否则就会出现动作发不出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个有效点的选择是相当难的,选对了有效点,力的方向不对也达不到省力的目的,而且有时会出现多处接触,但是最有效点只有1个,其他点也很重要。如果太极拳练习得很好,最有效点一般就在虚腿的上方,在膝盖的上方为最佳。

桥点:2人切磋接触时,会通过接触的这点感知对方的力量和意图,然后用某种动作,使很多力都经过这点,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点就是最有效点——桥点。

掤法的桥点是对方按的那个位置,如果是双手按,在2个位置中一般是用力较大的位置是桥点。掤法是手臂松肩沉肘,手指斜上扬指向对方身体,使对方的力不能直接到达自己身体。掤法处桥点的力主要有4个:一对是经过桥点分别指向双方重心的前后力;还有2个分别是对方按的力和施展掤法的掤力。必须同时规范地使用太极拳掤法才能非常有效地拿紧对方的关节。在掤法中有效点上只有1个主要的力,是以自己小臂为轴顺时针螺旋力,而且略微随身体前送。掤法的力是整个手臂发出的,抛开太极拳基本功中的松肩沉肘,只考虑这个力量,发现桥点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原来的空间位置不变。现在把桥点视为圆点,施展掤法的肘关节绕着圆点顺时针转动。施展掤法的手同样也跟着做顺时针转动,但是手指要指向对方的鼻尖,再绕圆点公转的同时,还要带动整个手臂的顺缠自转,加上松肩沉肘、腰髋转动,就可以把全身的力通过桥点传到对方的身上。

经过桥点分别指向双方重心的力是正前正后的力,在太极拳掤法中这2力不是很重要。但是这2力必须存在,如果这2个力不存在,就不可能把其中的一方打出去。因为这2力的指向都是指向2人的重心,掤法中所有的力的合力指向对方的重心才是最有效的。而且这2个力大小一直是变动的,在发力之前这2个前后的力都非常小,但是在瞬间发力时掤法与其他力的合力就会剧增,从而把对方打出去。分析了掤法的处桥点上的力就可以很清楚地理解掤的作用,可以帮助练习者练习。如果没有桥点,掤法就没有作用,因为不知道掤在什么位置。

2.2 捋法处的桥点

捋法是一手缠紧对方手腕放置胸口,另一只手前臂缠紧对方肘关节的上部,手指斜上扬指向对方身体。用髋关节带动手臂使对方肘关节被缠得更紧,然后撤步转髋,把对方捋至斜后方。在捋的过程中,考虑力的传递,只有打紧对方肘关节的那只手臂有很多力传递,因为放置在心口的手没有变动。而手臂与对方接触的位置是个固定的,所以这个固定的点传递了很多捋的力量。这个固定的点就是桥点,分析它在捋法中的变化以及力的传递,对练习者学习捋法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在捋法中退步、转髋,这些力都要经过桥点去传递到对方身上。如果捋法桥点位置选择不当,会使捋法的作用效果大大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太极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深度研究桥点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力量传向对方。

2.3 挤法处的桥点挤法有很多种,只要手被向对方的都是挤法。它是破解捋的主要用法。挤法中是手被向对方,根据对方的力去化力打力。在化力打力的过程中,必须与对方接触,而且挤法的接触面很小,更像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桥点。桥点是施展挤法的唯一位置,所以学习这个点比找个靶子去摸索要更有效。太极拳身法配合挤法,比其他技法要求更高。再加上发力的点又很小,所以在基本功很好的情况下,学习桥点,有助于推手更一步的提高。由于挤法是化力打力,感知对方力量变化和意图就非常重要。挤法中只有一个位置与对方接触,所以感知对方就需要充分了解桥点。学习桥点里面力量的变化,桥点位置的移动。挤法施展的好坏,就在于身体与桥点的配合。

挒是走小圈、退步或者转身进退步的引进法,在引进时缠住对方手腕的那只手走顺缠,劲路与对方是一致的,但是压制对方肘部的手(用小臂不用手腕)一开始就用松肩沉肘、下塌外碾的顺缠方法,两手形成拧转撕裂的动作,此时前手一定向下沉,后手向上转提。挒法有两处与对方接触,一处缠住对方的手腕,此处的手只施加缠法;另一手打其肘关节并且要松肩沉肘、下塌,所以此处就是桥点。挒法施展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身体能否与桥点配合打紧对方肘关节,挒法可以使对方肘关节处的韧带撕裂,所以身体配合好桥点,桥点处的力量是很大的。挒法桥点位置既然有很大的力量存在,我们深入研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有助于我们提高挒法技能,提高挒法的成功率。

