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村庄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2017-06-21陈晓军李嘉伟

理论观察 2017年5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

陈晓军++李嘉伟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村庄合并,继而出现“大村庄”,原来的党组织也需要合并与重建,在大村庄制下,党的基层组织面临诸多困境,基层党组织需要正视这些挑战,要有新的角色定位,坚持领导核心的地位不动摇,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根据课题组对山东省内实地调研,笔者也提出一些设想,大村庄党组织要尽快进入新角色,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与建设机制,完善党组织工作机制与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服务意识,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还要优化党员学习教育方式,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大村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

关键词:大村庄制;基层党建;职能重构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039 — 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买房、生活,许多传统村落变为“空心村”,村中只有妇幼与老人留守,有些行政村已经消失,村庄合并形成大村已是大势所趋,村庄合并将实现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也有利于旧村改造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加速农村城镇化发展。但是,大村庄的改造也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当地实际情况,不要瞎折腾。盲目并村,反而导致农民生活成本加大,为经济发展腾挪土地导致耕地减少,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与效果。在村庄合并形成大村庄的过渡期与发展初期,各种利益主体相互碰撞,产生复杂的矛盾与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大村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较之以前的行政村,大村党委又有哪些新的角色定位,如何发挥大村党委强有力的政治功能,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平衡各方利益,建立大村庄长效有益的发展机制,从而维护基层稳定与和谐,是摆在大村党委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这需要基层党组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运用集體智慧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一、大村庄制下党的基层组织职能与角色定位

习近平同志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建立严密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大村庄制下基层党建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政治任务。

大村庄制下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定位于领导核心,其绝对领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这并不意味着党组织是社区事务的包揽者,它对大村庄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领导。党组织不能取代村委会的作用,必须理顺和协调好与行政机构、自治组织的关系。〔1〕大村庄制后,大村党组织必须尽快实现从领导方式、职能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全面转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搞好党务工作和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而转变为大村后,党组织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做好村里各项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工作内容由原来的管理为主转向服务为主,由原来的代替村民们做主转变为引导支持村民当家做主。大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抓住大村庄建设刚刚起步的有利契机,把握大村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了解村民的心理变化和思想特征,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充分发挥在巩固党的农村基层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构建和谐农村中的关键作用。〔2〕

一些过去发挥过突出作用的职能,现在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需要弱化转化。行政功能就要弱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统一管理,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就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注重市场与社会民生领域,放在全面覆盖与对社会自治的主导方面,以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3〕而以往比较薄弱的职能,现在要进行强化。发展集体经济的职能就要强化,利用村庄合并产生的富余土地要么退居还耕,要么招商引资,将土地合法合理利用起来,对市场发展多种经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多服务,少管理,建设切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班子。党组织还要填补一些过去没有的职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不只是要解决温饱问题,更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建立智慧农村,充分认识互联网的推动作用,改变村民接受知识的方式,改变党组织宣传方式,让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富有成效。一些原本就重要的职能更要进行强化。要充分尊重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做好民主选举,保障村民自治,选择自己的干部,制定自己的政策,使用自己的土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加强社会整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总体上看,在大村庄制下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的基本趋势,是按照党建社会化的要求,从高度行政化的功能定位转向高度政党化的功能定位,由过去的居于社会之上或社会之外的党,像现在的回归社会之内的党转变,由以党代社、党社不分的全能型的党,向政党职能清晰,党与社会关系科学化法制化的党转变,由管理型政党向服务型政党转变,由权力集中、缺乏监督的党向配置合理、监督有力的党转变。〔4〕

二、大村庄制下基层党建存在诸多问题

大村庄党建作为新兴事物,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其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工作内容的不 确定、工作模式的探索性等,决定了大村党建工作的难度是很高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是大村党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村民的利益保护是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在山东省内部分地区的调研,我们总结了以下问题。

