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风廉政建设史上的讽刺漫画

2017-06-21吴继金贾向红

党史纵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漫画

吴继金+贾向红

廉政文化建设关乎反腐斗争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反腐、敬廉、颂廉、倡廉为主题的漫画,以其丰富的寓意、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给读者带来畅快淋漓的审美感受,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体味人生的理性思考空间,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天然载体。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讽刺漫画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特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和反腐力度的加大,讽刺漫画更是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革命战争年代讽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反动统治阶级

只要有不良的社会现象存在,就会有讽刺批评性题材的漫画出现。讽刺批评性题材的廉政漫画,在中国古已有之,但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还没有正式使用‘漫画名称,而是把这一类画叫做‘讽刺画‘寓意画‘讽喻画‘时画‘谐画‘笑画或‘滑稽画”。1925年,我国艺术家丰子恺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作品的启发,创作了《子恺漫画》,“漫画”一词自此取代“滑稽画”“讽刺画”等名称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据《中国近代报刊史》中记载:“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运用印刷和散发大量单张时事新闻画和讽刺画的办法来进行反帝斗争。”1903年12月15日创刊的《俄事警闻》上发表的《时局图》,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第一图”。该幅漫画将帝国主义侵略者喻为一群猛兽——北极熊(代表沙俄)、长发怪物(代表日本)、狮子(代表英国)、秃鹰(代表美国)、癞蛤蟆(代表法国),或扑向中国,或蹂躏中国大地,而腐败的清朝官员却毫不在意,依然饮酒作乐,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何等令人痛心疾首!《时局图》图中还题诗道:“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作者谢缵泰“绘画这幅漫画,目的在于唤醒中华民族,向人们敲起警钟:外国列强瓜分大清帝国的危险已逼在眼前”。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十分重视漫画的宣传工作,利用漫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滔天罪行,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例如有一幅《对内对外两种面目》新闻漫画,尖锐地讽刺了清朝统治者对国内民众和对外国侵略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此画构思构图奇巧有趣:画中描写一个人的面孔,既可以正着看,又可以倒过来看。正看是一副“笑容”,表示“对外”,即对帝国主义;倒看是一副“怒容”,表示“对内”,即对本国人民。这一“笑”一“怒”两种不同表情正好巧妙地集于一个人的面孔上。了解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读者一看就会明白,作品是在揭露清王朝反动的对内对外政策。在规模巨大的反帝爱国铁路风潮中,何剑士于1911年在上海《民立画报》上发表了《盛来与端去》一画,描写清朝官员高举写着“借款盛来”的盘子,里面装着金钱;同样打扮的另一清朝政府官员则端着写有“铁路端去”的盘子,里面装着火车头。作品反映清政府接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借款”,而“端去”送给帝国主义的则是中国的“铁路”主权,形象揭露了清朝统治者丧权卖国的外交政策。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漫画讽刺批评的对象主要是反动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揭露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统治与地主阶级的罪恶本质,揭露蒋介石的卖国罪行。例如,1926年广东省农民协会出版的《犁头周报》第12期上发表的《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就是一组连续3幅漫画作品:第一幅画工农被压在石头下,石头上坐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大地主”“土豪”“劣绅”;第二幅画工农起来反抗斗争,推翻骑在他们头上的这些压迫者和剥削者;第三幅画那些压迫者和剥削者被打翻在地,工农从此站起来。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连续漫画的形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帝国主义和各种封建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工农必将成为世界的主人。《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也是发表在江西省农民协会出版的《农民画报》上的一幅漫画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农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画中描绘一个只穿有短裤的骨瘦如柴的贫苦农民,他的身上插进许多管子,管子的另一头分别被注明“地主”“贪官”“污吏”“劣绅”“土豪”“帝国主义”“军阀”的人吸着,他们不断地从农民身上吸血。画上说明文字写道:“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蒋介石拱手相送》揭露了卖国贼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不仅出卖东三省,而且在帝国主义主子面前卑躬屈膝地将平津也拱手出卖给帝国主义的丑态。华君武创作的《榜样》,画中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吊死在木架上,而站在一旁把他作为“榜样”效法的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另一个光头身穿黑斗篷的人(显然是指蒋介石),指出日本侵略者如同墨索里尼一样,必定以失败而告终。华君武日后回忆说:“我在延安《解放日报》也发表过一些作品,《榜样》就是在报纸上发表的作品,画中那个穿着黑大氅、光头的人物就是蒋介石,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没有画出他的尊容,其实是服从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的需要。”华君武的一幅题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画面上蒋介石身穿美国军服,太阳穴上贴了块膏药,躲在写有“和平方案”盾牌后磨一把缺口刀,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险恶用心。华君武塑造的蒋介石这一漫画形象,把蒋介石搞内战的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作者在日后谈到这幅画时说:“1947年我在《东北日报》工作的时候,在报纸上发表漫画,创作了一个蒋介石的漫画形象,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潜伏在哈尔滨的国民党地下特务组织说我是:‘污蔑领袖,列入了他们的暗杀黑名单。这对我真是莫大的荣幸。……时隔30多年,遇到当时在东北工作的干部和解放军,他们还记得我画的这个蒋介石。”