3 太极拳桥点主要力的作用

桥点上所有的力中最主要的就是两手或手臂上的力,这2个力都经过桥点传导到客体的身上。这样2个螺旋力就会出现一个复杂的合力,它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客体难以去对抗这个合力。最后客体失去重心,被打出去。陈氏太极拳掤法,如果不想将客体打伤,就是让他失去重心,瞬间一个力就可以把他打出去。如果想将其打伤加大腰髋转动和松肩沉肘的幅度即可将其手腕或肘部打伤。

3.1 主体的力量小于客体

在力量大于客体的情况下,很容易规范的完成动作,在此不做介绍。在力量小于客体时,此时必须规范地完成接触桥部位的动作。此时的对方一般是不会把他的肘关节打紧,因为关节活动范围被打到极限疼痛难忍,会条件反射似地给主体通过桥点一个向反的力,这样的力一般都是直力。怎么化解这个力把对方的肘关节打紧,让对方疼痛难忍,是让他失去重心的关键。把桥点略微变动的路线放大如图1。

图1 桥点运动轨迹

松肩沉肘的目的在于给桥点一个向下的力,可以把桥点处的关节打紧。对方因为疼痛就会给出反方向力,想减弱肘关节被打紧产生的疼痛。此时桥点的运动类似抛物线,但是运动的路线非常小。其实桥点此时活动范围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省力的,但是考虑速度因素,距离小的速度快。所以,桥点运动的距离越小越好。合力使桥点做的是类似抛物线运动,不管对方从什么方向来力,再大的力也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合力是类似抛物线不停的在改变方向,不停的变化就会减少外界力的干扰。牢记武术以快为尊,无快不破。由于合力是主体发出的是主动的,主动的是最快的,在很快的时间内,对方是来不及反抗的。对方给出的反方向力不管怎么变都是单向的,一个单向的力是不可能很有效的影响一个螺旋力的。因为螺旋力把对方的单向力,在桥点与之垂直,使两力的大小不受影响。对方的力就会被化解成拙力(无用力),而桥点上的合力就成了有效力。不管对手用什么力都不要和他发生顶力(力碰力)那样会很费力就不是太极了。用通过不断的变化使自己的力在方向上始终与对方的力成90。,这样对方的力根据力的合成就不会影响你力的大小,避免顶的情况。而且桥点略微移动的路线类似抛物线,说明力的方向一直在发生变化。在这个类抛物线上外界的力,都可以化到类抛物线的切线上,所以会省力。

3.2 主体与客体实力相当

如果与对方实力相当,并且对方的松沉很规范,这个时候是很难在桥点处将对方的关节通过桥点打紧打痛的。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瞬间通过桥点打紧对方的关节,使他失去重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太极拳比的就是变化,对方在松肩沉肘、腰髋转换,再加上手的技法,是很容易让自己失去重心,任人宰割。所以,这时要瞬间加大转髋,肘贴肋把桥点运动幅度加大,方可把对方的肘关节打紧,然后再去发力通过桥点将他打出去。这时主要问题不是省力,而在于桥点上发力的速度与灵敏。在陈氏太极拳技法动作规范的情况下,动作的速度与灵敏,却是省力的关键。速度非常快,让对方来不及反应,就已经完成动作。即使他有千斤力气也用不上。武以快为尊,速度快可以非常省力。先发制人,力发在别人的前面,发人就如同发无力之人一般。但是如果能通过桥点先破坏对方的重心,发人用同样的力就会有更好的效果。速度再快也不能用单纯的直力,因为直力,很难变化,不变化就不是太极。

灵敏主要是利用感知对方力量的变化,先感知,在他变化之前先变。太极拳的阴阳转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里的速度是作用在桥点上的速度,灵敏是通过桥点感知的。灵敏听上去有点抽象,它也是人的身体素质的一个方面。灵敏度高可以通过桥点提前感知对方的力量在大小和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未雨绸缪,战无不胜。桥点就是太极的一扇门,“进去”之后太极拳的很多东西都在里面。有了速度和灵敏发人省力就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了。