首先,一些大村庄党组织存在工作重心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与定位的情况,工作职能转换有一定的消极性,党组织设置方式较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的大村庄党组织甚至仍然保留着原行政村的组织体系,按照原有工作方式进行,行政性指令仍然是治理的主要手段,缺乏服务村民的工作意识,存在比较严重的官本位现象。新型大村庄大多是由多个村合并而来,党组织在隶属关系上难理顺。地域与人口的增加也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削弱了大村党组织对整个村的凝聚作用与核心带头作用。

党组织干部队伍观念落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村庄党建起步越晚,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或党员思想准备不足,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有的认为“大村庄党委就是村党支部的简单翻牌”,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旧秩序中;有些党员同志对现有的大村庄认同感较差,存有顾虑,甚至在原来村之上搞自己的小圈子,拉帮结派,不甘心融入大村庄,还有的同志认为党建是虚功,没法记到功劳簿上,因此消极对待。

班子从“选”到“配”不合理。村委书记经历了从上级任命到党内选举的进步,候选人也由等额进步到差额,但是如何保障前期选举公正透明,如何保障党支部书记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力,必须要有一套合理、完整的机制,从提名到公开竞选,再到投票,当前还是不够透明,贿选现象仍然存在,后期的任内权力使用及工作承诺的实现,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目前在大村庄内还是缺少这一方面的监督。从党委班子配置来看,也有很多问题,首先是结构不合理,村内党员流动比较频繁,青壮年党员存在大量外出、进城的情况,导致实际在村内的党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女性党员比例较少,导致领导班子的创新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的市场变化,也无法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及吸引精英队伍加入党组织,导致党的后备干部缺乏,出现断层。

此外,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提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5〕“好路子”就是指壮大集体经济,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子更不好走,在原本集体经济薄弱地区,党组织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给村民更好的集体福利,导致人力资本进一步外流,党建工作也缺乏必要的经费来源,所以进一步导致党员班子发展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人才进入班子,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村内公共项目缺乏资金,诸如养老院、村办幼儿园等公共设施更难以为继。所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大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自身素质有待提升。在基层党组织中,一些党员同志信仰缺失、目无党纪、服务意识淡薄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形式主义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直接面向农民,直接服务农民,服务不只是喊口号,开展工作更不是讲排场、要面子,工作方式更不是喝茶看报纸,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上报的工作总结更不是夸夸其谈、新瓶装旧酒。其次,官僚作风严重,存在违反党纪的现象,不能严格遵守党的八项规定,因为地缘血缘的关系,班子成员更容易出现“帮忙”现象、请客吃饭现象。再次,功利主义的倾向明显。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有利于自己利益与名声的事情积极去做,一切以领导满意为标准,不考虑实际情况。这种理想信念缺失,意志不坚定,作风有问题的党员同志会损害党组织的威信,难以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维护。

三、大村庄制下如何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重构

近年来山东省一些县级组织部门积极探索村庄合并中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如昌乐县全县由903个行政村合并为374个,2000人以上的村达到了52个,全县升格建立党总支92个,新组建党支部79个,根据工作需要与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设置自然村党支部、企业党支部、产业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等,把党支部建在社会发展的的关键之处,侧重不同,发展带动作用不同,涵盖了村务、企业发展、农副产品产业、组织宣传等一系列功能,实现了新的角色定位与职能拓展创新。同时,大村庄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采取“分推分选”的办法,保证原来村子至少有一名干部进入新的村领导班子,在一段时间之后实行“合推合选”,产生新的村两委班子,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化改革,统一运营集体资产,吸引眼界开阔,知识水平高的优秀年轻人加入建设队伍。通过建立健全的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确立每月8号“村务党务公开日”,加强对两委监督,建立为民服务代办点,推行村干部集中定点办公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共建共享活动。〔6〕

