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稳定训练对柔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7-06-26

运动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态平衡柔道显著性

康 建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运动学校,北京 100000)

核心稳定训练对柔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康 建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运动学校,北京 100000)

柔道项目对运动员身体动态平衡能力要求甚高。本研究通过对柔道预备队队员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让2组队员进行不同专项素质训练,最后对比其加入核心稳定性训练后,是否对运动员本身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影响。通过一阶段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柔道队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在往后的训练中加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柔道;核心稳定性;动态;平衡能力

柔道项目是一项同场竞技类并以摔倒对方或是抱压对手得分来评定胜负关系的运动项目,同时各种关节技、绞技制服对手也可直接取胜 。柔道运动是一项要求参赛选手或运动爱好者具有全面身体素质的运动,在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的同时,柔道选手的核心稳定性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项同场竞技类项目中双方格斗时,参赛者必须以对方的身体为攻击目标,需时刻努力维持着自身的平衡与稳定并保持自己重心动态平衡,更需要通过各种柔道技巧(专项能力、技能)寻找机会打破对方的这种平衡,迫使对手失去对身体平衡的控制,以致赢得比赛的胜利。可见,增强柔道运动员自身的动态平衡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因此,基于运动训练学理论,在柔道队随机挑选部分队员进行为期8周的核心稳定训练,并测试其核心区及各关节稳定性以及平衡能力,希望为柔道运动提供更多科学的训练手段,提高运动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核心稳定训练对柔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对性,选取柔道预备队14名男性运动员(65kg级别),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7人)和对照组(7人),具体情况见表1。

1.2 训练方法

在查阅、观看大量关于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资料和视频基础上,通过咨询柔道教练员、体能专家和观摩柔道训练,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柔道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动作,其中静力性练习的时间为30s~1min;动力性练习的次数为8~16次,每组动作的间歇时间为30s。每次课进行4个动作练习,每2周更换动作内容。第1阶段,1~3周的训练内容为动作1~3,4~6周的训练内容为动作4、5。第2阶段,7~9周的训练内容为动作6~8,7~8周的训练内容为动作9、10。第3阶段,9~10周的训练内容为动作11、12,11~12周的训练内容为动作13、14(表2)。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常规训练(一般的力量训练或平衡性练习)。

1.3 研究方法

1.3.1 FMS 测试 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使用特定的测试设备,受试者适当预热然后测试FMS,每5min检测1次,然后完成所有测试项目。FMS共有7个测试,深蹲、上踏步、弓箭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主动上抬、躯干稳定性俯撑和转动稳定性测。本研究根据项目特点与需求选择深蹲、躯干稳定性俯卧撑以及转动稳定性测试3项指标,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的动作质量以及评分标准进行逐个评分。

1.3.2 动态平衡能力测试 Biodex Balance Sysyem(BBS)动静态平衡分析仪,首先进行预测试确定与受试者相适应的稳定级别。确定后,受试者站上测试平台上,统一用右腿作为支撑腿,寻找一个重心稳定的位置,按仪器程序进行测试。在睁眼的状态下测试3次,每次20s,每组测试之间休息20s。具体指标:整体稳定指数(stability index,SI),反映受试者整体的一个控制平衡的能力,指数越低,动态平衡能力越好。前后稳定指数(anterior/ posterior,APSI)反映受试者在矢状面上控制平衡的能力。指数越低,动态平衡能力越好。左右平衡指数(medial/lateral,MLSI)反映受试者在额状面上控制平衡的能力。指数越低,动态平衡能力越好。

1.3.3 统计方法 将实验前后所得2组数据,使用数理统计软件SSS17.0进行统计处理,实验前后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极具显著性水平。

表1 实验分组情况表(平均数±标准差)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FMS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经过12周的训练,两组实验对象的FMS功能动作测试数据在实验前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部分数据的变化比较明显,如表3。组间:本实验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FMS功能动作测试,实验前后所有测试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组内:根据对实验组两样本进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得知,实验组FMS功能动作测试实验前后数据对比显示,分蹲P﹤0.01,俯卧撑P﹤0.01,体旋稳定性P﹤0.01,3个测试动作实验前后的数据均呈现出极具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组内,3个测试动作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实验前后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测试

平衡是一项身体素质,指的是身体所处的某种固定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在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这一姿势的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平衡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以及本体感觉系统协调完成。在柔道项目中,柔道运动员主要靠本体感受系统来调节自身的平衡,通过神经肌肉的配合,来维持身体平衡。根据BBS动静态平衡分析仪测试受试者SI、APSI、MLSI,对比分析训练前后受试者平衡能力的改善,如表4。从表4的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2组受试对象进过训练后,在SI、APSI、MLSI上数值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2组受试动态平衡能力都有提高;而实验组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数值出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组间实验数据对比,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 分析与讨论

