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川地区晚奥陶-早志留世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2017-06-23姚明君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23

化工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显微组分利川生烃

姚明君(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223)

利川地区晚奥陶-早志留世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姚明君(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湖北利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形成于局限深水陆棚环境,厚度为20-40m左右,有机质丰度高,整体在2.0%以上,底部页岩高达3.0%以上。本文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LY1井和YZ1页岩显微组分类型、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以无形态的固体沥青为主,有形态组分以笔石为主,其次为富氢的疑源类,底栖藻含量少。有机质类型以Ⅱ1-2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分布范围为2.5%-3.5%,处于过成熟阶段。

利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有机质丰度;有机岩石学;类型

近年来多地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获得商业开发,五峰-龙马溪组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系。泥页岩中不溶有机质属于有机岩石学范畴,其中有机显微组分类型、成因和特征是有机岩石学的重点研究对象[1-4],泥页岩中不同显微组分具有不同的生烃潜力,是评价页岩品质的关键参数,本文主要以利川地区LY1井、YZ1为例,探讨了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显微组分类型和特征。

图1 利川及周缘地区构造位置图

图2 利川及周缘地区五峰-龙马溪组资料点无形态显微组分照片

1 地质背景

利川地区位于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次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利川复向斜和中央复背斜(图1)。受冈瓦纳大陆冰川消融和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早志留世期利川四周古陆面积增大,使扬子海处于半封闭状态,海水处于滞留状态,为局限深水陆棚环境。沉积了五峰-龙马溪组底部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泥页岩厚20~40m左右,岩性以灰黑色泥岩、含碳质-硅质泥页岩为主。

2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是泥页岩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控制了页岩的生气量、吸附性和储集空间,有机碳含量是评价页岩生烃潜力的关键参数。利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丰度高,TOC平均至可达2.5%以上,纵向上页岩丰度具有三分性,上下高中间低,反映了页岩自下而上水体逐渐变浅的纵向演化序列,底部页岩丰度最高。其中LY1井富有机质泥页岩厚51m,有机碳含量为1.15~7.25%,平均有机碳为2.88%(43块)、YZ1井富有机质泥页岩厚77m,有机碳含量为0.49~8.92%,平均为2.75%(62块)。

3 有机岩石学特征

3.1 无形态组分

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经历了强烈的热降解作用,有机质以无形态为主,其以次生沥青为主,外形呈云雾状、棉絮状轮廓曲线不规则。其呈细小颗粒分散在矿物机制中,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段纵向上沥青随深度的加深有增多的趋势。页岩孔隙中充填沥青一般为油气演化过程中的次生产物,其为未排出烃类进一步热演化转变为固态沥青残余在页岩微孔隙中,属原生同层沥青[1-5],表明页岩层曾经经历过大量的成排烃事件,且下部页岩的生烃能力优于上段页岩(图2)。

3.2 有形态组分

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中有形态组分占总有机质的小部分,其主要为笔石,含少量浮游藻、底栖藻和有孔虫等。笔石在页岩段均发育,疑源类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底部深水硅质陆棚相页岩段,底栖藻含量较少,零星分布。脂肪族结构比芳香族结构烃机构富氢,因此具有更强的生烃能力。富氢的疑源类浮游藻相比富含芳香族官能团的底溪藻含量高,反映页岩母质类型好,为腐泥型或偏腐泥型,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1-5](图3)。

4 有机质类型

根据利川及周缘地区几口井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定量结果(见表1),分析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以腐泥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YZ1井腐泥组平均含量为72.7%、镜质组平均含量为26.8%、惰性体含量较少,平均含量为0.5%、未见壳质组。根据类型指数的划分标准,TI≤80为Ⅰ型有机质,80〉TI≥40为Ⅱ1有机质,40〉TI≥0的为Ⅱ2有机质,TI<0的为Ⅲ型有机质(候读杰,2011),计算结果表明,YZ1井类型指数为37.5-65.5,整体评价为Ⅱ1-2型有机质。评价结果与生烃母质类型相一致;LY1井页岩腐泥组平均含量为67.2%、镜质组平均含量为32.7%、偶见壳质组、未见惰性组。类型指数为23~59.8,评价为Ⅱ1-2型有机质。综上所述,晚奥陶至早志留世时期利川-咸丰地区与焦石坝地区沉积环境相似,均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母质类型好。

另外干酪根碳同位素13C值在整个成岩作用区间基本保持不变,可以用于划分干酪根类型。黄籍中(1998)研究四川盆地指出Ⅰ型干酪根的δ13C值小于-30‰,Ⅱ型δ13C值介于-30-25‰之间,Ⅲ型干酪根δ13C值大于-25‰。该区YZ1井干酪根δ13C值为-30.1~-29‰,平均值为-29.6‰,与上述类型统计一致。

图3 利川及周缘地区YZ1-LY1井五峰-龙马溪组有形态显微组图

表1 利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有机质类型统计表

5 有热演化程度

由于南方下古生界海相地层缺乏标准意义上的镜质体,通常用沥青反射率Rb来表征泥页岩的成熟度,目前有多种方法把Rb换算成Ro,本文采用VRo=0.679Rb+0.3195(丰国秀,陈盛吉,1988)来换算。换算结果表明,利川-咸丰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程度2.5~3.5%,其中YZ1井热演化程度相对偏高,VRo分布范围为2.42~3.90%,平均3.14%,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另外两口井热演化程度适中,LY1井VRo分布范围为2.76~2.83%,平均2.79%、EY1井VRo分布范围为2.48~2.74%,平均2.65%。

6 结语

利川及周缘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在2%以上,纵向上页岩丰度具有三分性,上下高中间低,反映了页岩自下而上水体逐渐变浅的纵向演化序列,其中底部页岩丰度最高,在3%以上。

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以无形态的固体沥青为主,其中底部最发育,反应底部泥页岩生烃能力最强。有形态组分以笔石为主,其次为富氢的疑源类,底栖藻含量少。

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2型为主,均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母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分布范围为2.5~ 3.5,均属于过成熟阶段。

[1]刘德汉.高演化碳酸盐岩的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非常规评价方法.天然气工业,1994,14(增刊):62~67.

[2]陶树,汤达祯,伍大茂等.中、上扬子区下组合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39(4):575-581.

[3]范文斐,候读杰,底萌卿.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地质与勘探,2016.52(2):346-354.

[4]李贤庆,熊波,马安来,等.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1):15-19.

[5]胡明霞,曹寅.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与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4):432-436

猜你喜欢

显微组分利川生烃
拉曼光谱参数在不同成熟度煤显微组分分析中的应用
宁东中高硫煤显微组分富集物的热解硫释放规律
基于反射率及形态学参数的煤岩显微组分自动识别模式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埋藏史研究及生烃有利区预测
巴布亚盆地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潜力评价
贵州大河边矿煤显微组分解离规律及其分选
旅游观光铁路助力利川旅游发展
利川市草场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环县-正宁地区长9暗色泥岩分布特征与生烃潜力分析
不让路上有空跑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