对革命队伍内部不良现象的讽刺批评

对革命队伍内部不良现象的讽刺批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漫画的题材。例如,在中央苏区时期,《红星报》第61期刊登的短评《要长大要结实》,批评后方做的草鞋有些型号太小,质量较差,便配了这样一幅漫画:一只穿着小草鞋的脚,脚后跟全露在鞋底的外边。又有一只向前迅跑的穿草鞋的脚,草鞋前梁断了。短评说:“后方的姐妹们:不要把这样的草鞋送给前方杀敌的红军哥哥吧!”抗日战争时期,华君武在《延安的漫画活动》一文中也说:“延安发表漫画的方式有墙报、展览会、报纸,我们在鲁艺,1940年到1941年就办过漫画墙报,内容有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也有反对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批评延安当时知识分子中的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那时为漫画墙报经常画稿的有蔡若虹、朱吾石、施展、亦光、郭钧、许群,那时有一张讽刺自以为有知识,实际上没有真正知识而又自大的人的漫画,毛泽东还表扬过。”1942年2月15日在延安举办的《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人漫画展》,共展出作品70余幅,内容是对延安社会中残存的某些弱点给以严正批评。华君武的《吃面条》,讽刺“鲁艺”学员吃面条时争先恐后的情景。在画家的笔下,人们手持特大号的缸子,挥着勺子和筷子,一齐向盛面条的木桶“冲刺”,有的飞奔起来脚不沾地,真是“热汗与面条齐飞,缸子共眼睛一色”。有的人不但手上、帽子上沾着面条,头发上、肩膀上也挂着面条。学生们看到这幅漫画后都忍俊不禁,后来再碰到改善伙食,大家都互相谦让了。《准时到会的人》画的是一名干部寂寞地抽着烟,坐在广场上等候开会的情景,与他相伴的是空旷的会场上的石粒和觅食的乌鸦,讽刺延安开会经常迟到的现象。《两种看画者》画一群正在参观画展的观众,一种人以为画中所讽刺的事物与己无关,所以怡然自得,仿佛在鉴赏别人的疮疤;一种人则以为这幅画是专门在骂他,怒形于色。《首长路线》画的是两个女青年在路上聊天,其中一个说:“哦!她,一个科长就嫁啦!”讽刺一些女青年在婚姻问题上专走“上层路线”。张谔的《老子天下第六》《文化水平提高了》《教条主义的传播者》《调查研究的全副武装》《请批了再走》等作品,也是讽刺当时社会存在的阴暗面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内部讽刺漫画”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内部讽刺漫画”。在内部讽刺漫画的创作当中,华君武无疑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从1959年开始,他在《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开办了一个“社会生活漫画”专栏,每周画一幅,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终止。在这个专栏中,华君武发表了很多的内部漫画作品,如《杜甫检讨》就批评了当时某些人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的态度。画中的杜甫一脸苦相,桌案上有“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的字样。《科学分工?》画中用一个人吹笛,另一个人捂笛眼的形象,批评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了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关于《科学分工?》漫画,作者还特别加以说明:“1962年,我听李富春同志一次形势报告,他说到在某一工地上的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了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漫画常用比喻的方法,我就画了两个人奏笛图,一人吹孔,一人捂眼儿,题目称为《科学分工?》。画儿发表后,很多人没有听过李富春的报告,不知何所指,各有解释。其中有认为是批判领导不执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尤其是捂眼儿那人的表情好像在操纵吹笛人,后来只好在《广西日报》发表短文作了解释。”

