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馆藏紫砂茗壶巡赏

2017-06-21谭文诚

收藏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大师

谭文诚

江苏宜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是我国著名的陶都。1978年,在宜兴市区南15公里的丁蜀仙鹤山麓,征地1.8万平米,动工建造陶瓷陈列馆,并于1983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经过扩建,于当年明,更名为陶瓷博物馆。2013年11月又更名为紫砂博物馆与陶瓷博物馆,而紫砂博物馆还在原陶瓷博物馆的馆内,并有所扩大,在紫砂博物馆馆内又新建了顾景舟艺术馆与著名紫砂收藏家沙志明与谈伟光两位先生紫砂藏品的常年展区。

该馆内藏品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57件。常年展示2000余件。藏品门类涵盖距今7000年的夹砂古陶器,商周原始青瓷,战国印纹陶,汉代釉陶,两晋青瓷,宋元钧陶,明清紫砂,当代的美彩陶等。这些藏品均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与灿烂的陶瓷文化。

其中名人名作馆珍藏了一大批紫砂珍品,有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杨凤年、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等人的名品,还有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任淦康的代表作。这些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它们以得天独厚的宜兴陶土,古朴雅致的素面色泽,技艺精湛的制作手法而驰名中外。故寸柄之壶,盈握之杯,被世人珍同拱璧,贵如金玉。明清民国以及近现代壶艺诸家毕智穷工技艺精妙,以紫砂文化特有的气韵,昭示着我国陶艺传承的辉煌。

因内容繁多,本文准备分上下两篇,分别介绍宜兴紫砂博物馆馆藏建国七老之茗壶以及清代至民国诸家之茗壶,并与广大壶友一同巡赏。

上篇:建国紫砂七老之茗壶

建国初期的1956年,江苏省政府正式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容七位名师为“技术辅导”。他们白手起家,广招学徒,宜兴紫砂能有欣欣向荣的今天,七位大师的草创之功与传承之力永远被后代陶人与壶艺收藏界所铭记。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出来,足以令人肃然起,追思缅怀。建国紫砂七老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是继往开来的紫坛典范。

1.《五蝠蟠桃壶》,作者:裴石民,1956年制作,馆藏二级文物。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米黄。

五蝠蟠桃壶以寿桃为基型,壶盖与壶身均塑有5只小蝙蝠,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壶把与壶钮为桃枝,枝上桃叶纹路清晰,果实逼真。全壶匠心独运,别致新颖,制作精细,工艺高超,是裴石民大师的传世名作。

在我国民间,“蝠”与“福”谐音,常被喻为有福的象征。以蝙蝠飞临,寓意“进福”,五蝠共飞,喻为“五福临门”。蝠与桃的组合意为“福寿”。总的喻意是“福禄寿喜,福运百通,富贵全寿,幸运祥和”。裴石民制作五蝠蟠桃壶,表达了市民百姓对福寿的向往,以及裴大师祝福祈祷之情。

裴石民(1892-1977年),号冶陶,字德铭,云庆,宜兴蜀山人。1905年师从姐夫江祖臣(1878-1949年),艺成后的1913年受聘于宜兴利永公司,1923年,裴石民为宜兴名士储南强(1876-1959年,号简翁,字铸农)所藏((供春树瘿壶》配盖,1924年他又为储南强所藏《圣思桃杯》配托。1926年裴石民去上海魔术大师莫悟奇家制陶,此时的作品盖有“悟奇治陶”的印款,時人称为“悟奇陶”。同时期他还仿制了明清紫砂大家的壶具,这些壶具精工细做几可乱真,故赢得“陈鸣远第二的”美称。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裴石民回到宜兴,开设“石民陶器店”,自产自销。

裴石民是做细货出身的,其作品每种样式至多只制作五六件,少则二三件,从不做普品,出手即为精妙之器,艺术风格精细奇特,古韵清雅,他是近现代紫砂业的精细大师。

因裴石民在民国后期当过小业主,在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他没有带过正式的入室弟子。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中国陶瓷大师何道洪,省工艺大师何挺初、倪顺生、周尊严,高级工艺师束凤英、施秀春等人都受到过裴大师的指点与教诲。

2009年,裴石民的嫡孙常州大学教授裴俊峰先生编着了《石民治陶——裴石民紫砂艺术》一书,由上海出版社出版,表达了得到过裴大师指点的现代壶艺名家高手们对他的缅怀之情。

裴石民大师的传器有《三足鼎壶》《圆裙壶》《菊蕾壶》《泰德壶》《鱼罩壶》《松段壶》《梅段壶》等。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裴大师的另一传世名作《秦钟串顶壶》。

2.《觚棱提梁壶》,作者吴云根,上世纪50年代制作,馆藏二级文物,紫泥制作,色泽赫红。

觚棱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吴大师在民国时期经常制作。觚棱壶为方国结合体,由四片泥片手工镶接,是紫砂光货中的高档器型,因制作难度大,一般艺人不敢企及。

建国初期的50年代,吴大师把民国时期的觚棱壶加以提炼改造,并把握把改为提梁。圆润的壶体与直角的提梁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及圆与方的对比效果,使得觚棱提梁壶深得曲直转换之神,刚柔相济之妙,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古朴典雅,浑厚端庄,比有把的觚棱壶更上一层楼,此壶是吴云根大师一生紫砂光货的传世力作。

吴云根(1892-1969年),字芝莱,宜兴蜀山人。1906年吴云根拜清末名师汪生义(1870-1927年)为师,与朱可心、汪宝根为同门师兄弟,满师后被聘为宜兴紫砂陶业公司技工,专制仿古壶。1915年宜兴利永公司成立,吴云根进公司制壶。

1915年,由师父汪生义推荐,利永公司介绍,吴云根与李宝珍、杨阿时、朱庆生四人赴山西平定陶器厂任技师,为宜兴紫砂推向全国做出了贡献。

1929年,吴云根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技师,是宜兴紫砂学院派的杰出代表。1931年吴受聘于省立宜兴陶瓷职校,任技师兼技术辅导,抗战爆发后,职校停办,吴云根因身材壮硕气力过人,当时为生活所迫,故常以挑坯搬运为生。

吴云根技艺高超,艺术风格古朴稳重,其紫砂作品构思奇妙,传器以竹子,提梁与瓜形壶为主,壶具多以双色来表达主题,他是近现代紫砂业的古朴大师。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