表2 核心稳定性训练计划表

表3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FMS功能动作测试结果(分数)

表4 动态平衡能力在训练前后的数据比较

3.1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FMS功能动作的影响

2组柔道运动员在经过12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FMS功能动作测试的完成质量评分有了显著性地提高,运动员身体核心区及身体各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得到了明显地改善。实验测试之前,大部分运动员测试完成评分动作不够标准,这些受试运动员中很多人出现了:进行深蹲测试时身体出现明显晃动,下蹲过程中踝关节支撑不稳定,而前腿的膝关节则出现前倾现象。俯卧撑测试中,运动员的主要异常表现是身体核心部位松懈,屈臂向下时躯体不能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出现塌腰、臀部突出等情况,上臂推起过程上肢与躯干配合不协调,不能构成一个整体。柔道运动员在进行体旋稳定性测试时,表现为:大部分受试者在动作完成过程中失去平衡无法完成技术动作,只有少数运动员可以完成异侧手臂和腿抬起收回的动作并保持相对稳定,只有极个别运动员可以完成同侧手臂和腿抬起收回的动作并保持稳定。

实验组柔道运动员在经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实验测试的结果显示出,深蹲平均分数增长约28%,俯卧撑平均分数增长了28%,体旋稳定性平均分数增长了35.2%。以上各方面能力的增长对柔道运动员完成身体控制以及在与对手进行长时间对抗时稳定重心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深蹲测试指标的增长,反映出了柔道运动员踝、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身体两侧的稳定性都有所提高,这对运动员在完成如背负投等关节绞技动作时主力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转体背摔成功率的增加都有一定的帮助。俯卧撑测试动作的进步反映出运动员核心肌群力量和上肢力量的提高,改善了运动员在完成扫腰等动作时躯干的稳定性及人体位于矢状面时核心的控制能力,并有助于躯干与肢体之间力量的传递。测试动作体旋稳定性的提高,对运动员平衡能力与躯干在上下肢共同运动时两侧的对称性和多维面的稳定性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使运动员在完成各种改变方向和面的动作时可以保持稳定的平衡,以及在完成一些对称或不对称的动作时能够控制肢体协调发力。

3.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平衡能力体现了静止时人体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以及当人体进行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超强的体能,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它是柔道运动员完成高质量动作的保障,这种身体的平衡能力就是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在柔道竞技的对抗中,选手双方常常需要在有额外的力量附加并且不稳定的条件下格斗,而柔道运动正是在不断的保持自身的平衡的同时,全力地破坏对方的平衡。柔道运动项目特征就决定了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性。本实验使用BBS动静态平衡分析仪,与运动员给定一个不稳定平面,运动员通过自身的控制来达到平衡状态,分析整个过程运动员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价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

在试验过程中进行睁眼测试,以排除感知觉的影响,不考虑信息的整合作用,所以实验主要测试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BBS测试数据显示,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实验组在各指标出现显著性下降,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也就是说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然而对比对照组数据显示出,动态平衡能力有提高的趋势,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柔道运动员常规的专项训练动作对提高提高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在效果上相对于核心稳定性训练来说有一定差距。这可能是由于对照组所进行的训练是在稳定的条件下,对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提高不如核心稳定性训练。柔道运动员在身体平衡遭到破坏时,通过感知信息的输入,再经过中枢神经整合,最终传递至肌肉,使得全身肌肉协调达到新的平衡。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对身体平衡的控制产生影响,这符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动态定位效应。

4 结论与建议

柔道运动员对自身控制能力即身体平衡的控制要求尤为重要。核心稳定性训练不仅可以增加柔道运动员身体核心区的控制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各个关节的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训练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建议现在的柔道队可以在专项体能训练计划中加入核心稳定性训练。

[ 1 ]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78-180.

[ 2 ]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3:339-341.

[ 3 ] Barbado D,Lopezvalenciano A,Juanrecio C,et al. Trunk Stability,Trunk Strength and Sport Performance Level in Judo[ J ].Plos One,2016,11(5):e0156267.

[ 4 ] 李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一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0):21-22.

[ 5 ] Michael Boyle.Advanced in functional training[M].Target Publications,2010:40-41.

[ 6 ] 尹鹏云.悬吊训练对柔道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G886.4

A

1674-151X(2017)03-03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17

投稿日期:2017-02-04

康建(1968—), 本科。研究方向:青少年训练。

猜你喜欢

动态平衡柔道显著性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赏析2017年高考物理动态平衡问题
析拉绳旋转试题解动态平衡问题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浅谈动态平衡问题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