通过对比国内其他地方“大村庄党建”的经验做法,针对山东省内大村庄基层党建存在的现實困境,围绕大村庄制下如何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重构,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实现大村庄党组织的职能转换,尽快进入新角色,明确界定工作对象和范围。明确认识职能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大村庄”下基层党组织必须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利益分配的领导者,是农村利益关系的整合者,也是农民利益的服务者。〔7〕将职能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变狭隘的、边界性的眼光,真心接纳原来其他村的村民,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村民的交流与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还要增强村党委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吸引更多企业来村办厂,带领人民走向致富道路。

第二,创新大村庄党组织设置方式与建设机制。要创新任用机制,选好配强党组织干部,通过“两推一选”、公开招考招聘等方式,用民主、公开的方式选出优秀的班子成员,可以尝试进一步打破身份籍贯的限制,注重学识水平、工作经验、办事能力的考察,鼓励专人专用,特别注意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优秀企业家、返乡高级离退休干部等选拔人才回村任职,特别注意吸引本村或临近大学毕业生回村,完善培养机制,注重后备力量的积累,为年轻人提供锻炼的机会。对于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注意随时学习提高,开展好“两学一做”,不断丰富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其次要健全党员干部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分工要明确,建立强化保障措施,给离退休干部更好待遇。还要加强民主监督,建立村务党务定期公开机制,事关全体村民的重大事项要建立村民大会决议机制。

第三,创新大村庄党组织工作机制与活动方式。首先要协调好村两委的关系,继续推进两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两委工作明确分工,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职权混淆问题,尽量避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现象,在分工明确的同时更应加强两委合作,并且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民的利益表达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账簿的建立要更加规范,每月对财务收支进行公开,建立审计制度,由专业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同时可以实行民主审计,由村民代表审议预决算与财务报告。

第四,增强党组织服务意识,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服务村民是党组织工作的核心,是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体现,每个大村党组织党员都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是否为村民带来实际利益作为衡量业绩好坏的首要标准。在实际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可以建立村民家访制度、村干部承包贫困户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与建议。〔8〕二是健全大村庄内的服务组织,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警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等,还可以组织志愿者与义工队伍,拓宽服务网络与服务内容。三是建立完善的文娱设施,通过建立“农家书屋”“娱乐广场”等设施,丰富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要根据本村特点,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宣传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倡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最后,要优化党员教育,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党员素质。集体学习不能只是读文件、看视频,要真正针对党和国家政策进行研读学习,不能只是浮于表面,夸夸其谈,要确实深入进去领会精神,不仅要在室内学习,而且也要加强爱国爱党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好网上党校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通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从思想上、行动上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位。此外,针对党员干部里面一些不良风气,要坚决的进行整治,在党员干部中形成良好的风气。为有效实现对大村内党员的管理,可以构建梯度管理模式,根据人员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上,要根据党员群体的不同实际和特点,积极创新,不断探求新办法、新模式,保证不让一个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结语

推行“大村庄”党建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服务体系“三个组织、一个体系”,创新村级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加快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發展步伐。“大村庄”党组织统筹原多个村的资产、资源和发展要素,必将集中力量办好事、办大事、办实事,拓展了党组织的功能,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一批小村、弱村、乱村党支部归并到“大村庄”,较好解决了农村选人难和宗族派性等问题。根据职能不同建立党支部,使党的工作紧贴群众生产生活,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帮民致富、为民服务、和谐农村建设的具体行动上,扩大了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而大村庄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基层党员同志齐心合力、勇于创新、扎实苦干。

〔参 考 文 献〕

〔1〕张红云.“村改居”后基层党组织的现实困境与职能重构〔J〕.理论导刊,2012,(09).

〔2〕刘丹.全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基层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转变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理论界,2012,(11).

〔3〕徐行,田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1,(03).

〔4〕杨耀芳.城市化与转型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浅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

〔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4.

〔6〕袁卫祥.农村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博士学位论文,2006,(11).

〔7〕郭克良.多重利益格局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博士学位论文,2012,(05).

〔8〕李泉.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
水利建设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浅谈
信息化时代基层党建如何“牵手”互联网
中国梦视阈下的独立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企业文化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关系及其融合策略分析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夯实基层国企党建基础工作实践与思考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