华君武的另一幅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讽刺的是当时那些因害怕犯错误而少做工作或不做工作的人。以走路和摔跤隐喻了害怕犯事的人的心,从而想象出了一个躺在襁褓里的成年男子形象,这样的构思真是精妙绝伦,在使人发笑的同时又引申出了深层次的意味。《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曾在1962年8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被作为会议文件的附件印发给与会代表。毛泽东还在附有这张漫画的文件上批了8个字:“有了错误,改了就好”。

粉碎“四人帮”后,批评性题材的漫画继续揭露和批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华君武创作了系列的漫画题材,如《疑难杂症》《生活拾趣》《猪八戒》《笑林广告》《东郭寓言》等。《疑难杂症》是在上海《文汇报》上连载的系列漫画,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观察和犀利的讽刺手法,赢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其中《疑难杂症之一:两天不开会,浑身不对劲》中,描绘了一位老中医正给满面愁容的患者把脉,患者自己道出了“两天不开会,浑身不对勁”的实情,讽刺了当下作风浮躁,工作不实的现象。1980年,方成创作出《武大郎开店》,这幅讽刺“嫉贤妒能”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在这幅漫画中,除了那位格外高大的普通顾客外,店内的所有服务员,甚至账房先生都被画成了矮子。店内贴着一副对联:“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不在大唯我独尊”,横批是“王伦遗风”。对于顾客的好奇,服务员这样回答:“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原来如此!“武大郎”本是《水浒传》中备受同情的人物,如今,“武大郎开店”已成“妒贤嫉能”的另一种表达。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题材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不正之风和公职人员的腐败,讽刺漫画在反腐倡廉、弘扬社会正气方面又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漫画本来就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好形式,可褒可贬,可扬可抑,既可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改革开放成就、人民幸福生活,传播社会正能量,也可讽刺社会黑暗、丑恶东西,揭露官员腐败行为,批判社会不正之风,从反面给人警醒,给人启迪,促人反思。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进行,廉政漫画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从廉政漫画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歌颂性题材和讽刺批评性题材两大类别,前者是对真善美的颂扬,后者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鞭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题材的廉政漫画,这两类都有。

今天的讽刺批评性题材的廉政漫画,既有对基层不正之风、日常腐败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有对典型腐败案例的剖析。这类廉政漫画通过对社会上腐败现象的揭露和典型腐败案件成因的展现,通过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伟大成果,有力地鞭挞了腐败思想和行为,说明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腐败必将受到党纪和国法的惩罚的道理,以此警示人、教育人,从而树立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坚定思想。

在讽刺批评性题材的廉政漫画中,河北邱县农民创作的反腐倡廉漫画紧扣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倡廉建设精神为主线,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漫画成果为载体,借助民间漫画艺术手法,形成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心系人民,公权为民”“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等专题内容的漫画。这些漫画,既有对基层不正之风、日常腐败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有对重大决策、廉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领会和褒扬,更有对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的诠释和宣传,内容充满了时代特色。例如,《老虎苍蝇一起打》巧妙借用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给武松的哨棒上挂了个苍蝇拍,立刻妙趣横生。《竞选有招》以孔雀派发翎毛给动物为喻,直戳贿选的要害。《诸葛亮“借箭”》中公务员“诸葛亮”坐在一艘行驶中的船上,船头飘扬一面写有“子女大喜”和通红双喜字的大旗,其帆船上注明“大操大办”之标杆,船两侧放置有很多用来借箭的草人,水面上以人民币为标志的“箭”,正在一支支飞速射向一排草人,诸葛亮则手拿纸扇坐船头,悠然自得……。这些讽刺漫画不畏强权,敢于揭露不为百姓着想的贪官污吏的真面目,让伪善的公仆无处遁形,敢于反映人们意见强烈的作风问题、腐败现象,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随着反腐倡廉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廉政讽刺漫画也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纸杂志、公益广告以及网络媒体,以其丰富的寓意、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带来畅快淋漓的审美感受的同时,又给读者留下体味人生的理性思考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文军)

猜你喜欢

漫画
漫画11幅
漫画四则
漫画二则
漫画11幅
漫画与欣赏
漫画与幽默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漫画