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甪直的桥与水

2017-06-24杨朝楼

当代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沈万三艄公石拱桥

杨朝楼

对甪直的印象,犹如梦境,突如其来。这不是周庄吗?这个我陌生到不确定读音的古镇,就这样一下子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闯入眼帘,水与桥联织的网,令我眼花缭乱。

这是甪直,与周庄一样的风格。当地人说。在我看来,甪直号称神州水乡第一镇,也不为过。与周庄相比,也许小了点,但一样的江南水乡,风情万种;若只论古建筑,甪直的石桥,就比周庄更为细密和精致。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最早认识桥,是小时候去大姐家走过的桥。大姐那时远嫁隔壁乡一个偏僻村,从我家去大姐家,要经过一条宽百米有余的河,河面上架着几十个用四根木头相互倚仗的桥墩,上面横铺几根劈成两半的连接几十节的木板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这种桥,一场大水来,就被冲得片木不存。于是再搭,再冲垮……后来读书了,知道有个赵州桥,是石拱桥,极为牢靠,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再后来,见过各式各样的桥,还因为建设乡村公路,参与测量设计了可以通过十数吨大车的许多桥涵。

说这许多的题外话,想说明的是,尽管见过许多的桥,仍然惊诧于甪直的桥,并非少见多怪,而是甪直的桥,确实成了一处古代石拱桥博物馆。回来后查询网络得知:一平方公里的甪直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七十二座半,现存四十一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就有五处。

我在一座桥的中心桥面上,看到有一个圆形的盘龙石浮雕,这样的人工雕刻,是很花费时力的,可以想见,在不断完善的历代建筑中,甪直镇人所花费的心血。古镇那许多的桥,不但凝聚了历代甪直镇人的财富,也凝结了历代甪直镇人的智慧。

甪直,确实当得起“桥都”之称。

甪直古街旧房,因为有了桥,便连接组合成一条条深深的幽巷。走在卵石或花岗石铺就的旧街巷间,忽然便有一座旧宅,门口被人挡着,是要买票才能够进入参观的。看门楣上的匾,写着:沈宅。便问:“是沈万三的旧宅吗?”门口的人应道:“不是,沈万三是周庄的。”既然如此,不进也罢。后来才知道,沈宅的人,在清末有人出洋留学,回来后兴学堂,除此之外,沈宅与甪直其他的明清建筑一样,矗立在那,你看不看都是一样的,代表着古老和年代,代表着水乡贯有的房屋建筑风格。

旧有的格局,一直没有变,变化的是沿街铺面上卖的东西,是现代人日用的、吃的、穿着、赏玩的,应有尽有。也许一直以来就有这许多的商铺,只是到了现代,保留完好的旧建筑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人,使甪直变得更加繁荣了。

商铺或住屋,正面为街,背面便是水了。有水才有桥,而有桥的水因而灵动起来。

水的布局,与街巷一样密集,每一排房屋的前后两面,都是水和街巷,这样的格局,把经商和生活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了。便想,千百年来,甪直人早起,一边开店门,一边便到水边淘米准备做饭,或许还在水边涮马桶,而每家每户的后门处,都拴了一艘自家的乌逢船,邻里间窜门,如果懒得走街巷,便可以一脚跨上乌逢船,摇起橹来,就那么摇摇晃晃地去,三两下便到了别人家的后门,喊一声开门,邻居家的热茶早已备好,闲聊一阵,又摇晃着船橹,返回家来,继续做生意。偶尔的十天半月,远方的商家捎来话说:“该来进货了。”于是,便又摇着乌逢船去,装满了,再慢悠悠地摇回来,日子便是这样的活色生香。

而如今的水道,只留下惟一的作用,即供游人体验坐乌逢船。摇橹的当地人并不卖力,慢悠悠地摇,客人们也乐意这样慢悠悠地一路看风景。口才好的艄公,还顺便当起导游来,讲一些甪直真真假假的故事,让游人对甪直肃然起敬起来。也有人讲一些与甪直的历史人文无关的笑话,反正是游玩,在水声哗哗的背景音乐中,听听一乐,也是好的。

问艄公:甪直的地名是怎么来的?艄公说:古代有独角神兽“甪端”,巡察路经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就不走了,因此便有了这地名。因有甪端守护,甪直有史以來,都没战乱饥荒,也没旱涝灾害。后来查询相关资料,知道《甫里志》记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有形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

但我更愿意相信甪直是因为有了甪端守护而得名,这个与周庄相距仅20公里的古镇,出现在我的人生屐痕中,从此便抹不去了。

猜你喜欢

沈万三艄公石拱桥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寻短见的少妇
渡口的歌声
最后的老艄公
沈万三与北京城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家乡的石拱桥
沈万三为什么修城墙
财神爷和他的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