3.3 太极拳桥点与其他项目的对比

中国武术散打中有击打点。散打教学中对击打点的分析非常清晰,他们使用很多教学手段,让运动员顺利地击打到有效位置。中国摔跤教练员对把位的分析研究更是深入,所以摔跤运动员都知道每一个动作是怎么用的。对比太极拳的推手教学:一是教套路,二是教实战,三是教功法,练习者很多都不知道每个动作的用法。没有像散打那样把练习与实战通过击打点联系起来,使现在的太极推手教学非常难。太极拳桥点可以把套路、实战、功法结合,使它们之间有联系,更方便地教学。如果太极推手教练能够充分分析桥点处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灵敏、动作的完成的完美程度,以及获胜的概率。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选择最有利的桥点。这样就可以让运动员很快地掌握动作以及战胜对手。

太极拳的力都是螺旋的,虽然一些高手不管碰到哪个点,都能将对方打出去。但是有些点是用力最小,动作最简单的。高手一般都是在实战中去寻找这么一个有效的点。就像散打通过各种干扰动作或脚步的移动,去寻找合适的击打点。太极推手只要能够找到最合理的桥点就可以把自己身上的力通过这点传到对方身上,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点如大坝闸门,通过一个小口,把大量的水从这个开口处迅速排出。找不到这点,所有的力都难很有效的传送到对方身上。即使传过去,也是无用的力,或者是拙力。花很大的力气去和别人力比力,那这就不是太极拳了。

中国式摔跤中的把位和太极桥点都是攻击点,而且都是运用杠杆原理,并且摔跤的把位和太极拳的桥点都是杠杆中的发力点,在这几个方面中它们非常的相似。摔跤的教练员根据把位有很多的战术,而太极推手却没有,只有呆板的训练与摸索。针对桥点深入研究,分析螺旋力和杠杆力,做出合理的战术与训练方案,对于太极拳的教学以及推广是很有帮助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通过以上论证太极拳桥点是真实存在的,它可以感知对方一切力的变化,是感知的窗口。通过桥点与对方的接触可以察觉对方力量的变化和动作的意图,感受对方的实力,选择最佳的出击时间和招式。桥点还是力量的枢纽

4.1.2 太极拳桥点处的省力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化解了对方的力才能把他腕、肘、手打紧,打紧了才能使他失去重心,失去重心了才能发力更省力。但是这里面的力不管是化解还是最后的发力都要过桥点这个力量的枢纽。第二,就是速度,极速完成动作不留给对手反应的时间。第三,灵敏度,感知周围一切的变化,敌未变我先变。化力、速度、灵敏是太极拳省力的关键。

4.1.3 只有把桥点上的关节打到活动范围的极限,才能控制对方使自身所有的力量都经过桥点传向对方,才能达到最佳的发力效果。

4.2 建 议

4.2.1 在学拳的过程中深度了解桥点对学拳具有重大意义,在基本功熟练之后沉心研究桥点对拳法的掌握和动作规范有一定帮助。

4.2.2 太极拳在实际运用中的省力,不是不用力,只是不让用蛮力、拙力。太极拳在实战中力量越大越好,再加上力方向上的变化和速度、灵敏,那应该就可以称得上高手。

4.2.3 发力时不要把力量发散,要集中在桥点处,使自己重心、桥点、对方重心在统一直线上。还可以用这个方法检验自己动作是否规范。

[ 1 ] 马虹.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25-30.

[ 2 ] 丁明业.陈氏洪派太极拳拳法指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

[ 3 ] 王宗岳.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59

[ 4 ] 乔熛.太极拳推手·劲法[ J ].少林与太极,2009(3).

[ 5 ] 秦保顺.太极拳架与推手的关系[ J ].少林与太极,2012(3):26-27

G852

A

1674-151X(2017)03-15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79

投稿日期:2017-02-11

宋凯,主教练。研究方向:武术套路。

猜你喜欢

省力肘关节太极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顶端托管”增收省力省心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手术经验分享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省力与费力
省力与费力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太极马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